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隨著電子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家用廚房電器產(chǎn)品也開始逐步邁入智能化。為了提高上班族的幸福指數(shù),解決時間少、煮飯困難等難題,提出了一種煮飯機器人的結構和控制系統(tǒng)。該系統(tǒng)以STM32單片機為核心,結合物聯(lián)網(wǎng)等技術進行設計,實現(xiàn)手機-云端-煮飯機器人三者的互動,即利用手機APP進行遠程控制和監(jiān)測,也可以通過機器的觸摸屏監(jiān)測煮飯的工作狀態(tài)或煮飯曲線。實驗測試表明:該煮飯機器人可以自動完成量米、洗米、煮飯等一系列操作,變得更加人性化和智能化。
關鍵詞:煮飯機器人;物聯(lián)網(wǎng);STM32;控制系統(tǒng);云平臺;APP
中圖分類號:TP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5-1302(2024)08-00-04
DOI:10.16667/j.issn.2095-1302.2024.08.022
0 引 言
近年來,在小家電制造行業(yè)中,電飯煲的銷售具有很大的優(yōu)勢。為了開拓市場,滿足不同需求,各電飯煲生產(chǎn)企業(yè)不斷對其進行創(chuàng)新改造,使電飯煲的性能及操作都有了較大改進和提高,煮飯的溫度控制由之前使用的磁鋼限溫器改為電腦控制,加熱方式也由傳統(tǒng)的電阻加熱擴展到電磁加
熱[1]。通過市場調查,常用的高端電飯煲采用IH加熱,可以實現(xiàn)煮飯、煲湯和蒸煮等功能,但仍然沒有可以實現(xiàn)集自動加米、自動洗米、自動煮飯和遠程操控于一體的家用煮飯機器人上市。為了進一步提高電飯煲的智能化程度,促進我國電飯煲品牌向國際一流品牌陣營靠攏[2],文中提出了一種煮飯機器人的控制系統(tǒng)設計方法,該煮飯機器人可自動完成取米、淘米、下米、加水、煮飯等操作,使煮飯方便、快捷,大幅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1 煮飯機器人的整體結構設計
1.1 儲米量米裝置及工作原理
儲米量米裝置主要由儲米桶、余量檢測傳感器、量米器進米口、球形量米器、量米器安裝軸套、量米器安裝支架、出米口、駁接頭、步進電機、球形量米器轉動軸等部件組成,其結構如圖1所示。
1—儲米桶;2—余量檢測傳感器;3—量米器進米口;4—球形量米器;5—量米器安裝軸套;6—量米器安裝支架;7—出米口;8—駁接頭;9—步進電機;10—球形量米器轉動軸。
儲米桶采用漏斗形設計,大米先進先出,解決傳統(tǒng)米桶中陳米積壓、潮濕生蟲等問題。在儲米桶下端,安裝有球形量米器,在上部開有進米口,根據(jù)需要,球形量米器體積固定。例如,進滿米的最大米量為:150 g/杯。球形量米器的中間安裝有一根和進米口平行的轉動軸,使轉動軸和球形量米器固定。在量米器安裝軸套和量米器安裝支架的支撐下,使整個量米器固定在儲米桶的下方。
量米時,量米器的進米口方向垂直向上,儲米桶的大米順利流入球形量米器中,如圖1(a)所示;需要下米時,控制步進電機通過駁接頭帶動球形量米器沿圖1(b)方向順時針旋轉,使球形量米器的進米口垂直向下,一杯米通過出米口流入洗米桶內。下米完畢后,步進電機再控制球形量米器順時針旋轉,重新進米。如需要繼續(xù)下米,則重復上述動作。在儲米桶的1/3儲米量處,安裝有大米余量檢測傳感器,余量檢測傳感器由光電發(fā)射管和光電接收管組成,當儲米桶中的米量超過總米量的1/3時,光被大米遮住而檢測到米量充足;當檢測儲米桶中的米量少于1/3時,光電接收管接收到光電發(fā)射管發(fā)射的光信號,單片機發(fā)出及時加米的提醒。可通過手機APP對儲米桶米量是否充足進行監(jiān)測,實現(xiàn)米量過少及時提醒功能。
1.2 洗米和配水裝置及工作原理
在洗米和配水裝置中,主要采用三維立體水壓噴射洗米,模擬攪拌器攪拌,除去大米中的雜屑,能較好地保留大米中的營養(yǎng)成份。三維立體水壓噴射洗米無需攪拌器和攪拌電機,不僅進一步縮小了洗米器的體積,更使機械結構和電路控制方式變得簡單。配合灑水器控制下推閥下米,保證洗米器不粘米。洗米裝置整體結構如圖2所示[3]。
