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代生活離不開手機,幾乎在每個家庭里,孩子玩手機都是親子矛盾的導火索。有孩子完全不玩手機嗎?堅決不讓孩子玩手機合適嗎?孩子喜歡玩手機就是有癮嗎?家長該如何引導孩子合理玩手機?今天,我們就來聊聊關于孩子玩手機的幾個重要問題。
手機在現代社會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通過手機,我們可以獲取信息、聯系親友。手機也是孩子了解社會、參與社交的重要工具。如果孩子完全不接觸手機,他們在乘坐交通工具或購物時會出現不便,在社會交往活動中會顯得格格不入,在與同學相處時也可能遇到困難甚至遭受恥笑。在校園里,很多孩子可能會經常討論通過手機獲取的相關信息,而不接觸手機的孩子會由于不了解這些話題而無法參與討論。長期如此,孩子的心理狀態和社會適應能力都可能出現問題。
所以,家長更應該關注如何幫助孩子恰當使用手機,管理好使用手機的時間和方式,讓孩子從手機中獲益。與此同時,家長要鼓勵孩子積極參與社會交往活動和戶外體育活動,避免“手機社交”成為僅有的溝通方式。

首先,要了解孩子通過手機玩什么。無節制地刷短視頻和玩手機游戲,肯定會導致孩子視力下降、運動量減少,破壞其飲食規律和睡眠習慣,進而導致孩子參與其他活動減少,影響認知和社交技能發展,還容易成癮,共患其他精神疾病,甚至導致學業成績不斷下降。
其次,要了解孩子為什么會喜歡刷短視頻和玩手機游戲,甚至沉迷其中。在現實生活中,一些孩子常因達不到父母的期望值而被批評,但在手機虛擬的世界特別是在玩手機游戲的過程中,他們很容易收獲表揚與肯定,進而獲得滿足感。當孩子逐步對這種愉悅體驗形成依賴時,就會沉迷于手機,而對現實生活不斷減少關注。
了解到這種規律,我們也可以模仿手機游戲的獎勵機制,當孩子在現實生活中表現出進步時,及時給予肯定和表揚,使孩子的大腦釋放出多巴胺,從而產生愉悅感,這種感覺會讓他們更愿意做被肯定的事情,包括學習、運動和勞動。
世界衛生組織曾發布有關幼兒接觸電子屏幕時間的建議報告。報告建議,2歲以下的幼兒,不要接觸任何電子屏幕;2~5歲的孩子,每天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不能超過1小時。有調查顯示,兒童接觸電子屏幕的時間太長,會導致家長在管理幼兒情緒和時間方面出現困難。世界衛生組織也指出,5歲以下兒童過多的屏幕時間與久坐行為相結合,會導致其睡眠不足和活動水平低下。
5~17歲的孩子,每天最多玩2小時電子產品。假期可適當放寬時間限制,但每天使用電子產品的總時長也應有一定的限制。連續用眼20~30分鐘,要讓眼睛得到休息,避免眼疲勞。家長可以通過言語約定、設備設定及網絡管理等方式,來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
對于年齡小的孩子,我們提倡“親子共看”,家長可以幫助孩子提升使用手機等設備的能力,還能引導和了解孩子看手機的內容,確保孩子的手機網絡安全。如果是年齡大的孩子,父母應與其保持良好的親子關系,關注孩子聊天的話題及交友的對象,恰當地進行價值引導。
現在,幾乎各種手機App都設置了青少年使用的限制功能,很多家庭也制訂了家庭手機使用的“家規”,比如,在家不當著孩子的面玩手機。這一點,對家中的爺爺奶奶等祖輩來說,可能有一定的難度。所以,建議開個家庭內部會議,邀請爺爺奶奶一起討論如何制訂手機使用規則,共同引導孩子科學使用手機。相信為了孩子的成長和發展,家中老人也會欣然接受這項“家規”。
手機等電子產品就像一把雙刃劍。很多成年人都無法抵御電子產品的誘惑,更別說孩子了。特別是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我控制和管理能力。父母應堅持適當干預、合理利用的原則。直接沒收手機或生氣吼罵甚至暴打一頓,都是治標不治本的做法。
家長要多關注孩子的心理和行為變化,給孩子一定的個人空間,在溝通和信任的基礎上,與孩子一起協商玩手機的規則。如果孩子已經沉迷于玩手機,也要逐漸幫他減少玩手機的時間,避免通過暴力解決問題。如果因為手機問題與孩子發生沖突,將來的手機使用管理將變得更加棘手。
同時,正確看待孩子使用手機這件事,引導孩子合理利用手機的正面效應,積極做好每日活動安排,讓孩子培養其他的興趣和愛好,身心得到全面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