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甲魚產業是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新橋鎮的優勢特色產業,是產業振興發展的重點項目?;卩l村產業振興的視角,通過現場調研的方法概述了新橋甲魚產業發展的現狀,并運用SWOT分析方法剖析了新橋鎮甲魚產業發展面臨的優勢、劣勢、機會和挑戰,據此提出了新橋甲魚產業發展的建議。
關鍵詞 甲魚產業;發展現狀;SWOT分析;發展建議;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新橋鎮
中圖分類號:S965.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3.051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了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性,提出了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目標[1]。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是增強農業農村內生發展動力的源泉,是鄉村全面振興的基礎和關鍵,只有實現鄉村產業振興,才能不斷完善農業產業鏈,培育農業產業新業態,拓寬農民收入渠道。2022年,綿陽市農業農村局印發了《綿陽市實施“三品”工程全面推進現代漁業發展行動方案(2022—2025 年)》的通知,提出要切實抓好漁業品種改良、漁業品質提升、漁業品牌打造等工程。2023年,四川省農業農村廳印發了《2023年全省水產工作要點》,提出要培育一批資源優勢明顯、成長性好、帶動力強的水產特色產業,鼓勵發展休閑漁業,延伸產業鏈條。
四川省綿陽市游仙區新橋鎮的云鳳場,涉1個社區4個村,幅員面積28.8 km2,其中耕地980 hm2,林地860 hm2。新橋鎮云鳳場因其地理海拔位置較高,擁有便利的水資源優勢,人工水產養殖已發展多年。隨著甲魚藥用價值及食用價值的不斷開發,新橋鎮人工養殖甲魚逐漸增多,已成為新橋鎮村民養殖致富的途徑之一。甲魚養殖具有可持續、綠色、環保等特征,可以促進當地三產融合發展。但是,因養殖技術及加工技術的限制和市場波動影響,甲魚產業鏈在養殖、加工等環節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問題,需要進一步地研究分析找到甲魚產業發展的科學解決方案和發展路徑。
1" 發展現狀
1.1" 養殖現狀
新橋鎮云鳳片區有悠久的烏魚養殖傳統。自2002年起,引入烏魚進行規范化特色水產養殖,其養殖面積達46.7 hm2。由于烏魚的適生性,在川西北地區越冬,容易患水霉病害,需要施用相關藥物進行治療才能幫助越冬,出于食品安全和健康的考慮及市場波動影響,新橋鎮云鳳于2011年引入甲魚養殖,經過近12年的發展,云鳳水產養殖占地186.7 hm2,其中中華鱉原種場13.3 hm2,生態水產養殖173.3 hm2,年產生態甲魚75萬kg,其中有機甲魚25萬kg,年繁殖200萬只優質甲魚,年產值超9 000萬元。2014年注冊成立四川川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主要養殖甲魚、鱸魚、烏魚等特色水產,同時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重點打造“無公害綠色食品”,是綿陽市首家野外生態放養水產養殖基地。
1.2" 加工現狀
四川川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開發以甲魚為主的各系列食品,擁有3條生產線,包含預制菜系列、甲魚禮盒系列等,成為甲魚加工龍頭企業。2022年,四川川仙漁業農業集團新增加凍干系列、甲魚肽系列生產線,新增加工廠房1 200 m2,購置設備、設施44臺套(其中制冷系統2套、電力系統1套、包裝系統1套,輔助設施40余套),建設容量100 t冷藏保溫倉庫,建設污水循環處理設施1套,公司年處理原料甲魚10萬t,年加工甲魚食品3 000 t,實現產值超2億元,同時年生產涪江鱉專用飼料10 000 t。
1.3" 銷售現狀
