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廣西南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農業產業化發展中扮演著關鍵角色。為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服務效能,推動南寧市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論述南寧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概況,分析存在的問題,提出優化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提高運營效率;增強合作社市場競爭力,拓展多元化銷售渠道;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強化農戶與合作社的利益共享;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提高合作社專業化水平等對策。
關鍵詞 農業產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社;廣西南寧市
中圖分類號:F321.4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15
農民專業合作社是推進農業產業化經營,建設現代農業的重要載體,對于促進農業現代化、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增強農民在產業鏈中的話語權等具有重要作用。近年來,廣西南寧市農業產業化發展勢頭良好,但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仍面臨諸多挑戰。因此,深入分析南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切實可行的解決對策,對于激發農民專業合作社活力、優化農業產業化發展環境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1 南寧市農業產業化發展概況
南寧市農業產業化取得了長足發展,形成了以糧食、畜牧、水產、蔬菜等為主導的多元化產業格局。在糧食生產方面,南寧市堅持走糧經飼統籌發展的道路,大力推進種養加一體化經營模式,構建起以稻米、玉米為主導的糧食產業鏈。以南寧市橫縣為例,該縣依托優質水稻種質資源,建立了集育種、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大米產業鏈,形成了“桂井大米”等知名大米品牌,產品遠銷東南亞等地區。在畜牧業方面,南寧市積極發展生豬、家禽等養殖業,推廣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建設,提高養殖業集約化、規模化水平。同時,南寧市大力發展設施農業,建設了一批高效節水型溫室大棚基地,提高了蔬菜產業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
在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新型農村經濟組織,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1)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有利于整合農村分散的生產要素資源,實現規模化經營,提高農業生產效率。2)農民專業合作社可以為農戶提供技術指導、信息咨詢、產品銷售等綜合服務,增強農戶的市場競爭力。截至2021年底,南寧市共有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5 785家,覆蓋了糧食、蔬菜、水果、畜禽養殖等多個領域,對推動南寧市農業產業化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1]。
2 存在的問題
2.1 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有待優化
在南寧市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存在一定問題,制約其發揮應有作用。1)部分合作社在決策管理層面存在透明度不高的問題。合作社作為民主機構,理應體現“同盟人”的價值理念,但現實中仍有少數合作社決策過于集中于個人或少數人,決策程序民主性、透明度不足,導致決策失誤或決策執行效率低下。2)在利益分配機制方面,部分合作社存在分配不公、激勵約束機制缺失的問題。一些合作社在分配收益時,未能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和按股分紅原則,激勵約束機制不健全,影響了合作社成員的積極性。3)在風險防控機制方面,部分合作社規章制度不健全,內控管理混亂。由于缺乏完善的風險防控制度,一旦發生經營風險或自然災害,極易造成重大損失。
2.2 合作社市場競爭力相對不足
