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飛龍進寶”展中,有一個品類是以造像圖案反映佛教主題的錢幣。民俗錢幣自晚唐五代開始出現各類造像圖案,大多為仙官、佛陀、圣人乃至閻羅鬼怪。到宋金時期,此類錢幣的品種、數量達到高峰,之后逐漸衰落。如何在錢幣的方寸之間展現復雜的人物故事,對于錢幣的設計和制作者來說都提出了極高的要求。從現存的民俗錢幣實物上,我們得以充分領略古人精湛的技藝和高超的審美表現力。
今天為大家展示的三枚錢幣均為有關熾盛光佛和九曜(十一曜)題材。目前所見,有關這個題材存世最早的是敦煌藏經洞所出“熾盛光佛及五星圖”。此幅絹本佛畫有明確紀年為唐乾寧四年(897年)。另外,1974年在山西應縣木塔四層的主佛塑像腹中,也發現了遼代雕版印刷著色的獨幅佛畫《熾盛光佛九曜圖》,為白麻紙本。唐代之絹本與遼代雕版印本能保存至今自然彌足珍貴,然而同樣令人驚嘆的是,該題材竟然也存在于宋金時期的民俗錢幣中,且有多種不同版別,各版別仙佛數量、造型、服飾也均有不同。這些民俗錢幣對于研究該題材的源流演變提供了新的寶貴的實物資料,可以與絹本、雕版印本相互對照,互為補充,其意義是毋庸置疑的。
第一枚為“熾盛光佛九曜”花錢,乃筆者所藏,僅見品。錢體碩大,直邊闊緣,直徑8.2厘米,重151克。此錢之圓穿有別于常規,位于頂部接近外緣處。穿下正背各置欄框,正面橫置,內書“世盛”。此處讀“世盛”或“盛世”,含義與此錢幣似無直接關系。筆者認為應是“熾盛”的音譯異書,代表“熾盛光佛”。背面欄框豎置,內書“九曜”。“曜”字偏旁作“禾”,亦當為異體字。這種在欄框內書寫名號,最早出現在漢畫像磚上,稱為“榜題”,起到點明主角或主題的作用。與此類似榜題的錢幣還有“二郎”背“真君”的。這枚錢幣大寬緣,表面平整,整體畫面布滿,每位人物造型細節均表現出來。具備北宋特征。
第二枚為“熾盛光佛十一曜”花錢,為杭州藏家珍藏,存世亦極罕。直徑7. 2 1厘米,重6 1. 9克。此錢之眾多仙佛姿態各具,章法排布極為講究,既要照顧“佛”與眾“曜”的主次關系,又不能簡單羅列,平均分布,整體畫面場面宏大卻又靈動自然。在細節刻畫上也均處理到位,非常難得。從線條、章法到鑄造風格綜合判斷,此錢為宋代。
第三枚為“熾盛光佛九曜”花錢,也是珍貴品種,但相對多見。對比上兩枚,布局稍顯擁擠,線條也略微生硬,缺乏靈動。這種版式風格的年代,傾向于金代。



歷代畫像中,熾盛光佛往往結跏趺坐于須彌座上,左手持金輪是其重要標識,右手作說法印。這三枚錢幣上的“熾盛光佛”,第一枚結跏趺坐于“熾盛”欄框之下正中位置,第二枚位于穿右,第三枚則在穿上部。
九曜,又稱九執,中晚唐時期多見于佛藏密教部經典中。《大毗盧遮那佛經疏》中提到:“執有九種,即日月火水木金土七曜,及與計都、羅睺合為九執。”所謂九執,是指九種持執之神。而十一曜,則為九曜再加上紫炁、月孛二位神祇。
對于九曜形象,在唐代乾寧四年(8 97年)“熾盛光佛及五星圖”絹本畫上,表現“水星”是頭戴猿冠手執筆的女子,“ 木星”是身著青衣、戴彘冠手捧花果盤的男子,“土星”是頭戴牛冠倚仗且手執書冊的老者,“金星”為頭戴鳥冠、著白色練衣抱琵琶的婦人,表現“火星”為頭戴馬冠手持兵器的神將。這些頭冠、服飾為典型唐代特點。而遼代雕版印本“熾盛光佛九曜”九曜的頭冠均不帶動物,另外“太陽”為身著官服頭頂紅球的男子,“太陰(月亮)”則為手端明珠的女子,“羅睺”是長有四臂的造型。


我們再回到那三枚錢幣,第一枚上的“九曜”,頭冠一律不帶動物造型,人物服飾與開臉也更接近遼代雕版印本,年代為北宋。九曜的具體位置如下:“熾盛光佛”右側戴冠捧球男子為“太陽”,左側之捧球女子為“太陰”,左上執筆女子為“水星”,右上抱琵琶婦人為“金星”,錢背面下方居中倚仗而坐的老者為“土星”,“土星”右側手執劍戟等兵器者為“火星”,右上戴冠手捧花果盤者為“木星”,“土星”左上披發四臂者為“羅睺”,左側身旁仗劍者為“計都”。
第二枚錢上“十一曜”,以“熾盛光佛”作為正面,穿左倚仗手執書卷站立之老者為“土星”,穿下兩位披發而形象怪異者為“計都”“羅睺”,穿上兩位帶頭光者應為神祇“紫炁”和“月孛”。錢背面,穿上靠左為“太陽”,靠右為“太陰”,穿右側居左女子為“水星”,居右抱琵琶女子為“金星”,穿左帶冠手捧花果盤之男子為“木星”,旁邊披發四臂執兵器者即為“火星”。
第三枚九曜以“熾盛光佛”為正面,其下方左右分別為“太陰”“太陽”,左下方為“火星”,右下方為“木星”。錢背面穿上為“土星”,其下方左右分別為“金星”和“水星”,最下面即為“計都”與“羅睺”。
這三枚錢上,“熾盛光佛”與“九曜”的位置排列均不盡相同,但看得出“九曜”之間的級別還是有所區別的,“太陽”“太陰”二曜相對最高,他們或伴佛左右或居穿上高位。另外“土星”的地位也比較重要,或居中或與佛相對而坐。再往下依次是“水星”“金星”“木星”“火星”,最后輪到“計都”與“羅睺”。以精美程度或審美高度看這三枚不同版別“熾盛光佛九曜”民俗錢,均不輸同題材之絹本、印本,以佛教藝術圖像史的研究角度評價,民俗錢更提供了全新的資料和視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