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阿月渾子是漆樹科黃連木屬的多年生落葉果樹,較適應半干旱地區的氣候環境,因此阿月渾子在甘肅省蘭州市廣泛種植。近年來,阿月渾子市場發展前景廣闊。為進一步提高阿月渾子栽培技術水平,促進阿月渾子產業高質量發展,從選地、品種選擇、苗木選擇、定植、撫育管理等方面總結了阿月渾子栽培技術。
關鍵詞 阿月渾子;栽培技術;甘肅省蘭州市
中圖分類號:S664.9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3.008
蘭州市位于甘肅省中部,屬于中溫帶大陸性氣候,冬無嚴寒,夏無酷暑,氣候溫和,降水少,年平均降水量327 mm,年均氣溫10.3 ℃,年平均日照時間2 446 h,無霜期180 d以上,在阿月渾子種植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自1994年蘭州市引種阿月渾子,目前在皋蘭縣、永登縣、榆中縣等地均建設有大量阿月渾子種植基地,有效提高了當地農民的經濟收益,促進了農業經濟發展。因此,對蘭州市阿月渾子栽培技術進行分析與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鑒價值。
1" 選地
阿月渾子對土壤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在pH值為7.7~8.0的干燥石灰質砂壤土、黃壤土、黏壤土、砂礫質土、淺層栗色土、輕壤土上均可種植。但需要重視的是,阿月渾子怕澇,因此種植區域的坡度應不小于15°。
2" 品種選擇
蘭州市屬半干旱地區,因此栽種的阿月渾子品種應具備耐寒、耐旱、耐瘠薄等特性。當前,蘭州市阿月渾子主栽品種可分為3類,分別為早熟阿月渾子、短果阿月渾子與長果阿月渾子。1)早熟阿月渾子。早熟阿月渾子樹勢較弱,皮孔白色,葉表綠色,樹皮粗糙,呈暗灰色,果實形狀多為類橢圓形,果皮條紋極為明顯,長約2 cm、寬約1 cm,單粒質量0.4~0.6 g,開裂度為40%~60%,著果率中等,多于9月上旬成熟。2)短果阿月渾子。短果阿月渾子樹勢中等,葉片光滑,且有稀疏絨毛分布,果實多為黃白色、卵形,寬約1.3 cm、長約2.0 cm,單粒質量0.5~0.7 g,開裂度為50%~70%,著果率中等,多于9月中旬成熟。3)長果阿月渾子。長果阿月渾子樹勢極強,樹梢開張,果實表面有紅暈,多為長卵形,頂端較尖,寬約1.0 cm、長約2.5 cm,著果率高,多于9月中下旬成熟。阿月渾子品種繁多,適生環境存在較大差異,因此在種植阿月渾子時,果農應秉持因地制宜的原則,選擇適應當地氣候、土壤條件的品種[1]。
3" 苗木選擇
種植戶應選擇生長健壯、無機械損傷、無病蟲害、葉片健康、莖干直立、根系發達的阿月渾子幼苗進行定植。
4" 定植
為提高阿月渾子苗木的成活率,種植戶應在定植前1年的11月挖定植穴,此時土壤尚未封凍,利于開展作業。定植穴規格為60 cm×60 cm×60 cm,株距、行距分別以2 m、4 m為宜。蘭州市冬季多雪,可提高定植穴內的濕潤度,為翌年苗木定植提供有利條件。
蘭州市屬于半干旱地區,因此阿月渾子苗木春栽成活率高于秋栽。每年3月蘭州市氣候濕潤,降水量適宜,阿月渾子苗木定植工作多在此時進行。定植時,將苗木放入定植穴內,將苗木扶正后,回填適量的濕土,隨后將苗木輕輕提起,使根系維持舒展狀態,繼續回土至滿穴,最后用將土踏實,并澆灌足量的定根水。定植后,可在樹根處覆蓋白色的塑料膜,通過這一方式不但可以提高地溫,同時可以阻止水分蒸發,為苗木生長發育提供良好的環境。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阿月渾子具有雌雄異株的特性,因此為確保授粉成功,種植戶應按10%~15%的比例配置雄株[2]。
5" 撫育管理
5.1" 灌水
作為一種抗旱植物,阿月渾子對水分要求不高,年降水量200~400 mm即可使其生長良好,結果豐滿。但作為半干旱地區,蘭州市個別年份降水量并未達到該范圍,如2021年蘭州市年降水量僅為163.2 mm。因此,在阿月渾子生長過程中,如遇嚴重干旱年份,必須進行灌溉作業。
