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想到,紡織非遺還能做出這么新鮮有趣的時尚產品來”“看來非遺還是懂‘流量密碼’的”“我們想讓紡織非遺走進日常生活”……在精準對接與商貿洽談中,在贊嘆與驚喜中,8月14日,以“歲月如梭 創新永續”為主題的2024·中國紡織非遺創新展首次亮相2024 intertextile秋冬家紡展。
期間,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副會長徐迎新、端小平、楊兆華、梁鵬程一行走訪參觀了展區。在中國紡聯產業經濟研究院院長華珊、中國紡聯非遺辦副主任陸茵的引導下,領導一行先后來到潮州市香聚粵繡研究院、常州美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武漢紡織大學、深圳淘然創品實業有限公司、高陽縣棉花圖紡織博物館、海寧中國家紡城股份有限公司,以及博柏利手藝設計師培訓公益項目的苗族、畬族、瑤族、彝族、黎族、土族、蒙古族、羌族、壯族、傣族10個少數民族和成果轉化展區,就紡織非遺品牌推廣、產品研發設計、市場銷售、人才培訓、鄉村振興等情況進行了交流,并鼓勵參展企業和代表要堅守初心,在傳承與創新的同時,將技藝與工藝結合,讓紡織非遺走進現代生活。
本次紡織非遺創新展由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中國家用紡織品行業協會、中國國際貿易促進委員會紡織行業分會、法蘭克福展覽(香港)有限公司主辦,得到了博柏利“手藝設計師”培訓公益項目的積極參與和《中國紡織》雜志社的大力支持。
搭建創新平臺,讓紡織非遺落地
“這是中國紡聯非遺辦首次舉辦的極具特色的主題性專業展覽,旨在弘揚紡織非遺文化,致力挖掘傳統技藝的深厚內涵,探索創新路徑,培育市場活力,加強行業合作,以展覽展示形式彰顯中國紡織非遺的獨特魅力,提升公眾對紡織非遺的認知與保護意識,促進紡織非遺的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實現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共贏。”華珊介紹,希望借助intertextile家紡展平臺,讓更多人了解紡織非遺的創新成果,加強產業鏈協同,共同推動紡織非遺融入現代生活。
“歲月如梭 創新永續”的主題,意在傳遞時光如紡織工具“梭子”一樣穿梭之快,步履不停,但璀璨的紡織非遺技藝、作品及噴薄欲出的文化自信將緊跟時代步伐在守正創新中迭代更替,隨著時間的推移更加歷久彌新。本次紡織非遺及相關衍生品的展覽更加集中,主題更加明確,展品品類也更加豐富多元。
多年來,中國紡聯一直十分重視紡織非遺的保護與傳承,為全方位、系統化開展紡織非遺工作,于2016年專門設立非物質文化遺產辦公室。為了深入踐行“讓紡織非遺走進當代生活”這一使命,中國紡聯非遺辦先后通過田野調查、非遺大會、大使推薦、新青年推薦、展覽展演、行業發布、技能賽事、研習培訓、基地建設、商業拍賣、標準制定等諸多具體工作,培養傳承人群,挖掘非遺帶頭人,融合傳統與時尚設計,推進品牌建設與渠道開發,助力鄉村振興的同時,有力推動了紡織非遺產業化與市場化發展。
公益培訓成效顯著,成果轉化成績斐然
由中國婦女發展基金會、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共同發起,BURBERRY集團支持的博柏利“手藝設計師”培訓公益項目,在中國紡聯非遺辦公室的統籌和資源整合下,自2022年1月至2024年6月共走進了苗族、畬族、瑤族、彝族、黎族、土族、蒙古族、羌族、壯族、傣族10個少數民族,針對具有紡織非遺技藝的200名少數民族女性從業者進行設計審美能力提升培訓,并結合培訓開展成果轉化、展覽展示、交流研討、文化普及、公益宣傳等相關活動,成效顯著。此次參展,他們帶來了培訓后最新的成果轉化作品,不僅有極具地方特色的非遺作品,還有傳承與時尚融合的國潮新品。
金頂獎設計師、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博柏利“手藝設計師”培訓公益項目導師劉薇介紹,通過公益培訓不僅帶火了產品、培養了手藝人,更通過示范帶頭效應帶動了一個群體甚至更多人的就業和創業,為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支撐。
產業鏈協同創新,共建非遺新生態
展會期間,除了培訓公益項目的成果展示,高等院校、地方博物館、刺繡研究院以及植物染研發企業、織錦企業和文創企業的非遺工藝和產品,同樣吸粉無數。
“我們主要是借助學校的資源優勢,開展中國紡織非遺的理論與實踐研究。”武漢紡織大學服裝學院教授、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葉洪光介紹,此次參展,他們想通過專業展覽,精準對接紡織非遺,依托學校紡織服裝特色優勢進行人才培訓和文化輸出。
此次參展,潮州市香聚粵繡研究院不僅帶來了盤絲墊高繡龍鳳褂,還將潮繡衍生的大量文創產品推向了市場。潮州市香聚粵繡研究院院長、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佘燕璇介紹,她不僅公益傳授潮繡技藝,還通過開辦潮繡學習班、非遺進校園等形式,讓潮繡技藝發揚光大、后繼有人。
展會上,高陽縣棉花圖紡織博物館展位前人頭攢動,很多人圍在草木染現場,親自體驗和感受草木染的魅力。河北永亮紡織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田海濤介紹,為讓更多人了解高陽400多年的棉紡歷史,公司成立棉花圖紡織博物館,通過研學+文化+基地+企業的形式,走出了一條非遺創新之路。
隨著“馬面裙”的火爆,許村家紡也跟著火爆出圈。“本次參展,我們想重點推介杭海面輔料中心,借助國風面料的集群優勢和產品研發優勢,吸引更多的非遺傳承人、設計師等人才,共同推動國潮崛起。”海寧中國家紡城有限公司設計總監賀榮表示,希望讓更多人了解許村家紡,將特色面料推廣到更多的應用場景。
“此次參展,我們以‘美在自然 勝在特色’為主題,以非遺特色定位,借助家紡展平臺,重點向家居品牌推介植物染料。”常州美勝生物材料有限公司總經理、中國紡織非遺推廣大使紀俊玲介紹到。“喜訊!淘然創品國際項目部對接意大利訂單(紅安土布)已經交了定金!”深圳淘然創品實業有限公司品牌創始人、中國紡織非遺新青年劉艷表示,公司開發的系列文創產品深受消費者喜愛。
值得一提的是,展會同期還舉行了以“紡織非遺——產業化與市場化中破局前行”為主題的“2024·中紡非遺上海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