1—水量電磁閥;2—漂浮物清除電磁閥;3—流量傳感器;4—進水接口;5—洗米電磁閥;6—洗米進水管;7—洗米桶;8—過濾網(wǎng);9—下米閥;10—下米閥固定墊片;11—排水過濾網(wǎng);12—排水管;13—自吸排水泵;14—排水出口;15—溢水檢測傳感器;16—洗米桶水位檢測傳感器;17—升降凸輪;18—防護罩;19—主軸升降控制齒條;20—第一灑水環(huán)進水管;21—第二灑水環(huán)和第三灑水環(huán)進水管;22—第三灑水環(huán);23—第二灑水環(huán);24—第三灑水環(huán)噴水孔;25—第二灑水環(huán)噴水孔;26—第一灑水環(huán);27—第一灑水環(huán)噴水孔;28—推拉桿;29—洗米桶下排水出口;30—集水器;31—洗米桶溢水口;32—下米閥下推到位檢測開關;33—控制電機主軸;34—下米閥上拉到位檢測開關;35—洗米桶上排水出口;36—排水槽外擋水圈;37—環(huán)形排水槽;38—環(huán)形洗米器。
洗米裝置主要包括漂浮物清除電磁閥、水量電磁閥、流量傳感器、進水接口、洗米電磁閥、洗米進水管、洗米桶、過濾網(wǎng)、下米閥、下米閥固定墊片、排水過濾網(wǎng)、排水管、自吸排水泵、排水出口、洗米桶水位檢測傳感器、溢水檢測傳感器、升降凸輪、防護罩、主軸升降控制齒條、第一灑水環(huán)進水管、第二灑水環(huán)和第三灑水環(huán)進水管、第三灑水環(huán)、第二灑水環(huán)、第三灑水環(huán)噴水孔、第二灑水環(huán)噴水孔、第一灑水環(huán)、第一灑水環(huán)噴水孔、推拉桿、洗米桶下排水出口、集水器、洗米桶溢水口、下米閥下推到位檢測開關、控制電機主軸、下米閥上拉到位檢測開關、洗米桶上排水出口、排水槽外擋水圈、環(huán)形排水槽、環(huán)形洗米器。其中,洗米桶溢水口的高度比排水槽外擋水圈的高度低。
當需要洗米時,煮飯機器人接收到指令后,洗米裝置按以下步驟工作。
(1)自動加水及加米
當洗米裝置的單片機收到洗米指令后,減速電機控制升降凸輪順時針旋轉,帶動推拉桿向上運動,在升降凸輪控制推拉桿上升的過程中,下米閥上拉,當凸輪的邊緣接觸到下米閥且上拉到位檢測開關時,停止上拉,關閉下米口;單片機控制水量繼電器,接通水量電磁閥的電源,水通過流量傳感器后,由第二灑水環(huán)和第三灑水環(huán)灑到洗米桶內;當流量傳感器檢測到水量達到設定值時,單片機控制水量電磁閥的電源斷開,停止進水。為防止大米粘在洗米桶內壁,先加水再加米,加水后,大米下到水中,使大米處于浸潤松散狀態(tài),減少粘在洗米桶內壁的米粒。當?shù)谝淮渭铀瓿珊螅瑑γ兹∶籽b置按設定的米量加米。
(2)自動洗米和清除漂浮物
自動加米完成后,進入自動洗米狀態(tài),單片機通過繼電器控制洗米電磁閥接通電源,水流進環(huán)形洗米器后沿箭頭方向旋轉運動,對大米進行立體沖洗,當水位到達洗米桶水位傳感器位置時,單片機控制洗米電磁閥停止噴水,防止洗米過程中桶內水面過高而使大米和水溢出。停止進水洗米后,大米逐漸沉到洗米桶底部,而漂浮物則浮在水面上。此時,接通漂浮物清除電磁閥電源,水通過第一灑水環(huán)沿推拉桿360°向下灑出,使桶內水面逐漸升高,當水面超過洗米桶溢水口時,水流會帶動漂浮物360°排向環(huán)形排水槽后排出。由于環(huán)形排水槽是環(huán)形斜向下設置,在漂浮物排出口端設有溢水檢測傳感器,因此,當溢水檢測傳感器檢測到有水溢出時,將信號送到單片機(單片機延時約5 s),待漂浮物清除完后,關閉漂浮物清除電磁閥電源,停止進水。單片機通過控制排水繼電器自吸排水泵啟動排水,待排干桶內的水后,完成第一次洗米。第一次洗米時,已清除漂浮物,第二次洗米時重新啟動洗米電磁閥進水洗米,直到水位到達洗米桶水位傳感器位置時,停止進水,再啟動自吸排水泵進行排水,經(jīng)過兩次洗米后,裝置進入自動配水和下米
狀態(tài)[4]。
(3)自動配水和下米
