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甘肅省華池縣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是華池縣修建最早的生態護坡之一,也是采用植被修復新削山體的首次嘗試,在建成初期對加固山體、緩解水土流失和道路綠化等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當前花苑小區公路護坡存在較多問題,難以充分發揮自身功能。基于此,為使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持續發揮固山護路和美化環境的作用,助力華池縣護坡建設和城區綠化美化,對花苑小區公路護坡現狀、成因進行簡要概述,分析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改造提升的必要性,并提出加大對喬木樹種的撫育力度、栽植淺根系植物、完善排水設施建設、加強管護制度建設等對策。
關鍵詞 公路護坡;提升改造;甘肅省華池縣花苑小區
中圖分類號:S762.3;S757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06
隨著我國現代化建設進度不斷加快,公路建設也持續推進,為經濟社會的全面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但在公路建設中,開鑿隧道、削山、開挖邊坡等工程也對生態環境造成了不可忽視的破壞[1]。為了最大限度地修復生態環境,生態護坡技術應運而生,并被廣泛應用于現代公路護坡建設[2]。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是甘肅省華池縣修建最早的生態護坡之一,也是采用植被修復新削山體的首次嘗試,探索提升改造花苑小區公路護坡的方法,使其持續發揮固山護路和美化環境的作用,對于華池縣護坡建設和城區綠化美化都具有重要實踐指導意義。
1 華池縣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概況
華池縣地處甘肅省慶陽市東北部,位于東經107°29′~108°33′,北緯36°08′~36°52′,屬黃土高原丘陵溝壑區,土壤類型以黃綿土和灰褐土為主,為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年際變化大,年內分配不均,冬春季干旱少雨,夏季降水集中,7—9月降水量約占全年的62%,且多暴雨。
2010年,華池縣因加寬國道244路面,對途徑花苑小區對面山體進行了削山作業,形成面積約4 hm2、坡度約65°、相對高度約750 m的裸露山體。工程初期,為了防止山體坍塌和水土流失,對裸露山體進行植被修復,以水平階的方式平整坡面,沿等高線由上而下修筑1 m寬臺面,采取行間混交的方式栽植刺槐和側柏,栽植株間距約為60 cm,栽植苗木高度30 cm左右。
2 花苑小區公路護坡現狀和成因
花苑小區公路護坡建設初期,對加固山體、緩解水土流失和道路綠化發揮了巨大作用,起到了很好的效果。然而,隨著喬木的生長,當前花苑小區公路護坡郁閉度0.9以上,坡上刺槐株高6 m以上,平均冠幅為3 m;側柏株高4 m以上,喬木蓋度大,林下灌草難以生長,護坡表面水蝕、風蝕等痕跡明顯,護坡上植被雜亂、林相不佳,具體如圖1所示。以上問題導致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水土保持和防風減塵能力減弱,美化城區環境功能發揮不充分,特別是在冬春季節,景觀效果差。
造成花苑小區公路護坡現狀的主要原因有以下4點。1)隨著護坡上喬木的生長,深入土壤的根系對護坡起到錨固作用,裸露在外的根系卻破壞了土壤表層,增大了暴雨對坡面的沖刷力度,造成水土流失[3]。2)淺根系植被對護坡具有加筋作用,但由于護坡上喬木樹冠重疊和遮擋,林下光照、通風和透氣性差,護坡表層幾乎沒有淺根系植被生長,造成土壤淺層蓄水和保水能力減弱,加之華池縣冬春季雨水少,大風天氣多,護坡易受風蝕。3)花苑小區公路護坡已建成多年,但護坡上的植被缺乏日常管理,整形、修枝等林木撫育管理措施嚴重滯后,導致護坡上的植被長勢不佳,結構不合理。4)花苑小區公路護坡項目建設完成后,未對公路護坡日常管理責任進行明確,且缺乏相關管護制度保障,造成管理主體缺失,使公路護坡的功能難以得到充分發揮[4]。
3 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提升改造的必要性
花苑小區公路護坡位于出入華池縣的重要交通路段,也是花苑小區、山水國際等居民小區,以及華池縣柔遠初級中學的重要綠地景觀。花苑小區公路護坡的功能不僅是加固山體和保護路基,還發揮著綠化美化城市、降塵減噪、緩解城市熱島效應、提升城市居民視覺享受等作用,具有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和生態效益[5-7]。同時,花苑小區公路護坡作為華池縣修建最早的生態護坡之一,也是采用植被修復新削山體的首次嘗試和成功典型,探索提升改造花苑小區公路護坡的方式方法和技術措施,對于鞏固公路護坡的基本功能,挖掘花苑小區公路護坡的多種效能,助力華池縣新型城區建設具有指導意義。
