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后,黨中央設立五年脫貧攻堅過渡期,明確其主要任務是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習近平指出:“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把握發展階段新變化,把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推動區域協調發展,采取有力措施保障和改善民生,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促進共同富裕創造了良好條件。現在,已經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在邁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新征程上,開展共同富裕視閾下農村低收入人口防返貧動態監測與幫扶機制研究,極具現實意義。
通讀《共同富裕視閾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預警機制構建》(彭瑋、龔俊梅著,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24年4月出版)全書,可以發現該書有以下四個方面的特點:
一是主題鮮明,體現了突出的時代性。習近平指出:“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是人民群眾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都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也不是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促進共同富裕,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仍然在農村”、“要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對易返貧致貧人口要加強監測、及早干預,對脫貧縣要扶上馬送一程,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新的致貧”。習近平的重要論述,為扎實推動共同富裕,也為開展該書的研究提供了根本遵循。從理論維度上看,在共同富裕視閾下,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防止返貧與推進共同富裕的理論基礎、歷史邏輯、實踐路徑,對于堅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扎實推動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具有重要的理論價值。從現實意義上看,防止返貧與推進共同富裕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探索建立完善共同富裕視域下農村低收入人口防返貧動態監測與幫扶機制,是防止返貧、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促進共同富裕取得實質性進展的重要基礎和前提。
二是內容豐富,體現了突出的系統性。該書共分為十一章,從內容可以歸結為三個板塊。第一板塊是該書的理論及實踐基礎,由前五章組成。其中,第一、第二主要對研究背景、研究意義和研究方法進行了相關說明,搭建了研究框架,通過文獻梳理和理論闡述,為后文的研究確定了側重點和突破口;第三章主要從馬克思政治經濟學的視角闡述了共同富裕的理論基礎,從中國共產黨推進共同富裕的百年歷程闡述了共同富裕的歷史邏輯,從要素、市場、制度等改革視角闡述了共同富裕的實踐路徑;第四、五章以時間為線索,將我國農村反貧困的歷史進程劃分為制度改革推動扶貧、大規模開發式扶貧、集中解決溫飽的“八七”扶貧攻堅以及實現全面小康的精準扶貧五個發展階段,同時對我國農村反貧困的主要成就進行了歸納總結。此外,對湖北農村地區的脫貧概況、防返貧工作推進現狀和典型案例進行了總結梳理。第二版塊是該書研究的機制及實證分析,包括第六至第九章。其中,第六章共同富裕視閾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現象的誘導因素與生成機理,主要從影響生計能力和發展能力的角度出發,對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現象的誘導因素進行了理論分析,同時對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的演化過程和演變軌跡進行了探討。第七、八章主要闡述了共同富裕視閾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風險指標體系的構建,利用主成分分析法、系統聚類法,對共同富裕視閾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風險進行了測度和類別劃分。第九章構建了共同富裕視閾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預警系統,主要闡述了共同富裕視閾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預警系統的框架構成和運行程序。第三板塊是研究結論及政策建議,即第十、十一章。該書主要基于共同富裕視閾,闡述了如何構建農村低收入人口防返貧動態幫扶機制,總結了全書的主要研究結論,并提出了相關研究展望。
三是目標導向,體現了突出的創新性。該書的研究旨在通過分析共同富裕目標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現象的誘導因素和生成機理,指導構建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風險評價指標體系,探索農村低收入人口動態監測與幫扶機制的優化路徑。同時,從源頭防范返貧現象的出現,幫助降低貧困治理成本,牢牢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為共同富裕視閾下的貧困治理提供新思路。由此,一方面該書在研究方法上創新,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系統聚類分析法,對我國中西部農村地區返貧風險類別進行較為科學的劃分,為相關政府部門制定分類的幫扶措施提供了參考;另一方面該書在研究視角上創新,在設計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風險預警指標體系時,從實現共同富裕的遠景目標出發,結合共同富裕的內涵特征與相關數據的可獲性,設置若干能夠體現共同富裕“共享性”“發展性”兩個特征維度的指標,進而能夠幫助對農村低收入人口的發展狀況做出更加全面的評估。
四是問題導向,體現了突出的前沿性。脫貧攻堅戰之后,“三農”工作的首要任務就是堅決守住防止規模性返貧的底線,而健全防返貧動態監測與幫扶機制是確保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重要保障,也是帶領包括農村低收入人口在內的全體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有效途徑。與此同時,防止返貧與推進共同富裕是一個有機聯系的整體。從本質上看,共同富裕是中國特色減貧道路的延續與升華,促進全體人民的共同富裕是一個系統過程,需要系統性的認識。然而,已有研究對返貧的解釋并不全面,研究對象大多集中在脫貧人口或貧困人口,研究內容往往局限于防返貧的具體范疇上,更側重于探討返貧發生之后的治理研究,系統性、整體性思維不足。該書基于共同富裕的視角,結合實地調研情況,綜合應用宏觀數據,以農村低收入人口為主要研究對象。此外,通過文獻分析、案例分析、計量分析、對比分析等多種研究方法刻畫返貧特征,揭示了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的誘導因素和生成機理。該書堅持以系統觀念為指導,探索構建農村低收入人口防返貧動態監測與幫扶機制的優化路徑,體現了從源頭防范返貧思維,具有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前沿性特點。
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做好二〇二三年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重點工作的意見》明確要求:“研究過渡期后農村低收入人口和欠發達地區常態化幫扶機制。”該書無疑是契合這一重大議題的研究成果之一。期待《共同富裕視閾下農村低收入人口返貧預警機制構建》的出版,能夠為廣大讀者深入理解農村低收入人口常態化幫扶機理及相關政策提供幫助,為各地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抓好以鄉村振興為重心的“三農”工作提供參考。
作者簡介:黃承偉,農業農村部(國家鄉村振興局)中國扶貧發展中心主任、研究員,北京,100125。
(責任編輯 趙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