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食品安全逐漸成為社會公眾關注的焦點,優質無公害蔬菜更是成為消費者追求的健康之選。為了滿足市場需求,提升蔬菜品質,優質無公害蔬菜的栽培管理成為很多蔬菜種植戶重點關注的發展方向。本文從優質無公害蔬菜的概念出發,探討優質無公害蔬菜栽種與管理技術的要點,希望能對優質無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術的推廣實施提供幫助,推動無公害蔬菜產業的健康發展,為人們的健康飲食貢獻力量。
關鍵詞:優質無公害蔬菜;蔬菜栽培;技術研究
蔬菜是我國居民餐桌的重要部分,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對于蔬菜的要求不再停留在品種的類別上,而是更強調蔬菜的品質。食品安全問題的頻發讓人們對于蔬菜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們對于高品質蔬菜的需求使得優質無公害蔬菜越來越受市場的青睞,綠色無公害蔬菜以其安全、優質、無污染等特點在市場上不斷占有更高的份額,由此可見優質無公害蔬菜的栽培與管理不僅具有研究價值,也更具有實用價值。
1 優質無公害蔬菜的含義
無公害蔬菜主要是指蔬菜產品不含有害物質,且在檢測中查出的農藥殘留量符合國家規定的衛生標準要求,屬于一種綠色食品,也是具備營養與安全雙重屬性的優質食品[1]。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過程必須嚴格遵照綠色食品標準,優質無公害蔬菜的食品標準相比于普通蔬菜要求更高,不僅需要采用有機生產的方式,在生產過程中還不得使用任何化學合成的農藥肥料等對人體與環境有危害的物料。在這種高標準生產要求下生產出來的優質無公害蔬菜,可以充分滿足人們在當前時代對于食品健康的要求,保障消費者的身體健康。
2 優質無公害蔬菜栽培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們對于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也有了更高的要求。蔬菜作為居民餐桌的重要組成部分,蔬菜的質量安全自然也受到了全社會的關注,更高質量的無公害蔬菜也因此更受消費者青睞。優質的無公害蔬菜依賴于優秀的無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術。因為國家對綠色無公害蔬菜的標準要求更高,所以在無公害蔬菜的生產過程中對于所使用的各種物料也制定了嚴格的標準,通過無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術,可以有效提高蔬菜的品質與安全性,還能促進農業發展水平的提升,是目前農業種植中備受關注的種植技術。不過在當前階段,無公害蔬菜的栽培管理在應用中還是存在不少問題,影響了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效果[2]。
3 優質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要點
3.1 蔬菜生產基地選址
良好的蔬菜種植環境是生產無公害蔬菜的首要條件。蔬菜生產基地的合理選擇是生產優質無公害蔬菜的基礎,只有確保生產基地未受到污染,才能保證生產出來的無公害蔬菜符合國家衛生標準。在選擇生產基地時,一是要進行實地調研,保障生產基地距離重工業工廠或醫院等三公里以上,處于無公害、無污染源區域;二是要對選址地的土壤進行取樣檢測,檢測所在地土壤成分是否符合無公害蔬菜的種植要求[3]。比如土壤養分是否充足,土壤內是否存在有害物質,土壤的土質是否合適;三是要綜合考量生產基地排灌、施肥的便利性,地勢要盡量平整,方便灌溉和排水,此外,對于生產基地所在區域的空氣質量也要做好實時監測,以免受到空氣污染的干擾,降低無公害蔬菜的品質。
3.2 蔬菜品種選擇
蔬菜種子的選擇也會直接影響無公害蔬菜的栽培質量。在進行種子選擇時,應該選擇性狀優異且同時具備較強的抗病性和環境適應能力的蔬菜品種,這樣既可以為生產基地管理減輕壓力,也可以減少農藥使用次數,保障綠色無公害蔬菜的質量。在進行蔬菜選種時也要充分考慮生產地區的自然環境與土壤條件,避免出現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情況發生。尤其是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地區進行無公害蔬菜栽培時,更要對選種問題更加重視,根據自身的氣候條件選擇適合自己地區生長的蔬菜品種[4]。
3.3 培育壯苗