在灌水量方面,每次灌水時均應測定土壤濕度,并根據當地實際情況決定具體灌溉量。如果阿月渾子種植區域光照充足、氣溫較高,應適當增加灌溉量;如果阿月渾子種植區域有地下水作為補充,則應適當減小灌溉量,避免造成澇害[3]。
在灌溉方式方面,由于蘭州市缺水,為節約水資源,通常采用2種節水灌溉方式,即穴灌與溝灌。1)穴灌。在樹冠投影外緣處挖穴,直徑以30 cm左右為宜,數量以8~12個為宜,穴深以不傷根系為準。待挖穴完畢后,將水依次灌入穴中,灌滿為止。根據實踐經驗,采用該灌水方式能節水30%~40%,且不易造成土壤板結,適合蘭州市半干旱的自然環境。2)溝灌。在種植區域開灌溉溝,深度以20~25 cm為宜,配水道與溝向垂直,配水道與灌溉溝間存在微小的比降。該灌水方式的優點在于能夠避免破壞土壤結構,使其具有良好的通氣性,對各類土壤微生物的活動有利[4]。
5.2" 排水
阿月渾子極怕澇,蘭州市7—8月雨水充沛,如果不做好排水措施,土壤中水分過多,且缺乏氧氣,會對植株根系的呼吸作用造成抑制,影響養分與水分的吸收,使其生長發育受阻,出現落花落果等現象,對阿月渾子的產量、品質造成嚴重影響。因此,降水量過大時,種植戶必須做好排水,一般采用明溝排水法,即每隔150~400 m挖1條排水溝,深度以小于1 m為宜,從而有效將積水排出種植區域。
5.3" 修枝整形
通過開展修枝整形,種植戶可對阿月渾子樹體的空間排列結構進行調整,從而使枝葉分布更加合理,改善樹體的樹勢、營養情況與光照條件。在進行修枝整形工作時,應秉持“去弱留強”的基本原則,剪除徒長枝、病蟲枝、重疊枝、交叉枝,保留健壯枝。對1年生枝條進行短截時,剪口要平,剪口斜面應成45°角,斜面的上端比所留的芽稍高。這樣剪口容易愈合,芽萌發較快。對多年生的大枝進行回縮修剪時,因枝條較粗,不宜用剪刀,可用鋸子進行修剪,避免強行下剪造成劈傷等傷害。鋸大枝時,鋸子上邊要緊貼基部,下邊要稍向外傾斜,先從下往上鋸約1/4,然后再從上向下鋸,避免枝條因為自身的質量下壓而造成裂痕,有利于傷口愈合。修剪后,種植戶要在傷口處涂抹保護劑,由于較大的傷口表面往往比較粗糙,應先將其削平,再涂抹保護劑。
5.4" 除草
在蘭州市阿月渾子栽培中,常見雜草有細穗密花香薷、遏蘭菜、灰綠藜、狗尾草、旱稗、灰綠藜等。如果及時除草,雜草必然會與阿月渾子爭奪營養,導致果樹長勢不佳,阿月渾子產量和品質下降。除草時,種植戶可每667 m2可用10%氰氟草酯乳油300~400 mL或10%惡唑酰草胺乳油100~120 mL兌水15~20 kg進行噴霧,可有效遏制各類雜草。
5.5" 施肥
在阿月渾子生長過程中,要進行合理施肥,施肥量和施肥次數視阿月渾子樹齡而定。對于1~2年生幼樹,每年施肥2次,第1次施肥在8月,所施肥料為尿素(含氮量不低于46%),每株施肥量為5 g,第2次施肥在10月,所施肥料為腐熟的農家肥,每株施肥量為5~10 kg。對于樹齡3年及3年以上的成年樹,每年施肥次數、時間不變,但施肥量適當增加,施加尿素時,每株施肥量增至10 kg,施加腐熟的農家肥時,每株施肥量控制在10~15 kg[5]。
5.6" 病蟲害防治
5.6.1" 流膠病
流膠病又叫樹脂病,是阿月渾子的主要病害之一。引起該病的原因主要有機械損傷和真菌侵染。流膠病主要為害阿月渾子枝干及果實,發病初期病部皮層膨腫隆起,隨后陸續分泌出褐色透明的樹膠。流膠嚴重的枝干,樹皮開裂布滿膠質塊,樹勢衰弱,干枯壞死,甚至全枝枯死。當年新梢受害后,以皮孔為中心,出現大小不等的病斑,伴有流膠現象。果實受害后,從果核流出膠體滲透果面,果肉發硬,果皮干裂,果核發育受損[6]。
為防治流膠病,種植戶可采取以下措施。1)避免對樹體造成傷害;2)加強對種植區域的巡視,如果發現病樹,及時刮除流膠,并將刮下的流膠集中燒毀,刮后涂抹0.2%甲紫溶液,防止病情進一步蔓延;3)在樹體發芽前,用3~5°Bé石硫合劑均勻噴霧;4)在種植區域加設護樹網、防護棚、遮陰網等設施,減少冰雹、日灼等對樹體的傷害[7]。
5.6.2" 葉斑病
葉斑病也是蘭州市阿月渾子栽培中常見病害之一,多見于蘭州市的雨季(6—9月)。該病主要為害阿月渾子葉片,葉片染病初期出現淡褐色圓形的病斑,后呈灰白色,表皮干枯,易與下部組織脫離,多個病斑可連接形成不規則的大病斑。
