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松樹是重要的綠化造林樹種和用材樹種,在甘肅省康縣栽植面積較廣,在生態文明建設中占據重要地位。松材線蟲病是松樹的一種毀滅性病害,具有傳染性強、傳播速度快、致病力強等特征,嚴重影響松樹生長。為做好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推動康縣林業建設工作高質量開展,著重對松材線蟲病的發生特點及綜合防治技術展開探析。
關鍵詞 松材線蟲病;發生特點;綜合防治技術;甘肅省康縣
中圖分類號:S763.18 文獻標志碼:B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4.16.067
康縣地處甘肅省東南部,全境處西秦嶺南側隴南山中,地質構造為昆侖秦嶺地槽褶皺地帶,地勢西高東低、中部高、南北低,屬亞熱帶向暖溫帶過渡地區,氣候溫和、雨量充沛。該地區植被以黃土高原天然次生林為主,經過多年人工造林,形成了以常綠針葉闊葉混交林和針葉林為主的森林體貌,其中人工油松林占據一定比例。同時,油松等松科植物栽植面積逐年增加,導致松材線蟲病發生率較高。該病又被稱為松樹枯萎病,是危害松材的重大病害之一。為推動康縣林業建設工作高質量開展,做好松材線蟲病防控工作至關重要。
1 松材線蟲病概述
松材線蟲病,也被稱為松樹“癌癥”,被視為國際、國內重要檢疫對象,由此可見該病危害性非常大。松材線蟲病具備較強的致病力和較快的傳播速度,染病的松材死亡速度非常快,有的甚至6周左右就會枯萎死亡,若處置不當,3~5年松林就會徹底毀滅。據統計,目前我國是松材線蟲病受害最嚴重和松樹死亡數量最多的國家之一。
松材線蟲病的致病原為松材線蟲,呈細條狀,長度為0.4~1.5 mm。松材線蟲可寄生在多種松樹上,如華山松、油松、黃山松、馬尾松、紅松、落葉松和雪松等。該害蟲通過松樹上的傷口進入木質部,寄生在樹脂道中,快速繁殖并破壞樹脂道薄壁細胞和上皮細胞,造成植株失水,蒸騰作用減弱,樹脂分泌急劇減少直至停止,進而導致松樹枯萎死亡,當年枯死的松樹的松針不會脫落[1]。松材線蟲不具備爬行、飛行的能力,其近距離傳播主要依靠媒介昆蟲,如松褐天牛可攜帶松材線蟲將其遠距離輸送并寄生在松樹上,象鼻蟲、吉丁蟲也可將松材線蟲攜帶至松樹上。松材線蟲病還可經人攜帶傳播擴散,尤其是長距離傳播方面,主要依靠攜帶松材線蟲的木材及其制品傳播。松材線蟲病是可防可控的,做好對松褐天牛、患病松木制品的管理即可切斷傳播途徑。
2 松材線蟲病發生特點
松材線蟲病具有易傳播、發病快、致死率高的特征,防治難度較大。受害松樹最明顯的特征是針葉褪綠失水,再變為褐色,最終整株松樹枯萎死亡,針葉變為紅黃色。康縣患病松樹的病害發展主要分為4個階段:第一階段,外觀基本正常,但內部樹脂分泌逐漸減少,蒸騰作用逐漸減弱,嫩枝上往往可見天牛啃食樹皮的痕跡;第二階段,針葉顏色異常,樹脂完全停止分泌,除見天牛補充營養的痕跡外,還可發現產卵刻槽及其他甲蟲侵害的痕跡;第三階段,松樹大部分針葉逐漸萎蔫,顏色呈黃褐色,而且可發現一些松褐天牛及其他甲蟲的蛀屑;第四階段,患病松樹的針葉呈黃褐色,整株干枯死亡,當年針葉不會脫落,松材藍變,部分當年未死亡的松樹第二年春季、夏季枯死[2]。后期檢查枯萎死亡的松樹,因有青變菌寄生,可發現木質部變為青灰色。檢查松樹的內皮和邊材,會發現有一些不規則狀的平坑,坑穴內積聚大量的蟲糞,顏色為褐色,還有一些纖維狀白色蛀屑。
松材線蟲病一年四季皆可發生,但在康縣以5—10月最為常見,特別是9—10月、溫度在20~25 ℃時發病率最高,從患病樹羽化出來的松褐天牛幾乎每只都攜帶松材線蟲,有的甚至可攜帶25萬~30萬只。在溫度高且降雨少的天氣環境下,松材線蟲病呈高發趨勢。松樹一旦患病,治理難度極大,對松林的威脅極大。