在南寧市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普遍存在市場競爭力不足的問題,制約了其可持續發展。1)產品同質化嚴重,缺乏差異化競爭優勢。許多合作社生產的農產品同質化現象較為普遍,難以在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2)品牌營銷能力較弱,知名度有限。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由于經營規模較小、資金實力有限,難以開展大規模品牌營銷活動,導致產品知名度低、影響力小。據統計,南寧市目前僅有少數農民專業合作社擁有自主品牌,其余合作社產品大多以散裝銷售為主[2]。3)產品附加值較低,盈利空間受限。農民專業合作社往往停留在初級產品生產環節,缺乏深加工能力,產品附加值水平不高。
2.3 合作社與農戶利益聯結機制尚需完善
在南寧市農業產業化進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尚不完善,這成為制約雙方實現緊密合作的重要因素。1)在農產品收購環節,部分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缺乏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收購價格波動較大。2)在技術服務方面,合作社為農戶提供的技術指導和培訓力度不夠。許多合作社缺乏專業技術人員,難以為農戶提供全方位的種植養殖技術服務,導致農戶生產效率和產品質量難以得到有效提升。3)在分紅分配機制方面,農戶與合作社之間利益分配不夠公平合理。一些合作社在分配經營收益時,未能充分體現按勞分配原則,農戶分紅比例偏低,影響了農戶的積極性。4)在風險分擔方面,合作社與農戶之間風險分擔機制不夠健全。當合作社或農戶遭受自然災害或經營風險時,雙方的利益常常難以得到有效保障,影響了合作關系的穩定性。
2.4 合作社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機制有待加強
在南寧市農業產業化的發展過程中,農民專業合作社面臨著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方面的挑戰,限制了合作社的可持續發展。1)合作社專業技術人員不足,難以滿足生產經營需求。據統計,南寧市大多數農民專業合作社無專職技術人員,主要依賴農業技術人員不定期指導[3]。2)合作社現有人才整體素質有待提高。許多從業人員理論知識水平有限,實踐經驗匱乏,難以適應農業產業化發展需求。3)合作社缺乏科學的人才激勵和培養機制。一些合作社對人才重視不夠,缺乏完善的薪酬福利制度,職業發展通道不暢,難以吸引和留住優秀人才。4)合作社與高校、科研院所的人才合作交流較少。由于缺乏有效的合作平臺,合作社難以吸納高校畢業生,也難以獲得科研院所的技術支持,影響了自身的人才儲備和技術創新能力。
3 對策
3.1 優化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提高運營效率
優化南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內部治理結構,是提高其運營效率的關鍵。1)完善民主決策機制,保障決策科學化。合作社應建立健全社員代表大會制度,明確社員大會的職權范圍和運行規則,確保重大決策事項由全體社員充分討論、民主決定。同時,合作社應引入第三方監事會制度,對合作社決策和管理過程進行監督,避免出現暗箱操作、權力尋租等違規行為。2)構建科學的利益分配機制,調動社員積極性。合作社應建立以按勞分配、按股分紅為主的分配制度,遵循多勞多得、貢獻大者得多的原則,充分調動社員的積極性。同時,將利潤分配與風險分擔相結合,對虧損年度的社員進行適當補償,避免出現“閑者有利、勞者無酬”的情況。3)健全風險防控機制,增強合作社抗風險能力。合作社應建立完善的風險評估制度,對生產經營各環節的潛在風險進行系統識別和評估;制訂應急預案,明確不同風險情況下的處置措施;加強保險防范,為合作社購買相關的農業保險,降低自然災害和價格波動帶來的經營風險。4)加強信息化建設,建立農產品追溯系統,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例如,畜牧養殖合作社可建立完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對養殖場進出人員、車輛、物資嚴格管控,有效遏制動物疫情的發生。5)加強合作社人員培訓,提高管理水平。定期開展合作社理事、監事和管理人員的專業培訓,確保他們掌握現代合作社的運營理念和管理技巧。
3.2 增強合作社市場競爭力,拓展多元化銷售渠道
