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 城鎮化進程加快造成我國部分鄉村出現土地撂荒、土地利用模式較為單一等問題。為助力鄉村振興,以甘肅省古浪縣土門鎮為例,通過實地調研了解其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概況,發現該鎮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方式主要有適度規模化經營、農產品深加工及發展畜牧養殖業3種,并總結土門鎮資本下鄉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的經驗,包括積極落實招商引資政策、合理經營與有效利用土地資源、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及建立有效的糾紛調解機制等。
關鍵詞 資本下鄉;土地經營模式;轉型效益;甘肅省古浪縣土門鎮
中圖分類號:F321.1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11
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城鎮化進程加快,農村大量勞動力外流,導致土地閑置、鄉村發展內生動力不足等問題[1]。土地經營模式轉型不僅可為當地農戶創造可觀的經濟效益,而且可給當地帶來明顯的社會效益和環境效益,因此順利完成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對實現企業與村莊共同發展至關重要[2]。2013年
中央一號文件第一次明確提出“要引導和鼓勵工商資本到農村投資興業”,此后工商資本下鄉逐漸成為熱點問題,同時受到我國公眾和各方輿論的廣泛重視[3]。2018年發布的《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意見》指出,要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2019年發布的《國務院關于促進鄉村產業振興的指導意見》指出,要突出優勢特色,培育壯大鄉村產業;科學合理布局,優化鄉村產業空間結構。然而,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城鎮化進程的加快及產業結構的調整,農村土地利用出現諸多問題,在這一系列政策及現實背景下急需進行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
1 土門鎮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方式
綜合運用實地研究、調查研究等方法收集數據資料,向農戶發放調查問卷并進行訪談,對企業和鄉鎮干部進行結構式訪談,主要調查了甘肅省古浪縣土門鎮土地經營模式轉型較為典型的新勝村gmR3bZ51VAAX4/8/zXjWlyR7CzumtCedyJGZ4yxclQA=、新豐村、永東村3個村莊,共發放調查問卷120份(其中新勝村30份、新豐村60份、永東村30份)。2016年,古浪縣緊抓武威保稅物流中心和武威國際陸港建設的重大戰略機遇,大力響應國家招商引資政策,通過土地流轉積極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主要有以下3種轉型方式。
1.1 適度規?;洜I
在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大背景下,傳統的農業經營方式存在一些弊端。1)溝渠田埂數量較多,將連片土地人為割裂,造成農地細碎化[4]。2)為了農業生產方便,農戶多選擇在離承包地較近的地方居住,造成農村居民點零散占地,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土地的集中連片[5]。3)農戶對農田基礎設施投入的意愿不強,導致灌溉排水設施建設滯后,灌溉水利用系數、田間道路通達度較低。4)農藥化肥的濫用導致農業面源污染嚴重,灌溉水質量和土壤質量嚴重下降,影響了農產品的產量和品質。
土門鎮流轉出去的0.27萬hm2農用地中有約2/3實現了適度規?;洜I。適度規?;洜I能實現土地、資本、勞動力等生產要素的優化配置,有利于提高農地利用效率,克服傳統經營方式帶來的弊端[6]。
1.2 農產品深加工