在完成無公害蔬菜選種工作后,還需要對選出的無公害蔬菜種子按照規范化育苗流程對其栽培,在栽培壯苗時,需要使用已經進行過無公害處理的具有充足營養的土壤來進行育苗,使用有機物質和炭灰等制作育苗床,保證土壤營養充足,且土壤中不含有害物質和雜物。在使用有機肥料前,也要確保其已經充分分解,且經過無害化處理后才能對無公害蔬菜使用。在蔬菜育苗環節,應避免在已經連續多年使用或病蟲害頻發的土地上進行,降低病蟲害風險,保障無公害蔬菜苗的健康生長。選擇土壤養分充足的蔬菜種植地進行育苗,既可以為蔬菜生長提供充足養分,也可以減少病蟲害問題的發生。此外,營養缽育苗技術也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育苗技術。該技術通過營養缽同時培育兩株幼苗,并在剔除一株后直接進行種植,從而減少了分苗對幼苗根系的傷害,提高了種植效率。在育苗過程中,也要加強苗期管理,在育苗揭膜后,需要對苗床使用無害殺菌藥物進行消殺,保護蔬菜幼苗不受病菌侵害[5]。當幼苗長至3葉1心時,要重點進行防治病蟲害,以確保培育出優質的無公害蔬菜苗,這些措施有助于降低病蟲害風險,提高蔬菜的品質和產量。
3.4 科學栽種
無公害蔬菜栽種的科學與否與無公害蔬菜的生長與病蟲害防治有著密切的聯系。首先,在進行蔬菜栽種時要選擇生長狀況好、無病蟲害的優質無公害蔬菜苗。栽種時的密度也要根據蔬菜品種的習性來制定,如果栽種得十分稀疏,就浪費了生產基地的土地資源,無公害蔬菜的產量效益就會低。而如果蔬菜栽種的密度過大,又會影響蔬菜生長的通風性和蔬菜的生長養分,造成蔬菜的個體發育不良、病蟲害抗性下降,影響無公害蔬菜的產量和品質。其次,栽種期的早晚對于蔬菜生長也十分重要,栽種時應該避開高濕度或高溫度的時間段,可以有效減少蔬菜發生病蟲害的概率,降低病蟲害的防治成本[6]。最后,在每次蔬菜收獲后一定要及時地對生產基地進行清理,將生產基地中的雜草及農業廢物及時進行清理,從而降低病蟲害侵襲的風險,保護生產基地的生態環境。總之,實行科學的蔬菜栽培技術可以有效提高優質無公害蔬菜的產量和品質,提高蔬菜栽種效益。
4 優質無公害蔬菜管理技術要點
4.1 溫度管理
優質無公害蔬菜的生長對于環境溫度有著極高的要求。無論是在蔬菜的發芽期、幼苗期還是成熟期,溫度管理對于蔬菜的栽種管理都十分重要。發芽期的環境溫度直接影響著蔬菜種子的發芽效果,溫度不適宜容易導致種子發芽困難或者發芽效果不理想。在蔬菜的生長期,蔬菜對于溫度的變化更加敏感,溫度的高低變化都會影響蔬菜根系的生長和葉片的展開,特別是晝夜溫差問題,夜間環境溫度如果過低就會導致幼苗陡長,影響蔬菜成熟期的開花結果,因此需要在幼苗的生長期保持穩定的溫度[7]。在蔬菜的成熟期也要通過結膜蓋膜等方式實現晝夜溫差的提升,促進蔬菜養分的快速積累。對于秋季蔬菜,在栽種后期階段,則可以通過將堆放發酵的秸稈和大棚與小拱棚技術混合應用,以便延長蔬菜上市的時間。在優質無公害蔬菜的栽培過程中對溫度進行實時把控可以為蔬菜生長提供良好的環境,從而種植出優質的無公害蔬菜,滿足人們蔬菜品質安全的需求。
4.2 濕度管理
在蔬菜管理中也要對蔬菜生長過程中的濕度進行管理。在這項工作中,要根據不同蔬菜品種在生長期對于水分的不同要求以合理的方式對蔬菜種植地的濕度環境進行調控。在蔬菜種植過程中,需要密切關注濕度的變化,并采取相應的措施進行調整[8]。例如,在溫室或大棚進行優質無公害蔬菜種植時,可以通過安裝加濕器或開啟通風設備來調節濕度;在露地種植時,則需要注意及時澆水并避免產生積水,保持土壤濕度處于一個合適的范疇。也需要根據不同蔬菜品種在生長期對于水分的不同要求,來以合理的方式對蔬菜種植地的濕度進行管理。比如,在蔬菜育苗期需要適當地增加土壤濕度;在蔬菜生長期要保證土壤水分的充足;在蔬菜成熟期要保證則要注意土壤的水分,保證在整個無公害蔬菜的生長過程中不會出現濕度過高燒根爛苗或濕度過低蔬菜枯萎的情況。
4.3 施肥管理
在無公害蔬菜的栽種過程中,需要進行嚴格的施肥管理工作。合理的施肥工作可以有效保障無公害蔬菜的綠色安全。在施肥工作中應優先選用綠肥或腐熟的堆肥等有機肥料,這些肥料在經過充分的發酵后,能夠為蔬菜提供全面均衡的營養成分,如氮、磷、鉀等,這些都是無公害蔬菜生長所必需的營養物質。有機肥料的另一個優點是肥力釋放緩慢并且持久,能夠被植物長期吸收利用,從而避免了化學肥料快速釋放導致的養分流失和環境污染問題[9]。除了選擇合適的肥料外,施肥作業的過程也需要嚴格按照國家衛生標準來執行,還要合理控制施肥量和施肥時機,避免過量施肥或施肥方法不當導致的蔬菜品質下降問題。如果在肥料管理的過程中出現品質問題,將對無害蔬菜的栽種工作帶來直接的負面影響。因此,在對無公害蔬菜的施肥過程中使用科學的施肥管理手段可以有效保障無公害的蔬菜品質安全,進而保障消費者的食品健康安全。
5 優質無公害蔬菜病蟲害防治技術要點
