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夢似幻的臉龐,被目光逐一收割。
與父親當年的遠行早已不能同日而語。那時,茶盅、棉被、水桶是必備物品。
現在,奶茶、耳機、游戲成了每個出行者的標配。
車站內,沒有著急和惶恐,只有對未來的欣喜與期待。那些臉上流露出的微笑,和嘴里飛出的字符,像泉出空山,會沁潤一些人,一些事。
讓人對不堪回首的過往重新投出審視的目光。
雞蛋、饅頭、啤酒、香煙,顯然已經成為生活的產物。
肯德基、星巴克、披薩是人們關注的焦點。
神圣的遠行,不再寄托一家人的生計,而是生活最真實的部分。
青年人,談論著大理、麗江、西湖、黃山,生活像一張計劃表,每一步都只用按部就班。
中年人,手提公文包,背著行囊,穿梭于洶涌人潮。
生怕一停下,就會錯過生活交辦的事項。
站臺上,圍著綠皮火車叫賣的商販早已隱匿。
翻過月臺買橘子的父親,逐漸淡出了人們的視野。
現在,只有舒適的高鐵和腳步匆忙的行者,以及那些比遠方更遠的目的地。
畢業典禮
所有盛裝打扮都是為了迎接青春的謝幕,新的征程讓滿懷期待的青年振奮。檢視四年的生活,我們坐在校園的長凳上,回憶第一天軍訓和最后一堂課。
時光給予我們沖鋒的勇氣,我們則在晨鐘暮鼓里,開墾自己的文學園地。
從書本的海洋,收獲感動。在復雜的漢字演變中,為人生注入新的可能。
一個流派,一篇小說,一位作家,那么清晰,又那么模糊。
青春的迷茫與彷徨流淌出盛夏的原野。
山是經典的堆積,水是吟詠的詩歌,一草一木是抖落的字符。
再次穿行校園,石梯依舊,海棠花開了又謝,讀書聲延續著微弱星光。
少男少女的激昂臉龐,是生命散發的熾熱光芒。
有的三五成群,擺出各種形狀,裝點如詩六月。有的和甜蜜伴侶,為愛情長跑接續新的動力。有的為新階段的學習,做最后的準備。
此刻,都被照片定格。
一場離別,在歡笑與淚水中建構新的成長。六月的風吹過,青春又將遠航。把航的舵手,沒有師長的指導,只能一個人在摸爬滾打中,開辟新的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