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彝良縣地處云南省東北部山區,生豬養殖業是當地農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然而,多種豬疫病的流行使該地區的豬場和散養戶遭受巨大經濟損失,制約了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為加強彝良縣豬疫病防治工作,維護當地農民利益、保障肉類供給安全、促進畜牧業健康發展,以彝良縣豬場和散戶養殖為切入點,分析當前豬疫病防治中存在的主要問題,提出了增強養殖戶防疫意識、加強防疫隊伍建設、完善疫情監測體系、增強應急防控能力、落實財政資金支持等解決措施。
關鍵詞 豬疫??;防治;云南省彝良縣
中圖分類號:S85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39
彝良縣位于云南省東北部,地處烏蒙山區,總面積2 795.76 km2,轄2個街道、9個鎮、5個鄉。近年來,非洲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重大豬疫病在彝良縣時有發生,給廣大養殖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加大彝良縣豬疫病防控力度,對于維護農戶利益、保障肉類市場供給、促進地方經濟發展至關重要。有效遏制重大生豬疫病流行,是實現彝良縣生豬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的當務之急。
1 彝良縣生豬養殖業概況
彝良縣位于云南省南部,地處滇東南部紅河哀牢山脈南麓。彝良縣氣候溫和、雨量充沛、環境適宜,為發展生豬養殖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近年來,彝良縣高度重視生豬養殖產業的發展,在推進現代化規模養殖方面取得了顯著成就。彝良縣共有生豬養殖場(區)137個,其中規模養殖場(區)27個,占比較高[1]。截至2022年底,彝良縣生豬存欄量達到24.56萬頭,其中能繁母豬5.28萬頭,全年出欄生豬39.59萬頭,肉豬產量高達6.32萬t。彝良縣生產規模不斷擴大,生豬養殖模式正逐步向規?;藴驶F代化轉變。大中型規模養殖場(區)引進了先進的雙環控制育種體系、自動化飼喂系統、全進全出和網圍圈養殖模式,生物安全水平顯著提高。彝良縣正大力推進生豬標準化規模養殖,加快產業轉型升級,努力將生豬養殖業發展成為當地農村經濟的主導產業和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
2 主要豬疫病
近年來,非洲豬瘟、豬偽狂犬病、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等重大豬疫病在彝良縣時有發生,給廣大養殖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1)非洲豬瘟: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急性、熱性、烈性傳染病,主要臨床表現為高熱、皮膚紅紫,嚴重時出血等,高度致死。2018年,非洲豬瘟在彝良縣暴發,重創當地養殖業。2)豬偽狂犬?。河韶i偽狂犬病毒引起的急性、熱性傳染病,主要癥狀有神經系統障礙、口吐白沫、步態蹣跚等,病死率可達100%。該疫病在彝良縣已有數十年流行史。3)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由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病毒導致的危害豬只繁殖和呼吸系統疫病,可引起母豬流產、仔豬夭折和呼吸系統并發癥。近年來,豬繁殖與呼吸綜合征在彝良縣時有發生。這些重大生豬疫病的暴發,嚴重影響彝良縣生豬養殖業健康發展。開展規范化、常態化的綜合防控,是遏制疫情的當務之急。
3 存在的問題
3.1 防疫意識淡薄