為防治葉斑病,種植戶可采取以下措施。1)加強對種植區域的巡視,如果發現病果、病葉,應在第一時間剪除,然后集中焚燒或深埋處理;2)植株發病后,可噴施5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5%代森鋅可濕性粉劑500~600倍液,每隔14 d噴施1次,連續噴施1~2次[8]。
5.6.3" 桃蚜
桃蚜別名為煙蚜、桃赤蚜,寄主范圍十分廣泛,除了為害阿月渾子、李、杏、櫻桃、桃、蘋果及梨等多種果樹外,還為害多種經濟作物,寄主植物超過300種。桃蚜主要以成蚜、若蚜群集寄生在阿月渾子的芽、葉、嫩梢上吸取汁液,被害葉片向背面不規則卷曲皺縮,葉色變黃干枯。在蘭州市,桃蚜1年發生20~30代,以卵的形態在阿月渾子的腋芽縫、裂縫、小枝杈等處過冬,發生高峰期為每年4—5月。
為防治桃蚜,種植戶可采取以下措施。1)桃蚜具有極強的趨黃性,因此可在阿月渾子種植區域懸掛黃板進行誘殺,誘殺率在70%左右;2)在阿月渾子種植區域內安裝防蟲網隔絕桃蚜,減少桃蚜危害;3)可用生物農藥如10%瀏陽霉素乳油1 000倍液、0.5%護衛鳥水劑600~800倍液或0.65%茴蒿素水劑800~1 000倍液等均勻噴霧;4)可用化學農藥如50%馬拉硫磷乳油1 000倍液、50%辛硫磷乳油1 500倍液、50%辟蚜霧3 000~4 000倍液、35%硫丹乳油1 500倍液等噴霧,每隔7~10 d噴霧1次,連續噴施2~3次即可;5)在條件允許的前提下,可在阿月渾子種植區域間作豆類植物,改善生態環境,保護桃蚜的天敵,如瓢蟲、草蛉、食蚜蠅、蚜繭蜂等生存繁衍的空間,以有效控制桃蚜數量,同時在天敵活躍時期盡量減少化學農藥的噴施[9]。
5.6.4" 象鼻蟲
象鼻蟲是鞘翅目象甲科昆蟲的通稱,以阿月渾子葉片為食,被害葉片的邊緣呈缺刻狀;幼果受害后,果面出現異常的凹入缺刻,如果防治不當,極易導致落果。危害較輕時,雖然阿月渾子可繼續生長發育,但在果實成熟后,果實表面存在大量傷疤,影響果實品質,導致市場競爭力不佳。象鼻蟲在蘭州市1年發生1代,危害高峰期為每年4月中旬至5月上旬。
為防治象鼻蟲,種植戶可采取以下措施。1)在象鼻蟲為害高峰期,每隔5~7 d,在阿月渾子樹下放置塑料薄膜,然后快速搖動樹木,使象鼻蟲成蟲受驚后落于塑料薄膜上,隨即集中滅殺;2)在阿月渾子樹干處包扎膠環,避免象鼻蟲上樹為害,并定期清理膠環下面的成蟲;3)可用18%殺蟲雙水劑1 800~2 000倍液或48%毒死蜱乳油1 000~2 000倍液進行噴施,間隔7 d左右再噴施1次[10]。
6" 結語
阿月渾子是一種極富市場價值的經濟作物,可有效提高種植戶的收入,助力鄉村振興。在進一步推動蘭州市阿月渾子產業發展的過程中,蘭州市有關部門應嚴守因地制宜的基本理念,分析當地的氣候條件、土壤環境、歷年病蟲害發生情況,推廣應用科學合理的阿月渾子栽培技術,為蘭州市農業發展做出更大貢獻。
參考文獻:
[1] 邢世巖,韓克杰,趙廣球,等.阿月渾子栽培品種生長及結實生物學特性研究[J].武漢植物學研究,2004(6):546-550.
[2] 張艷青.阿月渾子授粉生物學特性研究[D].保定:河北農業大學,2007.
[3] 佚名.開心果優質豐產栽培技術介紹[J].農村實用技術,2013(11):26-27.
[4] 鞏芳娥.開心果生產現狀及前景分析[J].食品界,2023(11):84-86.
[5] 裴小芳.淺析開心果的栽培技術及管理措施[J].農技服務,2015,32(8):37.
[6] 周洲.干旱溫暖氣候下累積低溫對開心果性狀的影響[J].中國果業信息,2013,30(8):63.
[7] 李疆.中國果樹科學與實踐 阿月渾子、扁桃[M].西安:陜西科學技術出版社,2015.
[8] 雷新南.開心果種植技術要點[J].農村新技術,2019(1):16-17.
[9] 劉利生.榛子、開心果科學種植新技術[M].成都:四川大學出版社,2011.
[10] 羅發俊.干旱半干旱區阿月渾子栽培技術[J].果樹實用技術與信息,2023(8):19-21.
(責任編輯:張春雨)
收稿日期:2024-06-13
作者簡介:繆旭文(1982—),本科,助理工程師,主要從事林業育苗栽培、撫育、病蟲害防治、林地管理。E-mail:836756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