土門鎮利用其獨特的地理優勢和區位優勢吸引工商資本下鄉,通過建造食品加工廠進行農產品深加工。目前,駐村并開始生產經營的企業有甘肅路斯寵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甘肅正陽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尤其是甘肅正陽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直接收購周圍村莊或者周邊鄉鎮生產的馬鈴薯進行深加工,深加工產品部分在古浪縣銷售,大部分外銷。
1.3 發展畜牧養殖業
土門鎮地處河西走廊,地廣人稀,非常適合發展種植業和畜牧養殖業,主要種植的作物是玉米和小麥,玉米和小麥秸稈可加工成飼料供給畜牧養殖業,而畜牧養殖業反過來又可以為種植業提供天然肥料。目前,土門鎮規模較大的畜牧養殖公司是古浪德青源農業科技有限公司,業務包括雞蛋、青年雞、毛雞養殖銷售,收購周圍農戶種植的糧食作為飼料。土門鎮還有其他很多零散的畜牧養殖戶,主要養殖牛和羊,一般養殖規模較小。
2 土門鎮資本下鄉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的效益分析
2.1 經濟效益
通過對不同受益主體進行訪談或者發放問卷,分析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帶來的經濟效益,受益主體主要有企業、農戶、村莊,經濟效益體現在農村產業結構的多元化。
1)企業。企業近3年來的利潤總體呈上升趨勢,支出的上升幅度較小。例如,甘肅正陽現代農業服務有限公司通過大量收購永東村、永西村、建西村及永豐灘鎮種植的馬鈴薯,擴大了企業規模。2)農戶。土地流轉以后,農戶收入來源增加,不僅可以獲得租金收入,還可以進入企業務工從而獲得工資性收入,同時方便照顧孩子及老人[7]。如圖1所示,據各村委會統計,在這3個企業上班的村民月工資在2 300~3 600元,部分村民在春秋兩季農忙時節在種植基地做季節工,其中有40%的村民是按日結算工資的,日工資在100~150元,有60%的村民是按每天的工作量結算工資的。3)村集體。村莊通過流轉集體建設用地也可獲得一部分租金收入,該部分收入主要用于村委會的建設及日常維護。目前,每個村都建有村委會,且村委會有一部分體育健身器材供附近的村民使用。農村的產業結構也日趨多元化,尤其是加工制造業為待業的年輕人提供了更多的就業機會。
2.2 社會效益
1)改善村莊基礎設施?;A設施的改善主要表現在村莊周圍的用水用電更加便利和道路硬化面積增大兩個方面。企業進村后,有35%的村民對“用水用電更加便利”表示基本滿意,有8%的村民表示滿意;有40%的村民對“道路硬化面積增加”感到基本滿意,有25%的村民表示滿意。2)提升村莊活力,促進文化繁榮。據村委會及村民反映,每到一些重大節日,企業便會給村委會捐贈物資或者資金來慶祝節日。例如,甘肅路斯寵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2021年邀請歌舞隊到村委會進行表演,以此慶祝春節。企業的各種捐贈行為都極大地豐富了當地村民的文化生活。3)改變農民觀念,使其更加重視子女教育。進入企業長期務工的人員都要求初高中以上學歷,有些季節工也要求初中以上學歷,務工門檻的限制使村民意識到教育的重要性。同時,規?;N植的機械化程度較高,企業需要年輕且學歷較高的務工人員,這種需求使得農民更加重視子女的文化教育。
2.3 環境效益
土地經營模式轉型的效益不僅體現在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方面,還有比較重要的環境效益,主要體現在農業生產水平的提高和生態環境的改善兩方面。
1)農業生產水平提高,節約了大量水資源。適度規?;N植可以提高農業生產水平,不僅有利于開展機械化作業,還有利于發展滴灌農業。灌溉方式的改變可以減少水資源的使用,從而提高水資源利用效率。2)減少環境污染,改善生態環境。適度規模化種植采用可降解地膜,可減少傳統種植方式帶來的白色污染。農產品深加工業和畜牧養殖業的發展可以減少農藥和化肥的使用,且附近村民可以將生活垃圾運送到就近的污染物處理廠進行集中處理,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生態環境。
3 土門鎮資本下鄉推動農村土地經營模式轉型的實踐經驗
3.1 積極落實招商引資政策,促進資本下鄉
近年來,中央層面諸多政策文本提出要積極鼓勵和引導城市工商資本下鄉推動農業農村發展,促進資本、技術、人才、管理等生產要素向農業集聚,激發農村發展活力。在招商引資方面,古浪縣主要通過租賃土地的方式對前來投資的企業予以扶持。上級部門制定相關政策后,鄉鎮級部門通過以下3個措施來推進政策實施:召開村民代表會議、加大宣傳力度、在產權方面統籌安排。除了關于招商引資的若干政策,古浪縣對當地農業企業也出臺了相應的惠農補貼政策。
