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針對山東省商河縣在農業經濟發展創新方面的優勢及策略實施進行探討,分析了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品質、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以及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能力三個方面的創新優勢,提出了推動數字化農業轉型升級、深化農業產業鏈融合發展以及實施人才興農戰略的創新策略,進而通過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持、完善農業科技創新以及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三個方面給出保證,促進了商河縣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策略
當前我國農業發展方向是以鄉村振興為基礎,確保農業經濟的全面性和農業現代化的穩步發展。以山東省商河縣為例,作為鄉村振興的重要陣地,商河縣在鄉村振興背景下充分發揮自身優勢,結合本地特色促進農業產業的高效、綠色、可持續發展。
1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的優勢
1.1 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品質
以山東省商河縣鄉村振興提升農業生產效率和品質為例,(1)商河縣高度重視農業科技創新,引進先進的農業技術和設備,推廣智能化、精準化的農業生產方式,提高了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效率。比如,商河縣農業種植逐步普及智能灌溉系統,系統能夠對種植區域內部的農作物生長狀態、空氣濕度、土壤濕度等數據進行全方位的分析和計算,以便在根據需求實施精準灌溉,節水的同時,保證農作物的產量和品質。(2)商河縣加強了農業人才的培養和引進。對于現有的農業人才和種植戶,商河縣農業農村部門定期開班培訓、邀請專家授課,以提升農戶的種植技術水平和經營管理能力。同時,商河縣還加大資金投入力度,引進縣外的農業專業先進優秀人才,用以建設當地的農業人才隊伍,促進商河縣農業生產的智慧化和專業化。(3)商河縣加強了農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1]。
結合當地農業社會化服務情況進行分析,確保滿足農民的需求,為其提供專業的種植技術、市場信息、病蟲害防治等方面的指導。比如,通過農技工作人員入戶(種植大戶、家庭農場)、線上線下答疑解惑、開展試驗田等方式來解決農民在生產過程中遇到的各種問題,確保農業生產的穩定性和可持續性發展,從而帶動當地農業產業的進步。
1.2 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
鄉村振興背景下優化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分析,一是注重特色農業的發展,充分利用當地的自然資源和地理優勢,確保當地農業產業具備地方特色。比如,商河縣地處黃河下游,土壤肥沃,適宜多種農作物生長,在確定產業結構時,著重從蔬菜大棚、特色水果等方面入手,并不斷拓寬規模,確保能夠滿足消費者對綠色農產品的購買需求,也能提升當地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二是商河縣積極推動農業產業鏈的延伸和融合。根據當地農產品實際生產情況進行分析,落實和優化農產品加工、儲藏、運輸等環節,確保從種植到銷售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2],既能夠保證農產品的附加價值,又能夠提高農民收入,帶動當地農民種植的積極性。三是主動融合旅游業、文化產業等其他產業,開發出具有商河縣特色的農業旅游和文化產品,帶動其他產業銷售和發展。四是做好農業產業的區域化布局。商河縣在分析各區域的資源條件、產業基礎和市場需求等因素的基礎上,科學劃分當地的農業產業區域,在土壤肥力較強的區域進行特色作物的種植,在交通以及各類設施便捷的區域進行農作物產品加工和運輸,在旅游資源豐富的區域做好文化和旅游業的開發,不斷完善商河縣農業產業。
1.3 增強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
商河縣一是做好當地農業生態環境的保護和修復。比如,測量和分析土壤情況,實行土壤修復、水土保持等操作,并嚴格規范化肥和農藥的使用情況,確保農業生態系統的穩定并處于持續性恢復的狀態。二是節約和利用當地現有的農業資源。比商河縣農業農村部門積極應用先進的節水灌溉、測土配方施肥等技術,確保農業資源的最大限度利用,并做好生產成本的節約,保證當地農業生產的可持續發展[3]。三是做好農業科技的創新。主動對接省市高校、科研機構進行合作,做好農業科技成果的轉化和創新更新,并應用到當地農業生產中,確保農業的可持續發展。四是注重培養農民的可持續發展意識。讓當地的農民了解農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性,主動學習新技能和知識,并投身于農業發展和環境保護中。
