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十周年大慶,北京籌建人民大會堂,每個省、市、自治區都將設一個廳,要求拿出各地的“絕藝”布置裝潢。安徽省委決定,安徽廳“以蕪湖鐵畫表現迎客松”。省委宣傳部副部長賴少其推薦當時在合肥師范學院藝術系執教的王石岑創作《迎客松》畫稿。王石岑精心構思著墨,夜以繼日創作,終于如期拿出適合打制鐵畫的《迎客松》巨幅畫樣。
那時蕪湖鐵畫工藝廠剛成立兩年,小作坊施展不開。有關方面決定,在合肥模型廠制作。新中國鐵畫藝術事業創始人儲炎慶帶領顏昌貴、楊光輝等30多名鐵畫工匠從蕪湖趕來,在模型廠500平方米的車間和王石岑一起邊切磋邊試錘。為了集思廣益,畫家、工藝美術家及裝飾專家云集一處,對作品討論修改完善并到現場指導。
長4.5米、高2.5米的《迎客松》最初被安放在人民大會堂安徽廳作屏風。周恩來看到《迎客松》后贊不絕口,不久便指示把它移到人民大會堂會見廳。以《迎客松》為背景,黨和國家領導人會見了多少外賓,恐怕難以計數了。王石岑和“蕪湖鐵畫”因此載入史冊。
(洹漳摘自《人民政協報》2024年3月14日第11版,戴健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