提升南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市場競爭力,拓展多元化銷售渠道,是實現農業產業化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4]。1)加大產品差異化發展力度,培育區域性特色品牌。合作社應立足當地農產品資源稟賦,大力發展具有地域特色的農產品品種,提高產品的獨特性和辨識度。同時,合作社可以開發具有地方特色的農產品深加工產品,提升產品附加值。2)提高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實施標準化生產經營。合作社應推行標準化生產模式,嚴格按照相關標準和規范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確保產品質量安全。同時,加大產品檢測和追溯力度,建立完善的質量追溯體系,提高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3)拓展多元化銷售渠道,增強市場營銷能力。①加大線上營銷力度,利用電商平臺和自媒體平臺等拓展銷售渠道。②積極開拓大宗采購市場,與大型餐飲連鎖企業、農產品批發市場等建立穩定合作關系。③大力發展訂單農業和農超對接模式,降低流通成本。④鼓勵合作社建立直營店、體驗店等線下實體店,增強品牌影響力。例如,合作社可通過微信公眾號和抖音等新媒體平臺進行產品宣傳,并與當地大型農貿市場、連鎖超市建立長期合作關系,實現線上線下銷售的良性互動。
3.3 完善利益聯結機制,強化農戶與合作社的利益共享
為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完善南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利益聯結機制,實現利益共享至關重要。1)構建一個長期且穩定的合作模式,以降低農產品收購過程中的風險。這可以通過實施“合作社+農戶”的訂單農業模式來實現,合作社與農戶在種植或養殖前簽訂明確的收購合同,規定產品質量標準和收購價格,以減少市場價格波動帶來的不確定性。同時,引入農產品目標價格保險機制,為農戶在市場價格低于預定目標時提供補償。此外,探索“公司+合作社+農戶”的新型利益聯結模式,吸引龍頭企業的參與,利用其在技術、資金和市場方面的優勢,構建利益共同體。2)合作社應加大對農戶的技術服務支持力度,以提高生產效率。合作社應配備專業的農藝師和養殖技術人員,為農戶提供全面的技術指導。定期組織農戶參與理論和實操培訓,傳授先進的生產技術。建立技術服務平臺,利用視頻直播、短視頻等現代信息技術手段,為農戶提供遠程技術指導。3)優化利益分配機制,確保合作社與農戶之間的利益有效銜接。建立結合按勞分配和按股分紅的分配制度,合理確定分配比例,確保農戶的基本收益,并激發其生產積極性。實施“保本微利”分紅模式,以及建立風險分擔補償機制,以便在遭受重大損失時,合作社和農戶能夠共同承擔風險。4)加強信息化建設,暢通利益聯結渠道。建立農產品追溯系統,確保從種植或養殖到銷售的全程可追溯。創建農業大數據平臺,實現產品信息、價格信息、技術信息等數據資源的共享[5]。
3.4 加強專業人才引進和培養,提高合作社專業化水平
為提高南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的專業化水平,促進農業產業高質量發展,引進和培養專業人才顯得尤為關鍵。1)合作社應完善人才引進機制,吸引并留住優秀人才。制訂明確的人才需求計劃,設定合理的引進標準和流程,提供具有競爭力的薪酬待遇。此外,與高等院校建立校企合作關系,為畢業生提供實習和就業機會。2)合作社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提高現有人員的專業素質。通過定期組織專業培訓、選派骨干成員到先進合作社學習交流、建立內部培訓體系及鼓勵員工參與科研項目來實現。3)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建立公平的薪酬分配制度,提供清晰的職業發展路徑,完善福利保障體系,營造積極的企業文化,以增強員工的歸屬感和忠誠度。4)加強人才交流合作,充分利用外部智力資源。合作社可以與高校、科研機構合作,參與科研項目,建立人才交流平臺,以及相互開放實訓基地,促進知識和技能共享。
4 結語
農民專業合作社作為農村經濟組織的重要形式,在推進南寧市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民增收、維護農民權益等方面發揮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然而,南寧市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內部治理結構有待優化、市場競爭力不足、利益聯結機制有待完善、專業人才缺乏等諸多挑戰。因此,農民專業合作社必須采取系統性、整體性的改革措施,不斷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的發展質量和效能,確保其能夠充分發揮應有作用,為南寧市農業產業化的高質量發展提供持久動力。
參考文獻:
[1] 宋昕烔,劉元義,張悅,等.基于設施農業下農民專業合作社助推蔬果產業影響因素及對策研究[J].山西農經,2023(16):87-89.
[2] 趙忠尉.農村經濟合作社企業化管理的現實困境及應對策略[J].農民致富之友,2022(20):156-158.
[3] 柴馨雅,陳楠,彭旭楠.政治系統視閾下農民專業合作社“異化”的成因分析及應對策略:以晉北S社為例[J].山西農經,2022(16):35-39.
[4] 張秋梅.農民專業合作社在發展中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農民致富之友,2013(5):168.
[5] 李娟,安陵.納雍縣農民專業合作社培育現狀及發展對策[J].農技服務,2022,39(5):113-115.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