3 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
3.1 加強監測普查
為及時了解康縣松樹生長情況及松材線蟲病發生情況,做好監測普查工作非常重要。
3.1.1 加大專項普查力度
每年10月,康縣林業部門可開展1次專項普查活動,明確林場內感染松材線蟲病的松樹的數量、發生面積等基本信息,并評估防控工作成效,為后期防控工作方案的調整及決策制定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
3.1.2 落實日常性的監測工作
康縣林業部門應加強開展日常性監測工作,確保能夠及時發現松材線蟲病。1)明確監測范圍,重點做好對未發生疫情的松林的監測工作,重點監測區域為自然保護地、通信線路沿線及木材集散地周邊等。2)明確監測時間,正常情況下每間隔三四周巡查監測1次即可,重點區域需要增加巡查監測頻率。3)明確監測內容,重點調查新患病松樹的數量、癥狀等[3]。
3.1.3 合理選擇監測方法
目前,康縣常用的監測方法主要有3種。1)地面巡查法,主要依靠林業工作者、護林員等建立相應的地面監測巡查隊伍,借助相應的監測巡查設施設備,開展網格化巡查工作,準確記錄林場內出現異常的松樹的情況。2)航天航空遙感調查法,主要借助航空遙感系統、亞米級衛星遙感設備獲取數據,進而對松樹異常情況進行分析,并配合落實地面核查核實工作。3)無人機監測法,主要是對全縣枯死松樹實施航空遙感與無人機監測,形成全縣疫情監測防控一張圖,為及時掌握松材線蟲病發生及發展動態、制訂防治方案提供準確依據。無人機監測法不僅具有較高監測工作效率,而且能夠精準發現、統計枯死松樹數量,再根據無人機的定位信息確定位置,并進一步分析是否患松材線蟲病。
3.2 防治松褐天牛
松材線蟲病的主要傳播媒介是松褐天牛,為有效切斷康縣松材線蟲病的自然傳播途徑,做好松褐天牛防治工作意義重大。
3.2.1 藥劑防治
使用藥劑防治松褐天牛具有效果好、見效快的優勢,但易出現耐藥性及農藥污染問題,因此藥劑防治技術不可用于重點生態區域及水源保護地。使用藥劑防治時,應當科學選用藥劑,優先選擇低毒、高效、低殘留、環境友好的藥劑,并合理控制好噴藥時間,一般在松褐天牛羽化初期、羽化盛期、盛末期噴藥最為適宜。噴藥時,可結合康縣實際情況采用適宜的噴藥方法,如人工噴藥法、無人機噴藥法等,保證噴藥效果。另外,合理控制藥劑濃度,并交替使用藥劑,防止出現耐藥性現象。目前,推薦使用的藥劑有8%氯氰菊酯微囊懸浮劑、2%噻蟲啉微囊懸浮劑、48%噻蟲啉水懸浮劑等,均可獲得良好的殺滅效果,減少林間松褐天牛數量,減輕對松材的危害。
3.2.2 立木誘木引誘
立木誘木引誘是誘殺松褐天牛的一項重要技術,尤其是在松褐天牛1年僅發生1代的地區可獲得顯著的防治效果。利用立木誘木引誘并殺滅松褐天牛時,需要在松褐天牛羽化之前,選擇衰弱的松材作為誘木,再在誘木胸徑部環剝一個寬度10 cm、深度達到木質部的環剝帶,每0.67 hm2松林設置1株誘木即可,并做好標記與定位等工作,后期及時伐掉誘木帶出林間統一燒毀處理[4]。
3.2.3 誘捕器誘殺
利用誘捕器誘殺松褐天牛,適用于松褐天牛數量多且蟲口密度大的松林。應用誘捕器誘殺技術時,需要控制好誘捕器的設置時間和數量,一般在松褐天牛羽化前2~3 d設置最為適宜,每2 hm2設置一套誘捕器即可,間距為130~150 m,并做好定位工作。需要注意的是,誘捕器應當設置在開闊通風的位置,與地面的距離在1.5 m以上,定期更換誘芯并清理害蟲尸體[5]。
3.2.4 生物防治措施