2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策略的具體實施
2.1 推動數字化農業轉型升級
在鄉村振興戰略推動下,商河縣積極推動數字化農業轉型升級,推動當地農業發展進程。一方面,結合當地農業種植的實際情況引入智能農業設備、物聯網技術和大數據分析等先進手段,對大面積種植區域進行實時性智能監控。對回傳的數據進行分析,制定科學的管理方案,節省人力資源的情況下,也提升了農田環境的質量。比如,在進行種植區域巡查時,應用搭載了高精度傳感器和攝像機的無人機代替農民進行巡查,能夠精確及時地發現當地的病蟲害特點,并判斷病蟲害種類,提出解決方案;應用大數據技術收集農業市場數據變化,判斷市場需求和價格波動,為農民提供種植計劃,保證當地的經濟效益和農業生產效率[4]。另一方面,商河縣在推動數字化農業的發展時,搭建了農業信息服務平臺,整合當地和市場的各類農業信息資源,農民可以通過平臺搜索精準獲取技術支持和自身需要的數據信息。比如,新型農業種植技術、農業市場需求、國家政策支持等,為后續種植提供極大的信息支撐。同時,開發電子商務,拓寬了農民銷售渠道,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效益,也鼓勵了更多人投身于農業種植。此外,商河縣積極引進和培養具有數字化農業技術和管理經驗的專業人才,根據當地的實際情況建立了人才激勵機制。比如,加大資金投入進行農民數字化技能培訓等,為數字化農業轉型升級打下基礎。
2.2 深化農業產業鏈融合發展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深化農業產業鏈融合發展需要先了解當地的特色農業產業,商河縣采取了以下措施:(1)當地蔬菜大棚、大蒜種植、溫泉花卉以及繩網加工和笤帚加工等產業極具代表性。比如,在蔬菜大棚產業中,商河縣支持引入智能溫室技術,推動蔬菜生產的自動化和精準化,提高了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在蔬菜加工環節,將其和冷鏈物流進行融合,貫穿種植、加工、銷售等環節。(2)特色農業產業之間的融合。比如,商河縣繩網加工和笤帚加工產業,在進行加工時,融合文化元素創新工藝,保證產品的創新性;在二者生產期間,還可以聯合鄉村旅游協同發展,如邀請游客進行DIY制作等,滿足游客返璞歸真的體驗,也能帶動當地旅游業發展。(3)商河縣溫泉花卉產業和溫泉資源的融合發展,每年舉辦花卉博覽會和農產品博覽會,開展花卉文化交流等活動,借助當下互聯網信息覆蓋面廣、傳播速度快的特點進行宣傳,打造類似“淄博燒烤”的知名品牌,促進了特色產業發展,增加了農民收入。(4)完善并延伸產業鏈。商河縣在產業鏈融合發展時,圍繞“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服務組織”產業發展模式,流轉土地,發展新型經營主體427家,促進鄉村振興服務中心為載體的新型農業社會化服務全覆蓋,包括“耕、種、管、收、儲、銷”。為進一步提升支撐力,當地可以糧食購銷公司為紐帶,利用其較強的儲存能力,與其他食品企業達成合作,推行訂單化生產銷售模式,實現優質麥優銷,提升生產收益。
2.3 實施人才興農戰略
人才是支撐鄉村振興穩定發展的重要因素。商河縣人才興農戰略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做好人才引進,與高校、科研機構建立緊密合作,幫助實現高校優秀農業畢業生的就業,引進科研機構中現代農業經營管理經驗和技術型人才,助力商河縣的農業發展。(2)發掘并培養本土人才。如通過創業大賽、農業技能大賽等方式進行人才發掘,吸取技術型人才的同時,也能夠提升當地農民在農業生產、經營和管理方面的能力。(3)利用信息平臺完成人才交流。如邀請農業領域的專家、農業代表、企業技術人員進行線上會議、現場經驗傳授等,做好人才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促進新技術研發和創新。(4)商河縣為創業者提供土地、資金、技術等方面的支持,幫助他們解決創業過程中的困難,鼓勵年輕人和在農業領域取得突出成績的創業者持續奮斗,保證商河縣農業產業發展期間的良性競爭。(5)做好人才的留任和穩定工作。通過提高福利待遇、保證工作和生活環境等方式滿足人才需求,并階段性進行評價,提升人才的工資待遇,保證人才在當地農業發展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3 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策略實施保障
3.1 政策和資金的雙重支持
