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羊養殖業是甘肅省東鄉縣的傳統優勢產業,其發展對推動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意義重大。為給當地羊養殖業可持續健康發展提供理論支撐和技術指導,以東鄉縣羊疫病防控為切入點,分析了羊疾病發生的生物性、環境與管理因素,提出了加強病毒性疾病防控、改善環境衛生、規范化飼養管理、落實嚴格檢疫制度等對策措施,并介紹了體溫測量、牲畜保定、污染物監測等常用技術。
關鍵詞 羊養殖業;疫病防控;常用技術;甘肅省東鄉縣
中圖分類號:S826 文獻標志碼: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40
羊養殖業是甘肅省東鄉縣的傳統優勢產業。近年來,東鄉縣圍繞把羊產業打造成“百億級產業集群”的目標,全面加大產業鏈條建設力度,羊全產業鏈實現快速發展。然而,羊疾病的高發卻制約著產業持續健康發展。有針對性地分析當地羊疫病發生原因,提出科學防控措施和運用恰當技術手段,對于確保東鄉縣羊產業高質量發展、維護牧民利益至關重要。
1 概況
東鄉縣位于甘肅省中部西南面,臨夏州東面,地處黃土高原與青藏高原的過渡地帶。全縣總面積1 510 km2,轄16個鄉、8個鎮、229個建制村、1 893個合作社,常住人口約30萬。該縣山脈疊嶂,溝壑縱橫,得天獨厚的自然環境為羊只的生長提供了理想的條件。近年來,當地不斷健全優良種羊繁育體系,加大力度推廣先進養殖技術;積極引進精深加工企業,完善冷鏈物流等配套設施;大力推進“東鄉貢羊”品牌建設,努力實現羊全產業鏈的全面快速發展,助力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2021年9月,東鄉貢羊肉更是被納入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標志著其品質獲得權威認可。2023年,東鄉縣政府為進一步促進羊產業高質量發展,出臺《東鄉縣關于促進羊全產業鏈高質量發展實施意見》,從達標獎補、良種擴繁、圈舍改造提升等多方面著手推進,共落實獎補資金7 450萬元34912ca828f1ef8be54aa451728eb609a39c8769adcc78ccbeceb7bd47073f1a,形成了以“千家萬戶養殖為主、規模化標準化養殖為引領”的“小規模、大群體”發展格局,全縣羊只存欄量達106.5萬只,出欄量136.0萬只,總飼養量高達242.5萬只。
2 羊疾病發生原因分析
2.1 生物性因素導致
羊疾病發生的主要生物性原因包括病毒性疾病和寄生蟲病。病毒性疾病往往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和致病性,通過呼吸道飛沫、糞便等途徑在羊群中快速擴散,可能造成大面積羊群感染和大量死亡,給養殖戶帶來重大經濟損失。東鄉縣常見的病毒性疾病有羊痘、羊偽狂犬病等。這些疾病一旦暴發,往往病情兇猛,難以控制。寄生蟲病也是羊疾病的重要類別,常見的有羊腦脊髓絲蟲病、羊胃腸線蟲病等。這些寄生蟲引起的疾病往往導致羊營養不良、體質虛弱、抵抗力下降,嚴重時可能致死[1]。
2.2 環境衛生條件不佳
羊生活環境的清潔衛生直接影響它們的健康狀況。然而,當前東鄉縣不少養殖場所的環境衛生狀況堪憂,一些養殖場羊舍內外環境臟亂差,糞便清理不到位,殘渣堆積成堆,污水橫流,空氣質量低劣。不衛生的環境為各種病菌滋生蔓延創造了有利條件,極易使羊只受到細菌、病毒的侵害而患上呼吸系統疾病、消化系統疾病等。此外,不少養殖場對死羊尸體的處理方式極為簡單,往往只是采取簡單淺埋的方式掩埋,而未對尸體進行無害化處理,為疫情傳播埋下隱患。
2.3 飼養管理不當
飼養管理不當是導致東鄉縣羊疾病發生的重要原因之一。為了節省飼養成本和工作量,許多養殖場往往一次性購買大量的飼料,并將其堆積在羊圈內。這種做法雖然可以減少飼料采購的頻率,但也帶來了潛在的風險。由于大量飼料長時間堆積,難免發生變質、霉變等情況,羊食用這些變質飼料后極易引發消化道疾病。堆積的飼料還可能滋生病菌和害蟲,成為疾病傳播的溫床。此外,由于缺乏專業技能和衛生意識,飼養人員日常操作不當的情況較為普遍,容易造成交叉感染,加劇疾病的流行[2]。
2.4 檢疫工作缺失
