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數據處理與分析對于物理實驗解釋、論證起到關鍵作用。為彌補沸點與氣壓的相關實驗在數據處理與分析上的不足,將Arduino開源平臺應用到實驗中,實現數據采集的實時化與精準化;在獲得詳實數據的基礎上,提出從數據分析的角度出發,結合“沸點”定義,判斷不同大氣壓強下水的沸點,科學論證沸點與氣壓之間的關系。為通過實驗促成學生形成物理觀念,提高科學論證能力作出嘗試。
關鍵詞:Arduino;實驗改進;沸點與氣壓;數據處理與分析
中圖分類號:G633.7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6148(2024)8-0061-5
《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在課程實施部分提出“加強實驗室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有條件的學校可配備數字化實驗儀器,增強實驗現象的可視化以及實驗數據采集的實時化[1]。2022年教育部頒布的教育行業標準《教師數字素養》指出,教師應適當利用數字技術加工、創作、使用、管理和評價數字信息資源,發現、分析和解決教育教學問題[2]。這些均說明目前的實驗教學更加強調師生的數字化素養,更加重視對實驗數據的分析與處理。
而傳統的物理實驗教學缺乏實時化、精準化數據的支持,大多數維持在現象觀察的水平,導致收集數據、處理分析數據、運用數據進行論證等環節嚴重缺失[3]。隨著現代技術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新興技術被引入到物理教育中以提升教學品質。其中,利用Arduino開源平臺改進傳統實驗是其典型代表,該平臺不僅實現了實驗數據采集的實時化與精準化,同時也能兼顧數據的處理與分析,為培養學生處理與分析數據的能力提供更為優越的教學手段。
本文以人教版八年級上冊“沸點與氣壓”相關實驗的改進為例,闡述如何利用Arduino開源平臺開發傳感器,設計新的實驗裝置,形成新的實驗方案,彌補原有傳統實驗的不足。
1 原有傳統實驗的不足
1.1 “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
人教版初中物理教材中“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如圖1所示,用酒精燈給水加熱至沸騰。當水溫接近90 ℃時每隔30秒記錄一次溫度。仿照繪制晶體熔化圖像的做法,在網格紙上繪制出水沸騰時溫度與時間關系的圖像[4]。
該實驗設計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為了滿足實驗教學的明確與直觀要求,需要學生觀察水中氣泡在沸騰前后的變化。但是,使用燒杯進行實驗,氣泡較小且變化過快,致使實驗現象難以達到長足的直觀效果。
(2)查詢筆者所在地區的大氣壓強為103.2 kPa,沸點應高于100 ℃。在實驗過程中發現,加白紙片可以使水的溫度達到100 ℃,但是這里用來隔熱的白紙片可以理解為一個簡易的氣閥,將大量的水蒸氣限制在燒杯內從而影響了內部氣壓的大小。那么,此時水的沸點還是當地大氣壓環境下的沸點嗎?如果不加白紙片,水溫則很難達到100 ℃,且考慮到水質的原因,后續用純凈水實驗也未達到100 ℃。這與書本后續內容“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為100 ℃”相悖。如果學生問起這一反常現象,教師給學生解釋也存在一定的困難。
1.2 “探究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實驗
教材中為研究水的沸點與氣壓之間的關系,將水加熱至沸騰后,移開酒精燈,把燒瓶倒置;待水溫降低沸騰則停止,當冷水澆到燒瓶上時,瓶內氣壓降低。此時,水在90 ℃左右就能沸騰,于是又能在燒瓶中看到水在沸騰。學生通過觀察現象得出“氣壓較低時,水可以在較低溫度時沸騰,即水的沸點降低”;進一步分析得出結論“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減小時沸點降低,氣壓增大時沸點升高”[5]。
該實驗存在以下幾點不足:
(1)雖然該演示實驗效果較好,但是初中學生在理解溫度與密閉氣體壓強之間的關系上存在困難。另外,用冷水澆到熱燒瓶上具有一定的安全隱患。
(2)該實驗無法實時獲得瓶內壓強和溫度的數值大小,僅僅是通過觀察氣泡的變化情況確定沸騰狀態。學生不能觀察到該“沸騰”狀態是否為“溫度不變,且持續吸熱”。
(3)該實驗演示的現象僅僅是“氣壓降低時沸點降低”,是一個不完整的實驗。對于學生而言,想要探究出完整的結論“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減小時沸點降低,氣壓增大時沸點升高”,就需要經歷一個完整的探究實驗過程。
2 Arduino簡介
Arduino是一款具有簡單軟件與硬件的開源平臺。即使作為初學者,也可以在較短時間內使用它。Arduino提供了用于代碼編譯的集成開發環境(Arduino IDE)以及多個模塊化編程環境[6]。該平臺可以通過燒錄代碼至單片機后,連接傳感器實現與環境的交互,傳感器接收溫度、濕度、光強度等物理信息,內部半導體的物質變化而引起電信號的變化;單片機讀取傳感器輸出的相關電信號,通過相關的換算公式,就可以在Arduino IDE的串口監視器中實時讀取相關的物理數據,從而實現對數據的處理與分析[7]。Arduino開源平臺作為一個成本小、門檻低、操作簡捷以及功能強大的開源平臺,在改進傳統實驗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
本研究使用單片機Arduino Mega 2560(圖2)和軟件Arduino IDE 2.2.1(圖3)作為開發工具,對“沸點與氣壓”相關實驗進行優化改進。
3 實驗的改進
3.1 “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方案
3.1.1 實驗器材
針對傳統實驗存在的不足,在器材方面作出如下改進:利用Arduino Mega 2560、DS18B20溫度傳感器、KP101壓強傳感器、加熱底座、三孔燒瓶、橡膠塞等器材組裝實驗裝置,如圖4所示。
(1)利用軟件Arduino IDE 2.2.1對兩個傳感器讀取程序進行編程,并且燒錄到Arduino Mega 2560單片機中,可以從串口監視器中觀察單片機是否開始正常工作。
(2)在橡膠塞上鉆出一定大小的孔,用于放置溫度傳感器,以及便于氣壓傳感器通過導氣管采集數據;將橡膠塞放到三孔燒瓶的入口中,確認溫度傳感器置于燒瓶的中央位置后,啟動程序檢查運行狀況,在采集數據正常之后用玻璃膠密封。
3.1.2 實驗改進的優點
(1)該裝置用電爐代替酒精燈能夠使水快速升溫,從而節省寶貴的課堂時間。
(2)三孔燒瓶的瓶身相當于一個凸透鏡,起到放大的作用,使實驗現象更加明顯、直觀。
(3)該裝置使用傳感器監測實驗數據,不僅能保證實驗數據的實時性與可靠性,更能滿足實驗數據的豐富性。
(4)該裝置在測量溫度的同時,也能測量當前環境的大氣壓強;直觀地展示在當前大氣壓強環境下水的沸點,不僅與知識點“標準大氣壓下水的沸點是100 ℃”相契合,也為進一步深入探究沸點與大氣壓強之間的關系奠定基礎。
3.1.3 實驗步驟及結論
(1)往三孔燒瓶中加水,使溫度傳感器能夠浸沒在水中。
(2)將DS18B20溫度傳感器和KP101氣壓傳感器與Arduino Mega 2560單片機以及電腦連接。檢查程序是否正常運行,數據是否正常傳輸。
(3)將三孔燒瓶放置在電爐上加熱直至水沸騰,通過串口監視器每隔10秒監測水溫變化和氣壓變化。演示實驗過程中,提醒學生注意溫度變化的同時,還需要觀察實驗現象的特點。
(4)實驗數據分析及結論
實驗數據如表1所示。
將記錄的數據繪制在圖中,如圖5所示。
實驗結論:
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與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如下結論:水在沸騰前氣泡由大變小,在沸騰時氣泡由小變大;在沸騰時,水的溫度不變,且持續吸熱;在高于標準大氣壓的環境下,水的沸點也高于100 ℃。
3.2 “探究水的沸點與氣壓的關系”實驗方案
3.2.1 實驗器材
在“探究水沸騰前后溫度變化的特點”實驗改進的基礎上,加入止水閥與注射器,改進后的實驗裝置如圖6所示。
(1)將程序代碼燒錄到Arduino Mega 2560單片機中,監測是否正常運行。
(2)將止水閥放到三孔燒瓶的入口中,并連接注射器檢查實驗裝置的氣密性。