在鄉村振興的道路上,政策與資金的支持非常重要。(1)商河縣結合國家和省級政策,分析了當地農業發展的實際情況并推行了一系列的針對性政策,包括財政補貼、稅收減免、土地流轉等多個方面,保證當地農業發展能夠得到全方位的支持,從而緩解農民和企業經濟方面的壓力。(2)在財政補貼方面,商河縣籌措資金,用于農業科技創新、農產品品牌宣傳、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間接提升農戶對農業技術使用的積極性,促進當地農業經濟發展。(3)減免稅收。商河縣根據國家和省級的稅收優惠政策,并將相關政策更直觀地完成向下傳達,確保農業企業和農戶能夠享受到政策福利,更好地投身于農業發展建設[5]。(4)鼓勵農民將閑置土地流轉給有實力的農業企業,確保當地的土地能夠提升利用率。資金方面,商河縣致力于和金融機構達成合作,推出了針對當地農戶的信貸產品和金融服務,保證農業企業和農民能夠更好地完成融資以此提升農業經濟的持續健康發展。
3.2 完善農業科技創新
商河縣完善農業科技創新主要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實現:(1)引入智能農業技術。農技人員指導農業合作社、糧食種植大戶安裝傳感器、無人機巡航等方式來實時監測農田環境、作物生長情況,確保能夠實現精準化種植;利用大數據分析,優化農業生產流程,提高資源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實現了農業生產方面的經濟節約。(2)推廣綠色農業技術。在全球號召和支持綠色生產的情況下,商河縣積極推廣應用綠色農業技術。如使用生物農藥、有機肥料等,降低化肥、農藥的使用量,避免出現農業污染當地土壤、地下水;做好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實現循環使用,促進農業生態系統的可持續發展。(3)內育外引,夯實人才基礎,搭建工作新平臺。為促進當地農業科技持續創新,充分發揮人才引領、支撐作用,創新引、育、管、用人才機制,強化產才融合,逐漸加深產業鏈與人才鏈、創新鏈的交織。商河縣深入實施“雁歸商河”人才工程,分別簽約引進國內外院士、市級以上高層次人才、青年人才分別為12人、179人、28 000人,吸引在外人才返鄉創業、就業,著力推動鄉村振興農業技術創新、發展。
3.3 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和信息化建設
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創新策略的實施離不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和信息化建設的保障。在農業基礎設施建設方面,商河縣農業水利部門增加了資金和技術的投入,在農業種植區域進行了農田水網建設,對區域內河道進行了清淤和整修,解決了干旱期間的灌溉問題;對當地的地理條件進行全方位的收集和規劃,根據不同區域的作業效果不同來進行道路建設,保證農產品的運輸和當地農民的正常出行;完善電力通信等方面的建設,實現網絡的全面覆蓋,為信息交流平臺和農業現代化提供技術保障。在農業信息化建設方面,商河縣將農業技術、市場信息、農產品銷售等資源進行整合統一,讓農民能夠有具體的、權威的渠道進行第一手信息搜尋;開辦了農村電子商務,讓農民能夠實現線上銷售。將二者進行融合,能夠保證商河縣農業經濟的科學提升,并分階段對當地鄉村振興下的農業經濟發展數據進行分析,提出針對性的優化方案。
4 結論
通過實施一系列創新策略和保障措施,山東省商河縣在鄉村振興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創新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一方面,顯著提升了當地農業生產效率和品質,優化了農業產業結構和布局,增強了農業可持續發展的能力,另一方面,確保了未來農業經濟發展的可持續性創新和完善,實現農業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參考文獻
[1] 韋君強.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的發展策略研究[J].河北農機,2023(23):67-69.
[2] 孫恒芳.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的機遇、挑戰和策略研究[J].棉花科學,2023,45(2):27-29.
[3] 扈永登.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策略研究[J].山西農經,2023(15):87-89.
[4] 梁立國.鄉村振興背景下生態農業經濟發展的策略研究[J].村委主任,2023(7):71-73.
[5] 馬永濤.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農業經濟發展機遇和策略研究[J].南方農機,2023,54(9):125-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