3.2 合理經營與有效利用土地資源
古浪縣通過土地流轉及土地經營模式轉型,較好地緩解了小農戶經營問題,有力促進了農業農村發展。1)遏制土地撂荒,實現土地規?;?、集約化經營。通過土地流轉,一定程度上減少了土地撂荒,穩定和促進了糧食生產。2)促使農業產業化發展及產業鏈延長。資本下鄉之前,古浪縣的農產品一般都是被第三方收購外銷,然后再進行深加工。企業進村后,當地農產品可以直接送到附近農產品加工廠進行加工,不再需要第三方收購的環節,實現了農民增收。3)帶動農民持續增收。企業吸納當地勞動力,使得農民離土不離鄉,從原來的直接生產經營者變成在企業務工的人員,不但可以獲得租金收入,還可以獲得可觀的務工性收入[8]。
3.3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
為了更好地促進村莊發展、農民增收、企業獲利,企業需要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通過對企業負責人及村委會主任進行結構式訪談得知,企業相關部門建立了合理的利益分配體系,即企業通過較低的租金和人力資本獲取進行生產經營活動所需的生產要素,而農民能獲得土地租金和務工收入(部分農民),企業還參與村集體建設。長期務工人員的務工性收入按照月工資來發放,季節工則按照日工作量或者日固定工資來發放。但是,這種體系目前來說仍需要在未來的生產經營活動中根據實際情況不斷進行完善。
3.4 建立有效的糾紛調解機制
有利益分配,就存在糾紛。通過訪談得知,當企業與村民之間出現糾紛時,企業會優先考慮主動與當事人化解糾紛,若不能解決糾紛則會申請企業糾紛調解小組介入,如果雙方都不能解決則會申請“中間人”——村委會介入,在村委會的介入下化解相應的矛盾糾紛。村委會的介入可以在很大程度上保障農戶的合法權益。目前,調研的企業均建立了有效的糾紛調解機制,其中通過對新豐村村委會主任訪談得知,甘肅路斯寵物食品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了一個糾紛調解小組,專門用于解決企業內部及企業與農戶或當地務工人員之間的矛盾糾紛。在當事人、企業、村委會三方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可以申請法院介入,直至糾紛得到化解(見圖2)。
4 結語
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資本下鄉在帶來機遇的同時帶來了挑戰。1)弱化原有鄉村治理主體的參與力量,弱化村“兩委”在鄉村治理中的引領作用,從而打破原有的平衡。2)削弱農民話語權,有可能侵害農民利益。3)面向企業的相關政策法規尚不完善,增加了工商資本投資風險。對此,古浪縣政府部門需要以法治思維規范資本與其他鄉村治理主體之間的關系,防止資本過度參與鄉村治理和過度剝奪農村社會資源,并且要根據國家政策不斷完善相關政策法規,建立健全鄉村治理模式和資本運行機制,以此來強化鄉村治理效能、提升農民組織化水平、維護社會和諧穩定、促使資本在農村社會順利運行,最終實現村企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的目的。
參考文獻:
[1] 馬池春.秩序再造:資本下鄉的實踐圖景:以育村為例[D].太原:山西大學,2020.
[2] 王雅更愛.工商資本下鄉對農村社會發展的影響:以小崗村為例[D].合肥:安徽大學,2011.
[3]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4] 余必龍.土地經營模式的再轉換與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J].貴州社會科學,1987(5):37-41.
[5] 楊道迎.淺議工商資本下鄉在鄉村振興中的作用[J].質量與市場,2021(11):171-172.
[6] 初叢偉,崔力彬.談土地經營模式對農機作業組織的影響[J].農業機械,2006(18):49-50.
[7] 馬光選,劉強.鄉村振興背景下深度貧困地區不同土地經營模式效益比較研究:以云南省迪慶藏區為例[J].貴州財經大學學報,2020(2):105-110.
[8] 田若菡,許可人,顏玉婷.濾鏡模式:農戶認知視角下撂荒土地經營轉型與增值研究[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8,29(11):19-22.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