生物防治技術具有安全、綠色、無污染的優勢,因此要重視推廣應用。利用生物防治技術防治松褐天牛時,康縣應當重點推廣應用以蟲治蟲技術。例如,在松褐天牛盛發期、產卵期釋放腫腿蜂、花絨寄甲等天敵昆蟲,能夠殺滅害蟲,減輕對松材的危害。同時,推廣應用以菌治蟲技術,如使用綠僵菌、白僵菌,對松褐天牛的防控效果也較好。
3.2.5 樹干注藥技術
樹干注藥技術,指的是通過一定的方式使藥劑進入樹體內,依靠樹體自身的蒸騰拉力將藥液輸送至樹體各部位,不僅可防治松褐天牛,而且能夠為樹體補充營養。該技術適用于需要重點保護的松樹或根據防治需要應實施打孔注藥的松樹。樹干注藥時,常用的藥劑有松線靜、一針凈、線蟲清等。同時,合理控制好注藥頻率,一般每2年注射1次,能夠有效殺滅松材線蟲及松褐天牛,實現對松樹的有效保護。
3.3 處理疫木
疫木處置不及時或處置措施不當,極易導致松材線蟲病快速傳播擴散,進而造成更大的損失。因此,結合康縣實際情況,于每年11月至次年4月清除林場內瀕死、枯死、因災致死的松材,規范疫木處置措施,做好疫木處置工作。
3.3.1 燒毀疫木
針對患病疫木,一旦發現,應第一時間將其伐掉并燒毀,伐樁高度要低于5 cm。伐掉疫木之后,需要將磷化鋁片放置于伐樁上,再覆蓋塑料膜并綁緊覆土壓實。針對遺留的枝梢、葉片、樹皮等,均要及時清理并燒毀,并做好記錄、備案等工作。需要注意的是,焚燒疫木時應當做好防火工作,避免發生火災造成巨大損失[6]。
3.3.2 粉碎疫木
粉碎處理疫木時,應制訂科學可行的粉碎方案,明確疫木粉碎處置流程、措施等,保障現場作業的安全性。疫木粉碎處理時,應當就地就近粉碎,不可讓疫木離開林場。粉碎后的粒徑應控制在1 cm以內,并做好記錄、存檔工作,方便后期查閱。疫木粉碎處理后,應做好現場清理工作,確保無碎片和枝葉殘留。
3.4 檢疫封鎖及疫木采伐
松材線蟲病具有較強的傳染性,因此一旦發現有松材患病,應當第一時間進行封鎖處理。同時,疫區內的松樹禁止外調、禁止加工利用,并禁止調入沒有經過檢疫的松材及其制成品。
采伐疫木時,應當遵循先封后伐的原則,先伐病死和枯死的松材,再伐活立木。采伐時應當做好登記工作,設置臺賬,準確記錄備檔。禁止農民撿拾疫木,避免松材線蟲病遠距離傳播擴散。
4 結語
松材線蟲病是康縣常見的松樹病害之一,對松材危害較大,嚴重影響松樹成活率及林業可持續發展。基于此,林業工作者應當提高防控意識,根據康縣松材病蟲害的發生特點與原因,制訂針對性、有效性、綜合性防治措施,有效降低松材線蟲病發生率,確保松材安全生長,提高松材培育成活率,獲取理想的經濟、生態與社會效益,推動康縣林業生產工作高質量開展。
參考文獻:
[1] 宋媛媛,趙金同,劉心娟.林業常見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技術分析[J].現代園藝,2023,46(24):63-65.
[2] 郭玉姣.林業常見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技術解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10):7-9.
[3] 滕方玲,劉贊,陳晨甜.湘西州松材線蟲病發生現狀及綜合防治策略[J].現代園藝,2023,46(18):69-71.
[4] 潘少杰.松材線蟲病生物防治技術研究進展[J].安徽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47(4):92-99.
[5] 魯良寶.針對林業常見病蟲害松材線蟲病的防治技術分析[J].農業災害研究,2023,13(3):28-30.
[6] 王玉江.松材線蟲病綜合防治技術研究[J].農業科技與信息,2022(22):62-65.
(責任編輯:劉寧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