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紫陽白山羊屬于陜南白山羊,脊索動物門脊椎動物亞門哺乳綱、真獸亞綱偶蹄目、反芻動物亞目、??蒲騺喛?。養殖紫陽白山羊要做好合理的前期預算,其養殖工作才能夠健康、有序地發展。
關鍵詞:品種;養殖;管理;保種
紫陽白山羊分短毛和長毛2個類型。短毛型又分為有角和無角2個類型。有角短毛型羊按角型又可分為細小的線角和較粗大的板角2種。角多呈扁刀狀,向上向后彎曲呈倒“八”字形,性情較溫馴。無角短毛型毛被短而稀粗,性溫馴,早熟易肥。長毛型也分有角和無角2個類型。有角長毛型羊的角也多呈板角狀,性烈好斗;無角長毛型羊肩、側、股部有9~17 cm長的粗毛[1]。
紫陽白山羊成年公羊平均體高、體長、胸圍和體重分別為(58.40±6.56)cm、(63.60±7.35)cm、(74.07±7.43)cm、(33.0±10.1)kg,成年母羊分別為:(53.16±4.42)cm、(57.98±5.08)cm、(68.73±5.91)cm、(27.3±6.0)kg。紫陽白山羊皮板品質好,致密富彈性,拉力強,面積大,是良好的制革原料。紫陽白山羊中的長毛型羊每年3—5月和9—10月各剪毛1次,不抓絨。成年公羊剪毛量平均為(320±60)g,成年母羊平均為(280±70)g。屠宰率:6月齡為45.5%、1.5歲為50%、2.5歲為52%。肉呈紅色細嫩。板皮幅面大,致密富彈性拉力強。山羊胡須和羊毛粗剛潔白,是制毛筆和排刷的原料。紫陽白山羊頭大小適中,鼻梁平直。頸短而寬厚。胸部發達,肋骨拱張良好,背腰長而平直,腹圍大而緊湊。四肢粗壯。尾短小上翹。毛被以白色為主,少數為黑、褐或雜色。紫陽縣位于陜西省南部,地處漢江上游,大巴山北麓,隸屬陜西省安康市,縣境西面與四川省萬源市毗鄰,東南方向與重慶市城口縣接壤,交通便利、通信便捷。由于北有秦嶺阻隔,南有巴山屏障,形成了紫陽冬無嚴寒、夏無酷暑的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紫陽氣候垂直變化較大,屬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1℃,無霜期為268 d。產區屬北亞熱帶濕潤氣候。農作物主要有小麥、玉米、水稻、甘薯及豆類??梢岳玫牟輬鰹榕怨嗖輩玻饕獮樯降夭輩差?、山地灌木草叢類、山地稀樹草叢類3種類型。組成草場的植物80余科,共500多種,以禾本科為主,為紫陽白山羊養殖提供良好的飼料來源。
1 做好合理的前期預算
養殖的預算主要包括飼料費用、醫治費用、疫苗費用、銷售成本費用,及意外死亡造成的損失估算,在適當的時間銷售紫陽白山羊,保證其市場價格最高,也保證山羊的價值足夠高。
產值與銷售的比值衡量。所謂的產出與銷售的比值指的是養羊要考慮公羊和母羊的比例,一個合理搭配的比例能夠讓新生羔羊價值更高,調整好這個比例需要與當地的畜牧業支持單位進行溝通,聽取多方意見,然后根據養羊場的條件以及經驗進行判斷,最終作出合理購買的決定。為了有效保護紫陽白山羊品種基因庫,控制近親血緣。按照公母1∶30的配比,如果選擇符合紫陽白山羊特征的10只不同血緣優質種公羊和300只本地優質母羊建立核心繁育群,加快選育,凈化白山羊血緣,擴大種群規模。
想要預算收益,需要精心制定一本賬簿。制定賬簿需要將每一個時間段進行分析,最好能夠將成年牛羊和未成年牛羊分開計算,這樣就便于推算的過程更精準。此外,需要積極參加當地舉行的各種養殖培訓大會,通過與專家的對話便于更加明確本場養殖方面不足,不斷提高對紫陽白山羊養殖業的經驗和管理水平。
2 科學的管理方式
