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班族小李每天通勤需要換乘多種交通工具,可不論是進地鐵還是上公交車,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戴上耳機、打開短視頻。即使摩肩接踵,小李也要騰出一只手來刷視頻,即使騎著自行車,他也是邊騎邊看。直到有一天,“砰”地一聲,他一邊走路一邊看搞笑視頻,結果撞上電線桿,額頭上的包腫了兩個月。
15歲的小宇剛上高一,一放學回家,他就坐在椅子上刷視頻,有時邊寫作業邊看,晚上還會躲在被窩里刷到凌晨兩三點,第二天困得只能上課時補覺。高一課程緊張,不出兩個月,他的成績便一落千丈,從班級前10掉到倒數第2。小宇坦言,這段時間上課經常走神,無法集中注意力聽講,有時他還會把手機藏在課桌抽屜里,上課時偷偷看幾眼。長時間低頭看手機,讓他年紀輕輕就開始肩頸背痛了。
不少老年人也是短視頻的“重度沉迷用戶”。61歲的張阿姨退休后愛上了養動物和美食制作的短視頻,漸漸地,她越來越離不開手機,連吃飯、睡前都在刷視頻。一天下來,張阿姨經常抱怨眼睛疲勞、干澀,一到晚上就看不清,有時還會流淚。原本喜歡與鄰居聊天的她,現在只有買菜時才肯下樓活動,平時總是窩在家里刷視頻。
針對以上現象,清華大學萬科公共衛生學院學者對我國1163名17~29歲大學生做了調查統計,以評估短視頻成癮與抑郁癥狀之間的關系。結果發現,短視頻成癮對無聊感、悲傷情緒、食欲變化等抑郁癥狀有明顯影響。該結果目前已發布在英國心理學期刊《計算機與人類行為》上。今年4月,四川師范大學的研究人員也在該期刊發文指出,社交媒體信息的干擾會改變大腦負責視覺功能的部分,使注意力分散、妨礙信息記憶,可能對大腦功能造成長期影響,進而影響整體生活質量。
專家們表示,短視頻讓人沉迷,與其“設計機制”關系密切。應用程序會根據個人的喜好,不斷向其推送被關注類型的視頻。“如同吃瓜子效應,每一個瓜子都美味可口,人就會不自覺的重復,結果就會一直吃而停不下來。”不同的短視頻,持續刺激大腦分泌多巴胺,人的行為由此得到獎賞并強化,慢慢地大腦就會被短視頻“攻陷”。
分散注意力 大腦天生容易走神,短視頻內容碎片化,通過快速切換的內容牢牢抓住觀眾的注意力,對大腦而言是一種短暫、快速且過度的刺激。當人習慣后,會本能地傾向于接受碎片化、強刺激信息,以達到“即時滿足”,對于閱讀、學習等刺激性差的活動,自然無法持續集中注意力。
損傷修復力 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人類對自然節律的適應性表現。按時進入休息狀態的大腦,會啟動自我修復機制,清除大腦中的垃圾、修復損害等。睡前或熬夜刷視頻,會干擾正常生物節律,影響正常的內分泌過程。有些人看短視頻時會習慣性吃零食,加上久坐不動,易消化不良,導致脂肪堆積。長期盯著手機屏幕,會讓眼睛產生干澀、疼痛等癥狀,誘發干眼癥,并導致視力下降。
削弱判斷力 短視頻大多數以單純的娛樂為目的,降低大腦深入思考和長時思考能力;帶有偏向性的推送,會讓用戶進入“信息繭房”,讓人更愿意相信自己想相信的東西,從而摒棄理性;短視頻中狂轟亂炸式的帶貨營銷,也可能讓人出現非理性、沖動性消費。
減少社交力 短視頻還會讓人將興趣集中于手機,沉迷于虛擬世界中的安全感,減少對真實世界探索的興趣,削弱人際交往的動力。這樣長期自我封閉,會加重內心矛盾和壓抑,容易產生心理問題。
影響思考力 短視頻中展現了不同階層和人群的生活,內容真假難辨,過度沉迷可導致“上行比較”的心理問題,即頻繁將自己的社會地位、能力與他人或群體進行比較,影響對自我的客觀認知,進而產生挫敗感、心理落差、不滿等情緒,可能導致焦慮和抑郁情緒。
當然,刷短視頻并非一無是處。西南大學心理學部應用心理系教授湯永隆表示,看視頻是大腦提取信息、加工認知的過程,內容指向性較強的、以傳播知識為目的的短視頻,信息量大,能在短時間內傳遞更多知識,對大腦來說利大于弊。例如,學生觀看10~15分鐘一集的視頻,學習趣味科普或解題思路,可提高知識獲取效率,帶來的就是正向刺激。
在科技飛速發展的數字時代,人們難以完全拋棄手機,回歸“原始”。專家表示,觀看短視頻應注意自控,合理、健康地使用手機前提是不影響正常人際交往和工作生活,避免將注意力單純地放在手機上,才能遠離短視頻成癮。
選擇優質內容 短視頻和手機中,不只有娛樂和社交,還包含了更多可利用的資源。對于兒童青少年來說,家長絕不能讓短視頻做“電子父母”,要多了解孩子的興趣和需求所在,科學引導孩子觀看積極向上、激發思考能力的視頻,可以共同制定一個觀看規則,讓孩子養成良好的習慣。
控制使用時長 成年人要主動有意識地控制使用時間。可以為短視頻應用設置不同的使用時間,比如每30分鐘就彈出提醒或自動退出,強制自己暫時休息、遠離手機。設置晚間就寢提醒,到某個時間點,手機就提示該睡覺了,防止過度沉迷。此外,還可以給自己“定規矩”,比如,睡前將手機放在臥室外,刷手機最晚不超過晚上12點,早上起床后絕對不刷視頻等。
規劃閑暇時間 讓自己忙起來,忘掉手機。比如優先安排待辦事項、做家務、運動等,完成之后,再看手機。不看手機的時候,盡量將手機放在視野之外,以減少被信息打斷的頻率。不論男女老少,都應放下手機,選擇運動、畫畫、園藝、閱讀等其他休閑活動,能幫助提高專注力,降低對短視頻的依賴。老人多與家人朋友面對面交流,多參與社區活動或興趣小組。
經常自我復盤 沉迷刷短視頻的人,可以統計一下每天刷視頻用掉了多少時間,有多少內容是能獲益的、記得住的,有多少是蜻蜓點水、過目就忘的,有多少是無意義甚至有害的內容。復盤之后就會發現,有多少時間白白浪費在刷短視頻上。
最后,專家提醒,如果發現自己或身邊的人存在短視頻成癮嚴重,并影響了日常的工作、學習而無法自我調整,建議到精神心理專科醫院就診,向擅長網絡成癮治療的專科醫生尋求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