檢疫工作在防控羊疾病傳播擴散中扮演著重要角色,但東鄉縣的中小養殖場普遍存在檢疫意識淡薄的問題。部分養殖戶和管理人員對檢疫制度和程序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未能嚴格執行常規的檢疫措施,如未對新引進羊只及時進行檢疫隔離,未對已患病羊群實施徹底隔離,疏于對場區、設施設備及運輸工具的消毒和凈化,造成疫病在羊群間蔓延。一些養殖場檢疫技術操作規范有待加強,部分養殖場所檢疫人員專業技能訓練不足,對檢疫操作流程和要點把握不夠精準,檢疫監測及病源溯源能力有限,無法及時發現和控制疫情。
3 防控措施
3.1 加強病毒性疾病防控
疫苗免疫是預防病毒性疾病最有效、最經濟的手段。東鄉縣應建立完善的羊用疫苗免疫計劃,根據當地主要流行的病毒性疾病種類及其流行規律,科學制訂免疫程序和免疫策略。以羊痘為例,這是一種對羊只危害極大的病毒性疾病,可對2~3周齡的幼羊及時接種羊痘活疫苗,誘導機體產生持久的主動免疫,從而賦予其終生對羊痘的免疫力。在疫情高發季節,可采用藥浴療法對整個羊群進行全面的藥浴消毒,切斷病毒在羊群內的傳播途徑。藥浴療法尤其適用于養殖規模較大、氣候較暖、存在普遍發病風險或需要預防性用藥的場景。而對于已經感染病毒的羊只,需要立即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3]。例如,治療羊偽狂犬病,可采用中藥復方黃連解毒湯等療效確切的中草藥配方,通過增強羊體機體免疫功能、清除體內毒素等途徑達到治療目的。此外,要建立健全疫情監測網絡,密切關注病毒變異情況,依據流行病學調查結果,制訂具有針對性的疫苗免疫策略,保證免疫工作的系統性和持續性,從根源上遏制病毒在羊群中的蔓延。
3.2 改善環境衛生狀況
合格的環境衛生不僅能有效阻隔病原微生物的生存和傳播,而且有利于提高羊群的體質和免疫力,增強其抵御疾病的能力。因此,東鄉縣務必采取全方位的措施,切實改善當地羊場和草場的環境衛生狀況,為疫病防控工作奠定堅實基礎。1)必須高度重視羊舍和羊圈的衛生清潔。要建立定期的清理制度,全面徹底地清除羊舍內的糞便殘渣和變質飼料,并配合使用消毒劑,如生石灰乳、漂白粉等,對場舍進行系統全面的殺菌消毒;同時注意保持良好的通風和日照條件,確保場舍內干凈衛生、無病菌滋生溫床。2)科學建設符合衛生標準的糞污收集和無害化處理設施,避免未經處理的糞便和污水隨意外排污染周邊土壤和水體環境,造成二次污染。待無害化處理合格后,方可將有機肥料外運或作為農肥利用,絕不能存在病原體外流的風險。對確診患病的羊群要進行嚴格隔離,妥善處置其糞便和養殖過程中產生的污水,并對原圈舍開展全方位的徹底消毒殺菌,避免疫情在羊群內部進一步擴散蔓延。
3.3 規范化飼養管理
飼養管理是預防和控制羊疾病的重中之重。東鄉縣需要加強對當地養殖戶的指導和監管,全面推進規范化、標準化的飼養管理模式。1)針對性地開展養殖技術培訓,提高養殖戶的專業水平和規范意識。2)加大宣傳力度,倡導綠色健康養殖理念,避免養殖戶出現濫用藥物、使用有毒有害添加物等不當做法。此外,要從飼料來源、儲存及使用入手,規范化管理。3)對飼料生產企業,嚴格審查其生產條件、原料來源和產品質量,建立合格供應商名錄;對已購入的飼料,采取封閉式儲存,防止受潮、受熱、變質等情況發生。還要根據養殖周期合理計劃采購量,避免囤積過量飼料。飼喂時,遵循科學配比,針對不同生長階段的羊群使用專門配制的飼料,同時補充足夠的綠草、谷物等,以增強羊群免疫能力。4)改善羊舍環境十分必要。保證通風良好,防止空氣中氨、二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積聚。建設專門的曬羊場,供羊群日常活動,從而保障其獲得充足的陽光和新鮮空氣。注意舍內舍外的溫濕度控制,避免羊群受到嚴寒酷暑等極端天氣的傷害[4]。
3.4 落實嚴格檢疫制度
檢疫制度是有效遏制疫病傳播的重要手段,既要規范檢疫流程,又要全面落實檢疫措施,以此切斷病毒蔓延途徑,維護羊群健康。1)東鄉縣域內各大羊場和養殖小區,都應設立專門的檢疫隔離區域,對引種的新羊只和流動羊群進行嚴格檢疫。對飼養羊群也要定期實施檢疫監測,及時發現可疑癥狀。若發現病例,需要立即啟動隔離措施,對感染和疑似感染的羊只進行嚴格隔離,并做好場地消毒,防止疫情蔓延。2)建立健全的檢疫人員管理和物資保障機制。配備專業的檢疫人員隊伍,開展檢疫技能培訓,確保工作人員熟練掌握規范的檢疫操作流程。儲備充足的檢疫防疫物資,包括快速檢測試劑盒、疫苗、消毒藥劑等,確保一旦發生疫情,可以第一時間啟動應急響應。3)要依據國家和省級相關法規政策,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制定切合實際的檢疫操作規程,明確規范檢疫時間、檢疫對象、檢疫方式、檢疫后續措施等環節的要求,對檢疫制度的內容和標準做到細化和量化。