在加水和配水過程中,流量傳感器是核心,其內部包含水流轉子和霍爾傳感器。將流量傳感器和進水電磁閥串接安裝在水路系統(tǒng)中,用于檢測水流量。當進水電磁閥電源接通時,處于開閥狀態(tài),水通過水流轉子組件后,葉輪帶動磁塊轉動,轉速隨著流量變化而變化;霍爾傳感器輸出相應脈沖信號,送到控制電路,由控制電路根據(jù)輸出脈沖的數(shù)量判定水流量[5]。這種控制方式具有較高的水量精度,特別是少米量煮飯,如150 g配250 mL水時,可進行精準
控制。
通常情況下,煮飯時米量與水量按照1∶1.2~1∶1.4的比例配置,通過實驗測試,如用少量水下米時,主要是下米活塞和下米口粘米,為保證下米到電飯煲內膽后洗米器不粘米,單片機控制灑水器先下煮飯所需水量的2/3,水浸過米面,再控制下米閥快速向下運動,同時控制灑水器向洗米桶噴灑煮飯所需余下的1/3水量,灑水器從第二灑水環(huán)和第三灑水環(huán)同時360°噴向內壁和推拉桿,向下灑在下米閥的上表面,保證煮飯所需水量將米均勻分散地下到電飯鍋的內膽中,不需要另外攪平,且裝置不粘米。
(4)自動清洗
下米完成后,單片機控制推拉桿上升,關閉下米閥,裝置進入自動清洗狀態(tài)。清洗時,單片機控制洗米電磁閥,使洗米桶下方的3個進水口的水流旋轉上升,對洗米桶、下米閥和推拉桿進行沖洗,當水面超過洗米桶的溢水口向漂浮物排出口排出時,溢水檢測傳感器將信號送到單片機(單片機延時約5 s),待洗米裝置和排水管道清洗完后,關閉洗米電磁閥電源,停止進水,同時啟動自吸排水泵排水,當桶內的水排完后,完成清洗。如煮完飯,洗米裝置不再使用,單片機可控制推拉桿下移進入待機狀態(tài),打開下米閥,使裝置內外通風透氣,不產(chǎn)生異味。
1.3 煮飯裝置
在洗米和配水裝置的下方設有煮飯裝置。當洗米和配水完成后,將米、水下放到煮飯機器人內膽中,再控制電路啟動煮飯程序,讓煮飯機器人進入煮飯狀態(tài)。
2 煮飯機器人的控制系統(tǒng)設計
煮飯機器人實現(xiàn)的主要功能有:自動取米、自動加水、自動洗米、自動煮飯和手機APP遠程監(jiān)測和控制等功能,控制系統(tǒng)結構框圖如圖3所示。系統(tǒng)硬件電路主要由STM32核心模塊電路[6]、WiFi電路、米量計量及控制電路、水量計量及控制電路、排水控制電路、洗米控制電路、煮飯控制電路、溫度檢測電路、觸摸屏顯示與輸入電路等組成。其中,核心板采用STM32F103C8T6芯片,內含64 KB FLASH,
20 KB RAM,主頻最高可達72 MHz,擁有32個通用I/O口、
1個12位同步ADC,板載24C04數(shù)據(jù)存儲器,支持USB串口一鍵下載功能,滿足了系統(tǒng)的設計要求[7]。在工作中,單片機通過觸摸屏或WiFi模塊接收煮飯的米量和煮飯模式的指令,液晶屏顯示關于煮飯米量、煮飯模式和煮飯過程的信息。洗米、下米和排水機構中的水流量傳感器、水量繼電器和排水繼電器控制洗米的水量和排水,洗米完成后,下米機構控制煮飯的米量并下米到煮飯機器人的內膽,完成量米、下米、洗米等一系列動作,再在煮飯裝置的控制下,通過煲頂、煲底溫度傳感器和加熱主控電路實現(xiàn)自動
煮飯。
2.1 手機APP遠程控制和監(jiān)測
借助ESP8266 WiFi模組+OneNET云服務器平臺實現(xiàn)手機APP控制[8]。已在OneNET云平臺注冊設備的情況下,煮飯機器人通過WiFi模塊并根據(jù)OneNET云平臺提供的EDP協(xié)議編輯數(shù)據(jù)包,向云平臺發(fā)起連接請求,當連接成功后,平臺顯示設備在線,手機端通過調用OneNET API接口的方法可獲取平臺相應ID的設備狀態(tài)。因為煮飯機器人已通過編程實現(xiàn)上電,即發(fā)送申請連接的數(shù)據(jù)包到平臺,因此只要設備通電,手機APP界面上便顯示設備在線;若設備斷電,則顯示設備離線。而只有設備在線,手機APP的功能才能
啟動[9]。
在煮飯過程中,APP界面上可以實時顯示煮飯參數(shù):煲頂溫度、煲底溫度、繼電器的吸合情況以及預熱、吸水、加熱、沸騰、燜飯、保溫等。
2.2 觸摸顯示屏交互功能
采用HMI串口觸摸屏實現(xiàn)人機交互功能[10]。串口觸摸屏HMI顯示模塊通過串口與單片機STM32通信,通過上位機軟件編程完成顯示界面的設計,下位機MCU借助串口與設備交換指令實時顯示煮飯機器人的工作情況,控制下米煮飯、進行提醒等。觸摸顯示屏的交互功能主要包括:米量顯示、煮飯過程顯示、時間顯示和參數(shù)調節(jié)等。