5.1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一種利用天敵或其他生物手段來控制蔬菜病蟲害的方法,可以有效減少蔬菜種植過程中對化學農藥的依賴,保障無公害蔬菜的綠色健康。簡單來說,生物防治就是利用生物生態鏈中的天敵屬性,利用病害蟲的天敵,昆蟲或鳥類進行病蟲害防治,降低病蟲害對無公害蔬菜栽種造成的損失。例如,赤眼蜂和七星瓢蟲則可消滅紅蜘蛛和蚜蟲,利用這些害蟲天敵能顯著降低無公害蔬菜生長環境的害蟲數量,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實施生物防治時,應根據病蟲害的種類、發生周期以及當地生態條件制定針對性的防治計劃。通過監測病蟲害動態,選擇合適的防治時間和方法,最大限度地發揮生物防治的防治作用,減少無公害蔬菜栽種過程中化學農藥的依賴,實現無公害蔬菜栽種的綠色安全。
5.2 物理防治
物理防治是進行蔬菜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方法。物理防治主要是有誘殺驅蟲與設施防護兩種手段。通過利用塑料薄膜、遮光棚和防蟲網等物理屏障,可以有效隔離外界的病蟲害,減少其對無公害蔬菜的侵害。遮光棚不僅能夠調節光照,控制溫度,還能在一定程度上驅趕害蟲,特別是對于抵御蚜蟲等吸食性害蟲具有良好效果[10]。防蟲網則兼具遮陽和防蟲功能,能有效阻止多種病蟲害的侵入,是一種經濟且環保的防治方式。在誘殺驅蟲方面,通過利用害蟲的趨光、趨色等生物習慣,設置黃板、紫外線燈和黑光燈等誘捕設備,可以吸引并殺死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中的害蟲。設施防護結合誘殺驅蟲技術,可以有效減少病蟲害對無公害蔬菜生長的影響,既能減少化學農藥的使用,又能保證無公害蔬菜的安全和品質。
5.3 藥物防治
在無公害蔬菜的種植過程中嚴格限制了農藥的使用。病蟲害的防治工作中應該以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為主要防治手段,化學藥品的防治為輔。嚴禁使用違禁農藥在用藥過程中也不能隨意地改變用藥量,要嚴格按照使用說明進行藥物防治,嚴格遵守不同農藥的安全期限,盡量減少使用頻率,交替使用不同的農藥。根據蔬菜生產基地病蟲的種類與分布情況,結合病蟲害的發生規律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藥物。在無公害蔬菜的栽種過程中應減少藥物的使用,藥物防治只是輔助手段,不可作為防治病蟲害的主要方法。若在無公害蔬菜的栽種過程中大量使用了藥物,在藥物檢測中存在高濃度的農藥殘留,會嚴重影響無公害蔬菜的種植效益,造成不可估量的損失。
6 結語
綜上所述,要想栽種出優質的無公害蔬菜就必須對無公害蔬菜的栽種管理技術有深刻的認知,科學認識到栽種與管理過程中應該注意的技術要點,在土壤、水源、施肥、種植等環節進行科學管理,采用科學的栽種技術,保障所產出的無公害蔬菜具備綠色與安全的雙重屬性,滿足當前社會人們對健康食品的要求。當下無公害蔬菜的種植已成為蔬菜種植的潮流,應大力推廣研究先進的無公害蔬菜栽培管理技術,使無公害蔬菜的栽種管理更加科學高效,促進綠色無公害蔬菜產業的整體發展。
參考文獻
[1] 張素君.優質無公害蔬菜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J].吉林蔬菜,2024(1):26.
[2] 鞠欣民.優質無公害蔬菜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J].世界熱帶農業信息,2022(2):29-30.
[3] 涂洋洋,劉寧.優質無公害蔬菜栽培與管理技術要點[J].吉林蔬菜,2022(1):5.
[4] 吐爾遜姑麗·沙吾提,帕夏古麗·麥麥提.蔬菜無公害栽培的管理技術措施分析[J].農民致富之友,2022(12):54-56.
[5] 孫超群.信息化背景下葉菜類蔬菜無公害栽培技術分析[J].吉林蔬菜,2024(1):47.
[6] 馬俊贏.淺談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與管理[J].農民致富之友,2021(1):46.
[7] 李靖俠.無公害蔬菜栽培技術與土肥管理要點[J].農村科學實驗,2021(11):35-36.
[8] 朱廣艷.綠色蔬菜的種植與管理調控措施[J].吉林蔬菜,2023(1):6-7.
[9] 林泉.綠色無公害蔬菜土肥管理技術分析[J].江西農業,2023(22):43-45.
[10] 徐文穎.植保技術在無公害蔬菜種植管理中的重要作用[J].吉林蔬菜,2024(1):96-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