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華的小說《河邊的錯誤》中有一種迷亂氣質與自毀沖動。后來,這部小說被翻拍成電影,電影《河邊的錯誤》里的老城完全符合余華小說的氣質。這座在電影中看起來有些老舊的小城,充滿了孤寂的文藝氣息,十分有味道。
這座老城位于江西省撫州市南豐縣,是一個占地面積僅3平方千米的小城。然而,它擁有1 630余米的明清古城墻,161處文物保護單位,200余棟明清古建筑,保存了自唐代以來各朝各代的歷史文化信息,有唐代的寺廟、宋代的壕溝、元代的里坊、明代的城墻、清代的民宅等,承載了贛閩文化的交流與碰撞,具有鮮明的兩地文化特征,是江西省古建筑保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南豐古城的一磚一瓦都承載著悠久的歷史和難忘的記憶。
電影《河邊的錯誤》大部分取景地集中在盱江索橋和城內的街道。對于居住在南豐的人來說,旴江是不可忽視的存在,因為它是南豐的母親河,江面寬闊。宋人蔣之奇的“旴江一帶碧漣漪,來憑闌干把酒時”曾把旴江岸邊碧波蕩漾的美景呈現在我們眼前。站在索橋上,放眼遠眺,不由得讓人想起“南豐先生”曾鞏的名句“朱樓四面鉤疏箔,臥看千山急雨來”。沉寂的古城依偎著旴江,多了一絲靈動。旴江像鑲嵌在南豐古城中的一條玉帶,沿江的景點像是一顆顆珍珠,點綴其中,串聯成線,將玉帶裝飾得光彩奪目。
走進南豐古城,腳下踏著青石板,我的思緒被牽動得很遠,似乎每一塊青磚都承載著歲月的痕跡。我沿途還看到電影《河邊的錯誤》的取景地,欣賞著保存完好的街道,使人感覺寧靜和超然。街上的人不多,只有一些小攤小販做著生意,南豐古城在游人眼里盡顯魅力,令人覺得它清幽柔美。我不知不覺放慢步子,讓思緒穿越千年的時光。
南豐古城內的望仙橋、攀桂坊、盱江西路和盱江東路等歷史文化街區集中了很多游人,小巷四通八達,與石橋、流水構成一幅淡淡的水墨畫。無論你走進哪一條巷子,都會發現最窄的地方僅能容納兩人并排行走。這里的民居是江南特有的白墻灰瓦,屋檐邊高高挑起的像涼亭一樣的飛檐四面伸展著。沿街的店鋪大多配有朱紅木柵花窗,盡管經歷歲月的熏染,依然折射出昨日的痕跡。古老建筑的每一個細節都在向游人講述著古老的故事。
我悠悠地往橋下走去,不知不覺來到“秋雨名家”。“秋雨名家”位于南豐古城西邊,它是曾鞏的祖父曾致堯遺留下來的一幢古宅。關于宅子的名稱還有一個故事:相傳在一個秋日,曾致堯受到宋太宗召見并被宴請用餐,宋太宗大談國運昌盛,國庫里有多少銀兩。此時的江南正鬧水災,曾致堯隨即說道:“圣上之財,未及江南一夜秋雨之為富也。”此話很明顯是想告訴宋太宗國家的錢再多,也不及此時的一場秋雨給百姓帶來的富足。皇上被曾致堯為國為民的精神所感動,賜曾氏“秋雨名家”之號。直到現在,這塊金匾還掛在南豐曾氏祠堂內。
南豐古城在三國興盛之時建立,明朝洪武三年進鼎盛時期。南豐人文薈萃,進士、舉人不勝枚舉,除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曾鞏,還有南宋文學家陳宗禮、元代醫學家危亦林、清代著名理學家謝文洊等。
南豐古城中的古巷至今還保存著許多明清時代的建筑,而這些建筑以大宅、民居為主,使得古建筑的原貌與空間分布顯得非常和諧,其中的“三魁巷”彰顯著老街的端莊和溫婉,府官巷里的“大夫第”建筑宏偉,讓人感慨當年張氏家族的顯赫。南豐古城中有尋不完的古跡,精致雕飾的“彭家大宅”,清末民初著名畫家湯夑故居“九畹山莊”等遺址不一而足。
行走在南豐古城,我恍惚在夢中。因為南豐古城是柔美的,也是質樸的;南豐古城既秀麗端莊,又溫柔可人。在黃昏中,錯落有致的古宅悠然地守候著流淌千年的旴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