科學的養殖方式至關重要。根據對影響養殖效率的因素分析,在當今的養殖業中,很多農村地區都存在著相同的特點,就是地區儲備人才不夠,養羊過于粗放,養殖人員專業度缺乏,養殖工具和飼料都沒有得到最好的利用。很多養殖人員一直以來都是堅持傳統的做法,導致羊肉品質和產量、身體素質不好[2]。其表現在于山羊的生產率低下、營養嚴重不良、軀體瘦小、易于生病等問題層出不窮。
對于紫陽白山羊業養殖的另一個重要問題就是保暖,紫陽縣屬于北亞熱帶氣候,隨著極端天氣的增多,過熱和過冷都容易對牛羊造成嚴重的影響,比如羊場出現傳染病肆虐、羊群不喜歡采食、懶于運動等,一旦出現這些異常的問題就會導致身體內部的器官發生病變,時間長了就會造成嚴重的影響。除了山羊的生活環境外,很多養殖業人員的養殖能力低下也是導致產量不高的主要原因,不會選配飼料,無法及時發現山羊生病的跡象,耽誤了山羊病情的治療,最終錯過了最佳的時機導致山羊的病種和死亡,直接影響到養殖戶對于山羊養殖產業的受益和效率。
養殖戶需要提高紫陽白山羊的營養水平,種公羊配種后,要讓其采食充足的青草,并視種公羊的具體狀況、配種次數、性欲強弱等,每天補飼麥麩、豆類、餅類等精飼料0.5~1.0 kg、雞蛋2~3個、骨粉10 g、食鹽15 g,分3次喂食,晚上可多飼喂一些,以便讓其在夜間休息時恢復體力。還要掌握好母羊的發情期,做到適時配種。母羊發情期為1~2 d。母山羊發情30 h左右配種最適宜,尤其在發情末期配種,一般1次即可受孕。但是在配種實踐中,為了確保母羊受孕,一般通常在第一次配種后,間隔12 h對仍未發情的母羊進行第二次配種。配種后的孕羊管理很重要,妊娠1個月左右的飼養管理是保證胎兒正常生長發育的關鍵時期。由于母羊采食飼草中營養物質的局限性,應配合人工青飼料喂養,青飼料草質好、營養豐富、草產量高,同時還節約成本。養殖戶可種植的青飼料草有牧素草、禾荬草等,這些草富含可消化粗蛋白、碳水化合物、多種維生素,如果及時收割利用,消化率可達到75%~80%。在喂養母羊時,青飼料要保持新鮮和清潔,防止發生霉爛。母羊配種受孕后,嚴禁在放牧中奔跑、躍溝,嚴禁進出圈舍時擁擠,嚴禁棍打、狗追和驚嚇。對于有習慣性或先天性流產的母羊,宜在有效時間內注射獸用保胎針劑或采取其他保胎措施。
紫陽白山羊養殖過程中更不能忽略疫病防治問題。要保持圈舍衛生,每天至少清理糞便2~3次,每月消毒3~4次,并做好消滅蚊蠅工作。保證休息時間,創造適合羊休息的圈舍環境和運動場環境,使羊在高溫環境下能夠保持機體的生理機能,增強抵抗力,維持正常生產。加強防疫工作,防止羊病常呈群發性或地方性流行。定期驅蟲,入夏給羊注射阿維菌素,按照體重0.02 mL/kg,以驅除體內外寄生蟲。防治腹瀉。羊腹瀉時,可采用早上空腹口服2支8萬U的慶大霉素,連服2 d即可。做好羊口蹄疫、小反芻獸疫、羊痘疫等疫苗的接種工作。
3 提高養殖效能
山羊養殖業不僅要效益,也要做好品牌化的建立。很多養殖戶都從小戶做起,慢慢擴大自己的養殖業,引入更加優秀的人才和管理方法、機械設備逐步從粗放式養殖轉向精細化養殖,形成一定的規模后就成了一個小型的養殖公司,經過多年的發展最后形成自己的養殖品牌。
建立品種鑒定標準,使品種的選優劣汰有據可循,基本達到品種生產性能穩定和外貌特征相似的種用要求,利用高科技技術來提高紫陽白山羊的品質。在傳統養羊業中,很多優質的品種都是源自雜交形成的,而一只羊是否有較高的經濟價值與雜交生育也有一定的關系。對于品種和品質方面,要選育優質本地紫陽白山羊做養殖基礎,避免近親雜交在疾病預防和治療方面的陷阱。做好紫陽白山羊種羊遺傳資源保存,購買第三方社會化服務科研機構進行遺傳性狀DNA測定、貯存。