近年來,隨著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及對健康養生的重視,甲魚因其保健效果市場需求增大。目前,甲魚產業在三產中均有營收,2022年甲魚加工食品實現了超2億元的產值,同時年生產涪江鱉專用飼料10 000 t,實現產值1 500余萬元。此外,新橋鎮人民政府為支持甲魚產業融合發展,擬出讓云鳳片區商業用地0.66 hm2、居住用地1.47 hm2,用于康養民宿、餐飲服務、觀光旅游等服務業發展,計劃實現土地出讓收入4 500萬元。
1.4" 三產融合
2011年,養殖大戶帶頭成立“金匯豐水產養殖專業合作社”,經過不斷努力壯大,該合作社已成功申報成為國家級示范社,擁有社員600余戶,合作社獲得省級美麗漁村、省級水產良種場等榮譽。2014年注冊成立四川川仙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按照“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模式,主要養殖甲魚、鱸魚、烏魚等特色水產,同時發展稻漁綜合種養,重點打造“無公害綠色食品”。公司開發以甲魚為主的各系列食品,建有生產線3條,包含預制菜系列、甲魚禮盒系列等,成為甲魚加工龍頭企業。隨著養殖鏈的擴大、加工鏈的發展和市場的開拓,新橋鎮甲魚產業開始向縱深發展,嘗試開拓餐飲、休閑娛樂等三產領域。2022年新橋鎮人民政府從湖南漢壽引進甲魚加工、銷售企業,注冊成立“四川川仙漁業農業集團”,引進員工65人,其中具有本科以上學歷的專業技術人才10人,致力于打造集甲魚生態養殖、甲魚食品加工、康養休閑、觀光旅游為一體的現代農業產業園。
2" 新橋鎮甲魚產業SWOT分析
2.1" 優勢分析
2.1.1" 區位優勢明顯,適宜甲魚養殖
新橋鎮位于綿陽科技城東北部,轄4個社區、14個行政村,平壩淺丘相連,土質肥沃,山水相依。芙蓉溪自北向南穿鎮而過,水資源十分豐富,有小1型水庫2座、小2型水庫7座。該鎮自然環境優美,常年氣候溫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6.5℃,年降雨量924 mm、無霜期290 d。甲魚喜陽怕風、喜靜怕驚、喜潔怕臟、喜挖穴與攀爬,屬變溫動物,攝食和生長隨水溫的變化而變動,因此新橋區位條件很適合甲魚養殖。
2.1.2" 養殖類別稀少,填補市場空缺
目前大量水產公司主打海鮮、小龍蝦等比較熱門的產品,而新橋甲魚產業主打烏魚和甲魚品牌,并且在籌劃“涪江鱉”公共品牌認證項目,目前水產行業在這方面還是空白,且甲魚有較高的食用價值和營養價值,市場需求仍在不斷增長,新橋甲魚產業鏈的市場和品牌都有很大的發展空間。
2.1.3" 產品種類豐富,搶占市場先機
新橋甲魚加工目前已開發以甲魚為主的各系列產品,包含新鮮甲魚加工菜品、鹵制甲魚預制菜、甲魚凍干食品、甲魚養生肽產品等。在生產加工鏈條中,無論是日常消費領域還是高檔奢侈養生領域,都能看到新橋甲魚產業的身影,產品的多樣性為新橋甲魚搶占甲魚預制菜市場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2.1.4" 客戶市場龐大,發展康旅融合
綿陽是一個科學城,擁有數萬高科技知識分子,他們具有強烈的健康及養老意識,注定會成為新橋甲魚產品的潛在大市場。新橋川仙康養項目建成后,可就近與有關單位合作,滿足大量退休知識分子的康養需求,實現康旅融合發展。
2.2" 劣勢分析
2.2.1" 基礎設施薄弱,養殖發展受阻
基礎設施是支撐鄉村產業振興與轉型的重要基礎,雖然近幾年我國農村的基礎設施建設正在逐步完善,但依然是制約農村產業發展的短板[2]。在由傳統農業走向現代化農業的進程中,要改善基礎設施薄弱的現狀,需要大量資金投入,但政府扶持性資金投入有限,面臨著較大的資金缺口,農民融資困難,限制了農村產業擴大再生產[3]。由于漁業新技術、新品種開發是個非常漫長的過程,資金回收周期較長,發展后勁不足,整體項目防災抗災能力不強,嚴重限制了水產業的發展。
2.2.2" 專業人才匱乏,科技支撐不足
人才是影響一切產業發展的重要因素[4],由于農村地區工作待遇與生活條件較差,缺乏對人才的吸引力,大學生在掌握專業技術后多選擇在城市就業,導致甲魚產業在養殖、加工等環節缺乏專業的技術人才,產業的發展由此受到嚴重影響。此外,在市場經濟不斷發展的今天,品牌也變得越來越重要,而品牌的發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無論是正在申報的公共品牌“涪江鱉”,還是龍頭企業“川仙”品牌,都需要專業人才去建立相應的品牌管理體系。
2.2.3" 龍頭企業較少,產業融合不深
隨著國家鄉村振興戰略行動的推進,新型經營主體逐漸增多,但是甲魚養殖的合作社很少,新橋鎮龍頭企業的數量相對更少。新橋本地自身養殖的甲魚產量有限,分散養殖戶也不多,還不能滿足甲魚加工量的需求,由于深加工產業園還處于建設階段,也不利于甲魚產業的融合發展。
