您好!
我叫李明,今年16歲。我覺得我的父母總有一種魔力——讓人瞬間掃興的魔力。前段時間,我在學校的繪畫比賽中獲得了一等獎,滿心歡喜地把獎狀拿回家給他們看。結果,爸爸一看到獎狀就說:“畫畫有什么用?好好學習考上好大學,才是正經事兒。”這句話瞬間澆滅了我的喜悅之情。
類似的事情經常發生。我喜歡看電影,父母說浪費時間;我想要買吉他,父母說不務正業。甚至我交到一個有趣的朋友,媽媽也會說:“那個孩子看起來不太好相處,你還是少和他來往。”每次,我滿懷期待地和他們分享自己的開心和樂趣時,總會被潑上一盆冷水。
我很困惑,為什么父母總是這么令人掃興?他們是不是不愛我,或是根本不關心我的感受嗎?我該怎么和他們相處呢?
——李明
專家◎寧波大學附屬康寧醫院兒童青少年心理診療中心朱珍珍
李明,你好!
我非常理解你的困惑和無奈。父母為什么習慣于讓孩子掃興?有的父母可能是心中歡喜,但話說出來就“變味兒”了;有的父母可能是擔心孩子驕傲,想要通過打壓的方式,讓孩子不斷進步;也有的父母可能是控制欲太強,想要孩子的每一個舉動都嚴格按照他們規劃的來。
掃興的父母,確實難以構建和諧的親子關系,甚至會對孩子的健康成長產生深遠的影響。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交流和溝通,是解決掃興問題的關鍵。
孩子,如果你的父母時不時地讓你感覺很掃興,不妨試試以下方法。
保持溝通孩子應主動與父母溝通,表達自己的感受和需求,幫助父母理解自己的想法和興趣。例如,李明可以告訴父母繪畫對自己的重要性,并解釋他在繪畫中學到了什么,以及如何平衡學業和興趣。
尋求支持如果父母一時難以改變態度,孩子可以尋求其他家人、老師或朋友的支持,獲得更多的理解和鼓勵。
自我調節孩子可以通過自我調節,保持積極的心態,避免因父母的否定而過度沮喪和失望。自我調節的方法包括參加體育鍛煉、聽音樂、閱讀等。
堅持興趣面對父母的反對,孩子在堅持自己興趣的同時,應尋找機會證明這些興趣對自己的積極影響。
建立自信孩子的自信心不僅來自于個人努力和成就,也來自于對自己興趣和能力的認可。
尋找榜樣孩子可以尋找一些成功人士作為榜樣,了解他們的奮斗歷程和成功經驗,學習他們的經驗和方法,激勵自己不斷前進。
在這里,我也提醒各位父母,發現自己做出以下行為或言語時,就要注意了。
否定和批評當孩子興致勃勃地分享自己的喜悅和成績時,父母的否定和批評會讓孩子感到失望和挫敗。父母可能認為通過批評,能夠幫助孩子更好地認清現實,但實際上,這種做法往往適得其反。
不理解和不支持父母不理解孩子的興趣愛好,認為這些活動浪費時間,是不務正業,從而不支持孩子的選擇。這種態度會讓孩子感到被忽視和不被理解。
過度保護和控制一些父母出于對孩子的愛和保護,過度干預孩子的交友和活動選擇,會導致孩子感到束縛和壓抑。
比較和貶低有些父母喜歡將自己的孩子與他人比較,無論是學業成績、興趣愛好還是行為舉止,這樣做會讓孩子感到自卑。
掃興的父母,對孩子的性格養成、社會交往、心理健康發展等方面均會造成影響。
怎樣才能成為不讓孩子掃興的父母呢?
傾聽和理解父母應該學會傾聽孩子的心聲,理解他們的興趣和喜好,即使這些與自己的期望不一致,也要尊重孩子的選擇。傾聽不僅能讓孩子感到被重視,還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溝通和理解。
積極鼓勵孩子取得成績或表達自己的興趣時,父母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認可,幫助孩子建立自信心。鼓勵的方式可以是語言上的贊美,也可以是行動上的支持。
提供支持在孩子需要幫助和支持時,父母應該盡力提供資源和指導,引導他們平衡學業和興趣愛好,而不是一味地否定和批評。
適度放手父母應該學會適度放手,允許孩子自主選擇和決策,培養獨立性和自主性。這有助于孩子形成良好的判斷能力和社交能力。
共情與理解父母需要學會共情,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理解他們的感受和想法。當孩子遇到困難或挫折時,父母應該給予支持和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