4 提升改造對策
4.1 加大對喬木樹種的撫育力度
據調查,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植被中,喬木樹種占比90%以上,其中刺槐在護坡植被中處于絕對優勢,樹冠占據林分上層,主干不突出,側枝較多,對側柏形成明顯的遮蔽和壓迫,對林下造成過分遮蔽。因此,應對刺槐進行修枝撫育,保留主干1/3的上部枝梢,剪除側枝和多余枝梢,促進刺槐形成良好樹型和高生長,減少樹冠對下層林木的遮擋,為中下層林木提供生長空間[8]。同時,剪除側柏中下部干枯枝條,改善林內環境衛生,增加林內通風透氣性,促進林下灌草更新和生長[9]。
4.2 栽植淺根系植物
植被對護坡有加筋作用,其中尤以淺根系植被作用最強[10]。而草本植物的根系作用深度大部分為30~40 cm,是最重要的淺根系植被,根據花苑小區公路護坡現狀和華池縣氣候特點,可以通過栽植耐陰、根系發達、兼具景觀價值的草本植物,如馬藺、薹草、牛筋草、針茅、藜、黃花菜、紫花苜蓿、斜莖黃芪、莎草、白車軸草、馬齒莧、牽牛、紫花地丁、委陵菜、沿階草、玉簪及田旋花等,以加強對護坡表層的覆蓋。同時,可栽植藤本植物,如爬山虎、常春藤、鐵線蓮、扶芳藤等,以及栽植灌木,如紫丁香、沙棘、黃刺玫、繡線菊、迎春花、連翹、金銀花、胡枝子、鋪地柏、互葉醉魚草、茅莓等[11-13]。不同植物采取帶狀或團塊混交種植于護坡,構建多層覆蓋和穩定的植物群落,提升護坡的觀賞性,還能增強護坡淺層土壤持水能力,減少地表徑流、雨水沖刷和風蝕,實現公路護坡的生態防護和景觀功能的有機結合[12]。
4.3 完善排水設施建設
花苑小區公路護坡上部為一平緩土地,遇強降雨時,護坡排水量驟增,整個坡面都會成為泄洪的場所。因此,為使花苑小區公路護坡持續穩定地發揮自身功能,應在護坡頂部修建排洪渠,在護坡兩側修建排水道或利用天然溝排水,減少水流對坡面的沖蝕和水土流失[14]。
4.4 加強管護制度建設
公路護坡作為城市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是護路固基的重要設施,還兼具綠化、生態景觀等社會功能。花苑小區公路護坡作為華池縣最早的生態護坡建設類型,隨著護坡植被的生長,護坡的外部環境和自身立地狀況發生了變化,并且對整個護坡的功能和效益產生了明顯影響,需要長期、持續進行管理[15]。華池縣應將公路護坡日常管理納入整體治理體系,建立健全公路護坡管護相關制度,將護坡管理制度化和規范化,將護坡的長期修護、監管與日常管理責任化、明確化,為護坡持續發揮作用提供制度和法律保障。
參考文獻:
[1] 段曉明,苗增健,劉連新,等.生態護坡應用及護坡植物群落的選擇[J].安徽農業科學,2009,37(31):15327-15329.
[2] 段曉明.植被護坡研究與應用現狀[J].中國農學通報,2007(3):474-477.
[3] 陳美容.公路邊坡生態防護措施及其應用[D].廈門:廈門大學,2019.
[4] 何譽.公路邊坡綠化植物的選擇與營建管理[J].科技信息(科學教研),2007(16):248.
[5] 汪益敏.路基邊坡工程理論與實踐發展綜述[J].中外公路,2001(6):31-35.
[6] 張文豪.草類根系對不同土體滲透性能影響的試驗研究[D].長沙:長沙理工大學,2019.
[7] 成子橋.高速公路綠化護坡植物的選擇與管理[J].交通建設與管理,2007(4):49-52.
[8]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質量監督檢驗檢疫總局,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森林撫育規程:GB/T 15781—2015[S].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2015.
[9] 邢尚軍,張建鋒,杜振宇,等.公路綠化中優良護坡植物與樹木抗旱栽植管理技術[J].山東林業科技,2007(3):51-52.
[10] 蔡忍,張桂榮,何寧,等.寒區堤防砂土岸坡生態護坡技術研究[J].水利水運工程學報,2020(2):116-123.
[11] 劉慧艷.城市河道生態護坡技術研究[J].地下水,2021,43(2):264-265.
[12] 尚亞雄,薛珺華,劉藝超,等.黃土邊坡生態護坡應用研究:以三原清河流域段黃土邊坡治理為例[J].環境科學與管理,2022,47(1):148-152.
[13] 李罡,吳競雄,劉佳,等.合肥地區城市河道生態護坡立體綠化設計研究[J].阜陽師范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29(4):44-49.
[14] 閆寶興.頤和園山體護坡與生態修復技術的探討[C]//2010“北京園林綠化”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10:395-398.
[15] 萬娟,夏軍,肖衡林,等.護坡植物的生態性能及根系力學性能[J].湖北工業大學學報,2019,34(4):77-80.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