2.2.4" 專業技術落后,產品附加值低
甲魚產業鏈主要由科研、生產、加工及銷售等環節組成,每一個環節都關系到行業整體的良性發展。我國甲魚產業鏈目前已基本成型,而技術相對薄弱的還是加工業,尤其是精深成分提煉加工[5]。甲魚是一種傳統美食補品,而現代科學研究又發現甲魚體內含有增強人體免疫力、抑制癌細胞生長等活性成分,因此以甲魚為主的保健品市場也非常廣闊。然而,新橋云鳳片區掌握的精深加工技術少,產業鏈較短,產業化進程緩慢,產品附加值還不高。
2.2.5" 推廣力度不夠,甲魚消費宣傳滯后
甲魚是中國傳統美食補品,也是現代養生產品之一。在人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的今天,應該是市場需求連年遞增,可實際上食用甲魚者甚少,因而導致了消費萎縮、市場冷淡、消費斷代等系列問題,出現這種情況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產品宣傳不到位,導致年輕消費者對甲魚不了解。相比之下,曾經備受厭惡的小龍蝦卻因央視“有滋有味的龍蝦,有滋有味的盱眙”的廣告享譽神州,每年80萬t仍供不應求,小龍蝦年銷售量比甲魚高出3倍以上。
2.3" 機會分析
2.3.1" 政策支持
從國家到地方出臺了多項利好政策(見表1),扶持漁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在國家層面和地方層面政策持續利好的背景下,會進一步推動甲魚產業實現更好的發展,促進農民增收致富、漁業提質增效。
2.3.2" 財力支持
綿陽市積淀深厚,產業堅實。近5年綿陽市GDP保持著良好的增長態勢,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從2018年的2 303.82億元增長到2022年的3 626.94億元,5年時間增加了1 300多億元,在新冠疫情期間依然在增加,數據表明綿陽市擁有進行甲魚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經濟實力。
2.3.3" 康養產業市場前景廣闊
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中國大健康產業特別是康養產業市場前景非常廣闊、發展潛力很大。甲魚作為傳統滋補食材,是營養價值和藥用價值較高的水產品,擁有減脂降壓、護膚養顏、壯陽補虛的保健功效,在康養市場上發展潛力巨大,甲魚產業可以為其提供豐富的產品和服務,如甲魚養殖、甲魚美食、甲魚保健品等。
2.3.4 預制菜為產業融合發展提供新動力
近年來,在懶人經濟、宅文化、疫情等催化下,具有“沒時間吃飯”“不會做飯”特點的新一代消費群體不斷擴大,預制菜的出現成為甲魚產業發展的新動力,為甲魚養殖農民在新時代增收致富開拓了新渠道。而在眾多預制菜種類中,水產制品異軍突起,撐起預制菜行業半邊天。甲魚預制菜如鹵甲魚、甲魚佛跳墻、甲魚烏雞湯、甲魚牛鞭湯及甲魚肽系列等產品更是受到廣大消費者的青睞。
2.4" 挑戰分析
2.4.1" 激烈的市場競爭
隨著人們對健康食品和高蛋白食材的需求逐漸增加,我國甲魚養殖行業市場呈現穩步增長的態勢。我國甲魚分布廣泛,南方沿海和內陸地區都有不同規模的甲魚養殖基地,其品種繁多,包括黃頭甲、黃頸甲、鱷龜甲等,各有不同的養殖方式和技術路線,同時亞洲地區也是全球甲魚養殖的主要消費和生產市場。湖南的漢壽甲魚比較著名,多年的養殖經驗和產業的不斷發展使漢壽甲魚成為湖南省農業十大品牌之一。與這些地區相比,新橋甲魚在市場中品牌優勢不突出、精深加工企業較小、產品鏈短、附加值低,面臨著國內外甲魚產業的雙重競爭壓力,從而影響市場占有率[6]。
2.4.2" 土地水資源短缺
伴隨著城鎮化的飛速發展,土地需求劇增,農業用地在不斷減少。因此,為了保護耕地,2020年1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防止耕地“非糧化”穩定糧食生產的意見》,在該背景下,對于擴大甲魚養殖規模就存在土地資源不足的問題。同時,傳統甲魚養殖過程中,因過度追求生產規模及產量導致水環境惡化,又產生水資源短缺現象[7]。
3" 發展建議
3.1" 完善基礎設施,做好助農增收
