疣豬是一種中小型偶蹄目動物,因眼睛下方的皮膚上長有醒目的大疣而得名。疣豬的顏值實在太低,不僅臉上有尖疣,腦袋與身體的比例還嚴重失調,再加上頭部裝備的四枚獠牙,背部生出的一道灰色鬃毛,盡顯猙獰之態。然而,能夠在獅子、花豹、鬣狗等猛獸橫行的地盤上頑強地繁衍生息,疣豬自有生存之道。
疣豬是善假于物的高手。
由于身材矮小,在預警方面有著無法克服的劣勢,所以疣豬常常借力于斑羚羊等動物,在這些食草動物群體活動的區域內覓食青草和塊莖植物。體型相對高大、聽覺極為靈敏的公斑羚羊就像高分辨率的監測雷達,無意中為疣豬提供了免費的預警服務,使疣豬能盡早意識到危險的靠近,并采取相應的對策。
疣豬還是天生的謹慎者。
在外出覓食的時候,即便發3/ZximtApyfsswWHK9wHZw==現一只已經死去多時的、個體比自己小的花豹幼崽,疣豬也會表現得非常警惕,往往會在安全地帶觀察一陣子,然后慢慢靠近,再試探性地用獠牙觸碰死尸。無論對方是生是死,最終它們都會放棄食用腐肉,選擇離開。
對于一些無法準確判斷的事情,疣豬的處世哲學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控制過多的欲望,放棄冒險的做法,意味著遠離危險。
在通常情況下,幼年的疣豬是不會輕易離開洞穴的。在危機四伏的自然環境里,長度可達三米的洞穴為它們的成長提供了相對安全的避難之所。
在進洞穴時,成年疣豬表現得相當謹慎。它們總是采用“倒車入庫”的進洞方式,后半身先進去,前面鋒利的獠牙隨時準備對付可能到來的捕食者,同時還能偵察是否有未能甩掉的可怕“尾巴”跟隨而來。在出洞時,疣豬則會先積蓄力氣,選擇好時機,然后快速地直沖出去。這樣一來,即使有花豹等猛獸在洞口附近等待,疣豬也能增加逃生的概率。
謹慎意味著冷靜,而并非膽小。有時候,已經退入洞穴的疣豬會面臨母獅挖掘洞穴的威脅。母獅一旦捉到疣豬,就會果斷使用強力把它摁倒,然后緊緊咬住它的咽喉,讓疣豬無法逃脫,窒息而死。
在生死存亡之際,疣豬會用大腦袋頂著土向洞口的捕食者奮力揚去,以期讓這“炸藥包”給對方的行動帶來干擾。不過,這種做法傷害性小,對于鐵了心要徹底搗毀巢穴的多頭母獅而言,作用不大。這時候,疣豬還有其他的應對之策,那就是施展挖洞絕學,迅速開辟出一條新的通道,從新洞口處猛然躥出,以期能夠絕處逢生。
疣豬的生存之道啟示我們:巧于借力、保持謹慎、靈活應對,永遠是在處于弱勢之時和命運抗爭、與強者周旋的必備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