防疫意識淡薄一直是制約彝良縣豬疫病防控工作的一大問題。雖然重大疫情在彝良縣時有發生,但是部分養殖戶仍對疫病的危害性缺乏足夠重視,依舊停留在被動防控的思維定式中[2]。這種麻痹大意的心理使養殖戶忽視了主動采取防范措施的重要性,未能將生物安全隔離、規范免疫程序、及時消毒殺蟲等舉措落到實處。防疫意識淡薄不僅是養殖主體本身的問題,也反映出當地政府對養殖戶宣傳教育力度的不足。
3.2 防疫隊伍建設滯后
防疫隊伍建設滯后嚴重制約了彝良縣豬疫病防控工作的開展。當前,彝良縣專職動物防疫人員明顯編制不足,大部分鄉鎮只有1~2名技術員負責轄區內所有養殖場和散戶的防疫工作,精力有限,工作強度大[3]。同時,現有防疫人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專業知識有待豐富,實操技能水平有待提高,對動物疫病流行規律、免疫程序操作、現場檢測處置等領域缺乏深入研究和理解,難以完全勝任復雜的防疫任務。更為嚴峻的是,彝良縣防疫隊伍老齡化,人員結構失衡問題日益突出,亟待補充“新鮮血液”。
3.3 監測體系不健全
彝良縣現有的動物疫病監測體系建設嚴重滯后,難以實現疫情的早發現、快速處置。養殖場未建立疫情監測網絡,缺乏對養殖環節關鍵點位的監控,難以明確疫情潛伏期。同時,地方政府未有效執行對養殖場的定期檢測、巡查制度,導致當地長期處于被動防控狀態。即便個別養殖場發現了疫情,也缺乏專業化的現場快速檢測手段,只能等待遠程取樣化驗結果,無法第一時間進行處理。此外,彝良縣內部疫情報告通道和信息共享機制尚未建立完善,不同管理部門和地區之間監測數據無法及時傳遞匯總,疫情研判發生斷層。更為嚴重的是,監測數據在上傳時存在延遲和失真的情況,導致縣級以上疫情研判存在盲區。
3.4 應急處置能力不足
應急處置能力的不足制約了彝良縣豬疫病防控工作的開展,養殖場一旦暴發疫情,難以實現疫情的有效防控。從基層來看,多數養殖場未制訂完備的疫情應急預案,處置人員對操作流程把控不足,難以實現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等關鍵環節的標準化作業。同時,應急物資儲備嚴重不足,消毒藥品、防護用品等關鍵物資短缺。大部分鄉鎮層面也未建立高效的疫情處置指揮體系,缺少統一的領導,各單位疫情報告和信息共享渠道不暢,難以實現疫情的聯防聯控。
3.5 資金投入有限
從整體財政預算來看,彝良縣豬疫病防控的專項經費有限,遠遠不能滿足日常監測、物資儲備、隊伍建設等各項支出需求。更為突出的問題是,絕大部分財政資金在正常年份僅維持基本的運轉,一旦發生較大規模的疫情,便暴露出嚴重的資金缺口,應急防控所需的大筆開支無法得到保障。農戶和養殖場自身的投入能力也普遍較弱,生物安全設施建設、疫苗免疫等防疫支出無法全面落實。無論是政府還是養殖主體,資金投入力度都難以滿足豬疫病防控的客觀需求。此外,現有有限的資金往往使用效率低下,未能精準高效地用于關鍵防控環節,浪費現象時有發生。資金短缺不僅制約彝良縣豬疫病防控水平的提升,也影響生豬養殖業長遠可持續發展。
4 解決措施
4.1 增強養殖戶防疫意識
增強養殖戶防疫意識是彝良縣落實豬疫病防控工作的當務之急。相關政府部門應從思想上充分重視防疫工作,并從行動上落實。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廣泛普及疫病的危害性和防控重要性,通過發放防疫手冊、張貼海報、組織現場培訓等多種方式,普及防疫知識,提升養殖戶防疫水平。同時,充分運用新媒體平臺的優勢,開設防疫知識專欄,通過圖文、視頻等生動形象地向養殖戶講解防疫技術和操作規程,使養殖戶充分了解防疫在養殖環節中的重要地位[4]。此外,加大獎懲力度,對于防疫工作表現突出的養殖場予以表彰和適當補貼;對于防疫失職導致疫情擴散的責任人,要追究相應法律責任,從制度層面確保防疫工作落到實處。
4.2 加強防疫隊伍建設