3.2.2 實驗改進的優點
(1)該裝置提高了實驗本身的安全性。
(2)該裝置可以通過傳感器實時傳輸實驗數據,為后續的數據分析提供了豐富的數據基礎;學生可以通過實時數據分析,根據“在某一段氣壓環境不變的時間內,溫度不變且持續吸熱”,得出某氣壓環境下水的沸點為某值,保證了實驗探究的科學性。
(3)該裝置既可以關閉止水閥,探究高于標準大氣壓時水的沸點與大氣壓強之間的關系;又可以打開止水閥,利用注射器抽氣,探究低于標準大氣壓時水的沸點與大氣壓強之間的關系[8];從而保證實驗探究的完整性。
3.2.3 實驗步驟
(1)往三孔燒瓶中加水,使溫度傳感器能夠浸沒在水中。
(2)將DS18B20溫度傳感器、KP101氣壓傳感器、止水閥、注射器與Arduino Mega 2560單片機以及電腦連接,檢查程序是否正常運行,數據是否正常傳輸。
(3)關閉止水閥,將三孔燒瓶放置在電爐上加熱直至溫度達到103 ℃,通過串口監視器每隔1秒監測水溫變化和氣壓變化。
(4)打開止水閥,待三孔燒瓶中水溫降到90 ℃時,將止水閥氣孔通過導氣管與注射器相連;緩慢拉動注射器抽出燒瓶內部氣體,觀察燒瓶內部現象。
(5)關閉止水閥,開始加熱,通過串口監視器每隔1秒監測水溫變化和氣壓變化。
3.2.4 實驗數據分析及結論
為得到水的沸點與大氣壓強之間的關系,從串口監視器獲得實驗數據之后,還需要對數據進行分析處理。根據沸點定義“在某一段氣壓環境不變的時間內,溫度不變且持續吸熱”,從而得出某氣壓環境下水的沸點為某值。串口監視器數據如表2所示。
從表中數據分析可知,在43秒至45秒這段時間內,大氣壓強為88 kPa,溫度每秒升高0.06 ℃;在47秒至49秒這段時間內,大氣壓強為89 kPa,溫度保持93.69 ℃不變,且在此過程中持續吸熱。由此認為在氣壓為89 kPa時,水的沸點為93.69 ℃。
重復上述方法,采集多組數據。得到水的沸點與大氣壓強之間的關系,如表3所示。
實驗結論:
通過對現象的觀察與實驗數據的分析,可以得出結論:“水的沸點與氣壓有關,氣壓減小時沸點降低,氣壓增大時沸點升高”。
4 結束語
本文將中學物理實驗與現代技術相結合,利用Arduino開源平臺開發傳感器,對“沸點與氣壓”相關實驗優化改進,展現出一種新型的實驗方式。不僅彌補了傳統實驗裝置的部分不足,還展示了數字化實驗的優勢所在,拓寬利用數字化實驗解決教育教學難題的思路,深化數字素養的內涵;此外,在物理實驗教學中,教師應引導學生基于數據處理與分析進行科學解釋與論證,促進學生科學思維和科學探究能力的發展。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物理課程標準(2022年版)[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2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教育部關于發布《教師數字素養》教育行業標準的通知[EB/OL].(2023-02-21). https://www.gov.cn/zhengce/zhengceku/2023-02/21/content
_5742422.htm.
[3]易紅郡,姜遠謀.實驗教學40年:回顧與展望[J]. 課程·教材·教法,2018,38(6):14-20.
[4]張如作.“探究水沸騰時溫度變化的特點”的改進與思考[J].中學物理,2020,38(24):53-54.
[5]韋毅聰.“氣體壓強對液體沸點的影響”實驗的改進[J]. 物理教學,2017,39(11):44-45.
[6]GONCALVES B A,FREITAS S P W,REIS D D,et al. Surface Tension Measured with Arduino[J].The Physics Teacher,2019,57(9):640-641.
[7]ORGANTINI G.Arduino as a tool for physics experiments[J].Journal of Physics:Conference Series,2018,1076(1):012026-012026.
[8]陳劍峰. 利用DISLab傳感器探究水的沸點與大氣壓強的關系[J]. 物理實驗,2016,36(7):45-46.
(欄目編輯 劉 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