為確保紫陽白山羊的品種提純,做好外在因素和內在因素的提升,其最根本就是養殖戶自主能動性的提升,需要通過與行業專家多交流,聽取專家的建議,和同行們進行意見互換,采取實地考察的做法來學習與提升自己的養殖能力。在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后學會去選種、配種、診斷山羊常見病癥并學著簡單的醫治與處理,把羊的棚圈清理得更加干凈、干燥、透風,保持一個適當的溫度,適時去消毒清理、定期注射疫苗與檢查來保證紫陽白山羊的健康成長。一旦發現有問題的山羊,要采取果斷的方式來進行隔離甚至是無害化處理,避免任何病情傳播的可能,不斷提升養殖技能和責任心足以提高養殖的效率和經濟效益。
4 做好養殖場的后勤保障工作
以我國畜禽品種資源保護的總體思想為指導,堅持保護、開發、推廣、利用相結合的方針,切實做好紫陽白山羊的保種和選育工作,建立紫陽白山羊品牌,加快養羊業產業化進程。
建標準化羊舍,場內建附屬設施運動場。保種場盡量選擇在周圍500 m以內無山羊飼養相對隔離的地方,羊舍建筑要求是標準化墻體,有保暖隔熱的作用;有塑鋼通風窗和風機,水泥地面;飲水工程(貯水池、飲水管道、飲水消毒設備等);飼草加工房及設備等。山羊養殖場必須符合國家環保要求。建有與養殖規模相適應的糞污處理設施設備(曬糞場、干糞池、化糞池)、畜禽糞污無害化處理池。
做好疫病綜合防控,場內有符合標準化要求的獸醫診斷基地和獸用藥品存放專柜、冰箱、冰柜。
做好育種記錄,建有種羊場信息管理室。育種記錄是紫陽白山羊保種工作的核心,如果無育種記錄,任何保護措施都達不到保種育種效果,因此做好核心保種群是關鍵。保種項目建設單位應該組織專門人員做好育種記錄,并輸入計算機,隨時便于查詢,為保育種工作服務。依托企業為育種主體,保證基礎種母羊的穩定性。
做好青貯飼料加工及優良牧草種植推廣工作,一個規模養殖場必定要帶動周邊農戶養殖產業的進步,更要做好后勤保障。除了疫病防控工作,就是牧草供應,特別是在枯草季節的牧草供應。
保種場購置與本養殖場適度規模的優質紫陽白山羊公羊和母羊,通過選育和提純復壯。每年可向周邊養羊戶提供雜交羊母本,帶動農戶產業致富;流轉土地,接納勞動力就近務工增收;推動種養結合循環農業發展模式,能夠通過污水減量措施有效促進畜禽養殖業降成本,通過糞污綜合利用措施實現產業提效益。實施過程中,按照“種—養—肥”一體化的思路,發展現代循環農業,提高糞污處理能力,引領周邊農戶進行循環經營。其生態效益、社會效益顯著。
5 討論
紫陽縣地處陜南白山羊主產區,養羊悠久歷史,農民有著養羊的傳統習慣。紫陽白山羊具有初生重大、生長速度快,肉質細嫩膻味小,營養豐富頗受消費者歡迎。多年來,由于飼養管理粗放,近親繁殖嚴重,出現了羊個體變小、發育不全、經濟效益不高等現象,傳統、粗放的生產管理模式已不能適應專業化、規模化、社會化發展的要求,嚴重制約著當地肉羊產業的發展。因此,建設標準化、規范化的白山羊良種繁育場,是不斷提高陜南白山羊品質,是保持和提高白山羊群體質量的必由之路,也是確保陜南白山羊優良品種基因不丟失,保護開發利用好本品種資源,更好地推動紫陽縣肉羊產業開發和農村產業振興的客觀要求。做好了紫陽白山羊的保種保壯,不僅是為了增產增收,更是促進鄉村振興銜接脫貧攻堅后續的工作順利開展,為陜南白山羊地方品種保護作出應有的貢獻。
參考文獻
[1] 匡崇義,徐馳,袁福錦,等.冬春季飼草營養平衡供應體系的研究[J].養殖與飼料,2010(10):69-71.
[2] 孫飛,方熱軍.論“公司+農戶”養殖模式[J].湖南飼料,2014(1):2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