豬疫病的有效防控需要一支專業化、高素質的防疫隊伍作為堅實保證,加強防疫隊伍建設刻不容緩。1)從編制上擴大防疫隊伍規模。根據養殖規模合理配置基層防疫人員,確保鄉鎮和重點養殖場均有專職防疫力量,構建疫情監測、檢測和撲殺的快速響應體系。2)完善培訓機制,定期組織理論和實操培訓,切實提升防疫人員的綜合素質。邀請國內知名動物疫病專家及時對防疫隊伍進行理論和操作指導,增強防疫人員對疫病流行規律的把控能力。同時,鼓勵防疫人員深入一線鍛煉實踐技能,熟練掌握各種檢測、撲殺和消毒等環節的操作規程。3)健全防疫隊伍的激勵和保障機制。適當提高防疫人員的工資待遇和保險補貼,確保防疫人員在高強度、高風險的豬疫病防控工作中有獲得感,對表現優秀的隊員給予表彰獎勵,為其晉升提供發展空間。只有建立一支專業化、作風過硬的防疫隊伍,打牢疫病防控的人員基礎,才能最大限度確保彝良縣疫病防控工作的開展。
4.3 完善疫情監測體系
彝良縣要從源頭加強對各個疫病傳播環節的監控,確保第一時間發現異常,及時采取措施,防止疫情傳播擴散。養殖場內需要建立規范的監測網絡,根據場內不同功能分區,在出入口、隔離區、豬群活動區等重點區域布設固定監測點,配備先進的無線遠程監控設備,實時跟蹤環境變化和豬只健康狀況[5]。在關鍵控制節點啟用智能生物監測系統,對豬舍溫濕度、物料流向等數據進行自動采集和分析,一旦出現異常能第一時間觸發預警。加大疫病監測力度,建立定期排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結合的制度,對轄區內養殖場和野豬出沒地帶實施全覆蓋監控,構建多部門聯動的縣鄉村三級監測網絡體系,實現從養殖場到鄉鎮再到縣級的及時匯報和數據共享,確保疫情信息高效流通。
4.4 增強應急防控能力
疫病暴發的無常規性和危害性要求彝良縣必須時刻保持高度戒備,提升應急防控能力。只有打造一支訓練有素、裝備精良、反應迅速的應急防控力量,才能在關鍵時刻遏制疫情蔓延態勢。彝良縣應根據實際情況,制訂科學合理的疫情應急預案。根據當地養殖布局、交通狀況等因素,詳細規劃封鎖、撲殺、無害化處理等各個環節的作業流程,明確職責分工和指揮體系,確保一旦發生情況可以快速高效響應。加大應急物資儲備力度。根據預案測算,為全縣重點養殖場和鄉鎮配備足量的消毒藥劑、防護用品、撲殺工具等,打造區域性的應急物資儲備基地。定期組織實戰演練,鍛煉應急人員的實際處置能力。邀請專家現場指導,模擬各種疫情場景,反復演練隔離、撲殺、無害化處理的操作規程,確保應急人員熟練掌握每一個環節的操作流程。
4.5 落實財政資金支持
政府應充分認識豬場疫病防控工作的重要性,將其納入重點支持領域,適當提高財政預算的比重。參考往年實際需求,科學測算年度經費規模并合理調度,尤其要加大應急儲備經費的安排,確保一旦發生重大疫情有充足資金投入。同時,優化資金使用方式,明確各項支出優先次序,確保關鍵環節的資金需求被優先滿足,避免資金浪費。建立完善的財務審計制度,對經費撥付使用情況實施嚴格審查把關,發現違規違紀行為要嚴懲不貸??裳埳鐣薪闄C構參與監督,打造陽光運作的良好環境。此外,吸引和鼓勵更多社會資本投入疫病防控領域,對引進先進設備、優秀防疫人才的企業給予適當扶持,為疫病防控工作落實奠定堅實基礎。
5 結語
彝良縣豬場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加強疫病防控意義重大,不僅關乎全縣生豬養殖業的可持續發展,也是維護人們生命財產安全的重要一環。因此,彝良縣應全面增強養殖戶防疫意識,加強防疫專業隊伍培養,完善縣鄉村三級監測網絡,增強應急處置快速響應能力,落實充足的財政資金保障。只有從根本上解決好這些痛點難題,才能最大限度遏制豬疫病的暴發和蔓延,為生豬養殖業跨越式發展夯實基礎,助力鄉村全面振興。
參考文獻:
[1] 李新榮,吳晶,胡騎,等.云南省生豬產業現狀與發展對策[J].云南畜牧獸醫,2024(1):14-18.
[2] 譚治華.生豬防疫工作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中國畜牧業,2023(19):103-104.
[3] 張國華,胡成倉.云南會澤縣生豬產業現狀、問題與發展建議[J].農業工程技術,2023,43(25):18-19.
[4] 何朝隆.生豬疫病防控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3(5):178-180.
[5] 王正蓮.云南省彝良縣生豬生產發展中疫病防控作用[J].畜牧獸醫科學,2021(4):160-161.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