3 煮飯機器人的工作流程
當需要煮飯時,用戶可通過手機APP遠程控制,也可以通過煮飯機器人的觸摸屏操作,設定好米量并發(fā)送指令后,煮飯機器人便可按圖4所示工作流程工作。
4 系統(tǒng)測試
系統(tǒng)調試完成后,對系統(tǒng)的米量、配水量及洗米時間進行測試,測試方法:啟動洗米,用秒表記錄開始下米到完成的時間,開蓋將內膽中的水倒入量水杯中測量,并做記錄,測得數(shù)據(jù)見表1所列。
從實驗數(shù)據(jù)分析,水量測量值的誤差基本在5%以內,滿足設計要求。
5 結 語
未來的家用廚房電器產(chǎn)品應向智能化、易用化、時尚化和節(jié)能化的方向發(fā)展,而煮飯機器人具有智能、節(jié)能、綠色環(huán)保等特點也必然成為一個發(fā)展方向。通過設計和實驗,提出了一種煮飯機器人的結構和控制系統(tǒng)設計方案,可實現(xiàn)儲水、儲米、自動下米、自動洗米、自動加水、自動煮飯等功能,結合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實現(xiàn)手機-云端-煮飯機器人三者的互動。同時,也可以通過APP實現(xiàn)遠程煮飯控制、煮飯參數(shù)調節(jié)以及煮飯階段鍋底溫度、鍋頂溫度、煮飯時間等參數(shù)的實時監(jiān)測,提高了煮飯機器人的智能化程度。
參考文獻
[1]彭定元.基于微波加熱技術的AH飯煲主要功能控制軟件設計與實現(xiàn)[D].成都:電子科技大學,2019.
[2]景宇.基于情感化的電飯煲設計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學,2017.
[3]梁啟文,龍世瑜,陳波,等.一種多功能洗米裝置:CN113384177B [P]. 2022-06-07.
[4]王華,陳波,龍世瑜,等.一種全自動洗米方法及其系統(tǒng):CN113384176B [P]. 2022-06-21.
[5]劉莫塵,劉光棟,李法德,等.基于PLC的精準變量水肥一體化設備研制[J].信息與電氣化,2018,8(8):35.
[6]付文新,王洪豐.基于STM32單片機和DHT11溫濕度傳感器的溫濕度采集系統(tǒng)的設計與實現(xiàn)[J].光源與照明,2022,45(3):119-121.
[7]劉黎明,王建波,趙綱領.嵌入式系統(tǒng)基礎與實踐[M].北京:電子工業(yè)出版社,2020.
[8]劉福祥,沈甦,鄧世英.基于OneNET的數(shù)據(jù)采集監(jiān)測系統(tǒng)設計與實現(xiàn)[J].電子制作,2022,30(17):47-49.
[9]梁啟文,龍世瑜,鄧嘉慧,等.物聯(lián)網(wǎng)電飯鍋APP的設計[J].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2019,9(1):52-55.
[10]白林鋒,朱軍,雷浩博,等. HMI串口觸摸屏在單片機系統(tǒng)開發(fā)中的應用[J].河南工學院學報,2021,29(2):64-67.
收稿日期:2023-09-21 修回日期:2023-10-31
基金項目:2023年度第一批湛江市非資助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23B01021);2022年度湛江市非資助科技攻關計劃項目(2022B01145)
作者簡介:梁啟文(1978—),男,碩士,實驗師,研究方向為智能家電設計與開發(fā)。
龍世瑜(1967—),男,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為電子設計與應用。
王 華(1977—),男,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物聯(lián)網(wǎng)技術與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