在區域內加大規劃建設力度,加強農村交通、水電等設施建設,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基本保障。同時,吸引廣大農戶參與,鼓勵技術入股、土地入股、勞務入股等,讓農民變股東、資源變資本,提升農戶議價能力,扎實做好助農增收。積極組織成立行業協會,使其成為甲魚產業鏈各個環節信息與技術交流的平臺,做好政府、企業、農戶之間的溝通協調工作,當好政府決策的“助手”,當好行業發展的“推手”。通過龍頭企業和基地的同步發展,培養一批現代農業特色產業園區和示范基地,增強新橋甲魚產業發展后勁。
3.2" 健全人才隊伍,強化技術支撐
養殖出高質量的甲魚,是整個甲魚產業鏈發展的基礎。立足新橋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大力發展養殖基地開展科學養殖,加強現代農業養殖體系研究培訓。創新農業科技特派員制度,高校、科研院所等專家深入服務農業一線[6],在甲魚養殖環節全覆蓋開展技術服務,促進養殖設備、品種模式、管理水平等方面的提升,增加全區現代水產業高質量發展動力。通過內培外引的方式加強人才隊伍建設,同省內外科研院所進行產學研合作,從苗種培育到水質調控、從疫病防治到高效飼料、從品牌建設到開發各個方面進行合作,形成科研成果快速轉化,從而保障甲魚產業鏈的發展基礎。
3.3" 扶持龍頭企業,推動產業融合
龍頭企業在同行業內對其他企業具有較強的影響力、號召力及一定的示范引導作用,能夠為本地區、本行業作出突出的貢獻。重點扶持龍頭企業有利于將甲魚產品推廣至食用、醫療、保健、康養等各個領域,形成新的產業聚群,延長甲魚產業鏈。新橋鎮人民政府在扶持企業發展上,應多給予政策支撐、基礎設施建設投入、金融貸款、科研經費等支持,促進甲魚產業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和發揮其帶動作用。
3.4" 引進先進技術,延伸產業鏈條
從發展路徑來看,甲魚要重點向深加工發展,延伸產業鏈。依托科研單位進行甲魚深加工產品的研究與開發,加速科研成果轉化,從而提高甲魚產品附加值,進而提高甲魚產業整體效益。同時,也要及時研究國際農產品加工的最新技術發展趨勢,如“位上餐”“甲魚缽”“甲魚煲”等16類預制菜產品,推出醬板甲魚、藥膳甲魚、甲魚蛋白等精深加工產品,形成新的產業集群,縱深推進甲魚產業鏈的發展。
3.5" 挖掘品牌價值,強化品牌建設
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是地理標志農產品特有質量形成的客觀依據,應充分利用并打響地理標志品牌,突出宣傳甲魚的仿野生鱉蓮魚或稻魚生態養殖模式。積極開拓銷售渠道,探索互聯網直銷模式;開發甲魚創意文化產業,借助農旅融合,建設休閑甲魚養殖業,打造甲魚生態旅游品牌,開辦甲魚特色餐飲店和甲魚美食文化節;發揮媒體和各類農產品推介會、展銷會的作用,加強甲魚品牌的宣傳推介,塑造良好甲魚品牌形象。
參考文獻:
[1] 習近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 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團結奮斗——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EB/OL].(2022-10-25)[2023-12-05].https://www.gov.cn/xinwen/2022-10/25/content_5721685.htm.
[2] 金正. 中國式現代化視域下鄉村產業振興發展路徑 [J]. 農業經濟, 2023(6): 28-29.
[3] 高榮敏, 黃英會, 趙文超, 等. 羅田縣羅田甜柿產業發展現狀及SWOT分析 [J]. 中國南方果樹, 2023, 52(3): 212-218.
[4] 施君君, 楊文, 彭麗穎, 等. 北川羌族自治縣中羌藥材產業SWOT分析及對策建議 [J]. 北方園藝, 2023(9): 138-143.
[5] 趙春光. 我國甲魚產業現狀分析與建議發展 [J]. 中國水產, 2019(2): 27-30.
[6] 馮曉梅. 基于SWOT分析的青蝦產業高質量發展規劃研究 [J]. 天津農業科學, 2023, 29(3): 42-46, 52.
[7] 朱琳. 鄉村振興背景下遼寧省現代農業產業發展研究 [J]. 農業經濟, 2023(7): 32-33.
(責任編輯:易" 婧)
收稿日期:2024-02-20
作者簡介:劉凱(1998—),在讀碩士,主要研究方向為農業經濟管理。E-mail:2547428988@qq.com。
*為通信作者,E-mail:6515415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