4 常用羊疫病防控技術
4.1 體溫測量技術
體溫測量是判斷羊只健康狀況的重要依據,也是疾病預防和早期發現的關鍵步驟。常用的體溫測量技術主要包括直腸測溫法和耳朵測溫法。直腸測溫法是臨床上最常用、最可靠的測溫方式。該方法操作相對簡單,只需要將專用的數字溫度計插入羊只直腸5~7 cm,保持1~2 min即可獲得準確的體溫讀數。使用時應注意溫度計充分消毒,避免交叉感染。為了減少應激反應,測溫時應先安撫好羊只,防止其亂動影響讀數。該方法雖操作簡便,但也有一定局限性,如測溫時間略長、存在直接體液接觸的風險等。因此,近年來耳朵測溫法應用越來越廣泛。該方法利用紅外線溫度傳感器直接測量羊只耳廓溫度,操作更為便捷、快速,避免了直接接觸體液的風險。測溫時只需要將測溫槍對準羊只耳道,輕按測量鍵即可讀取體溫數據。耳朵測溫準確性較高,但需要注意正確瞄準位置,并與直腸測溫定期校準。此外,該方法有助于減少羊只應激反應[5]。
4.2 牲畜保定技術
羊在進行疫病檢測和治療時往往會表現出極大的不配合。它們可能會劇烈掙扎、踢蹬甚至嘗試逃跑,這給檢測和治療工作帶來了極大的困難和隱患。為了確保工作人員的安全,避免羊只受到不必要的傷害,同時提高檢測和治療的效率,采用牲畜保定技術就顯得尤為重要。羊保定技術利用特制的保定架將羊只固定在一個特定位置,以限制它們的活動空間。這種保定架通常由金屬或木材制成,設有可調節的固定繩,能夠根據羊只的體型調整捆綁的松緊程度。一旦羊被固定在架子上,工作人員就可以安全高效地開展各項操作。以羊口蹄疫為例,感染后的羊只常常出現劇烈的疼痛反應,運用牲畜保定技術固定患病羊只,可以極大減少它們的掙扎,確保藥物高效輸注,提高治療效果。
4.3 污染物監測技術
通過先進的檢測手段,及時發現并消除羊舍和羊只周圍環境中的病原體和有毒污染源,對于預防羊群感染疾病、保障羊只健康生長具有重要意義。常用的污染物監測技術主要有生物監測和理化監測兩大類。生物監測技術利用生物體對環境中某些污染物質的敏感性,將其作為污染物存在與否及濃度大小的生物指示劑。例如,通過監測蚯蚓、蝸牛等對重金屬的耐受程度,來判斷土壤重金屬污染狀況。理化監測則是直接利用理化分析儀器,對污染物進行定性定量測試。在羊場中,細菌病毒的監測通常采用生物培養、免疫學和分子生物學等技術手段;氣體污染物的監測則多使用以電化學、光離子化、紅外吸收等理化原理為基礎的檢測儀器。兩類技術互為補充,共同為羊場的疫病預防和環境控制提供數據支持。近年來,遙感、無人機、物聯網等新興技術也被逐步應用于污染物監測領域,使監測過程更加自動化、智能化,實現監測范圍更廣、效率更高。
5 結語
東鄉縣羊養殖業發展迅速,已成為當地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對于該地區來說,羊疫病的有效防控不僅關乎羊只健康,更事關整個產業鏈的可持續發展。因此,東鄉縣應當進一步加大羊疫病防控力度,從生物、環境、管理、檢疫等多維度入手,持之以恒地做好各項防控措施,并大力推廣相關防控技術在養殖場的應用,最大限度降低疫病風險,確保“東鄉貢羊”品牌的良性發展,為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保障。
參考文獻:
[1] 林明霞.羊疫病防控的措施和常用技術[J].中國畜牧業,2023(9):91-92.
[2] 李勁.規模牛羊場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術[J].中國動物保健,2022,24(12):93-94.
[3] 黃吉祥,黃仟色.規模化牛羊養殖場疫病防控措施及常用技術[J].畜牧獸醫科學(電子版),2022(19):11-13.
[4] 姜芳.規模場牛羊疫病及防控常用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2(4):100-101.
[5] 劉培青.規模化牛羊場疫病防控常用技術[J].畜牧獸醫科技信息,2021(5):99.
(責任編輯:張春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