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齒缺失不及時修復的危害有——
1.對余留牙齒的健康產生影響:在人體口腔當中,牙齒有著互相依靠的關系,如果缺失某一顆牙齒,會使得旁邊牙齒缺乏依靠,隨時間推移而出現松動脫落、空隙傾斜以及牙齒齲壞等現象。
2.牙齒的咬合關系出現錯亂:一顆牙齒的缺失可能導致鄰近的牙齒逐漸移位,使整體咬合關系紊亂。這種移動可能改變下頜位置,對顳下頜關節產生負面影響。同時,因缺牙側咀嚼功能降低,患者可能會形成只有一側咀嚼的習慣,進一步發展成顳下頜關節紊亂,同時也會影響患者面部美觀。
3.增加修復難度:在牙齒缺失之后,如果長時間處在缺牙的狀態當中,會出現對頜牙變長、鄰牙傾斜等情況,減小后續修復的空間而增加修復的難度。另外,牙槽骨沒有骨髓,在缺牙的部位會因為沒有咬合力量而發生萎縮,在增加修復難度的同時也影響著治療的效果。
4.增加胃腸疾病的發生幾率:通常情況下,經牙齒咀嚼嚼碎之后,食物方可進入到胃里面,在咀嚼過程中,食物與唾液進行了充分混合,這樣的食物到了胃腸道才能更好地被消化吸收。但如果牙齒缺失,不能充分地咀嚼嚼勁足、粗纖維等食物,這些食物會增加腸胃的負擔而增加胃腸疾病的發生率。
因此,在牙齒缺失后不要總想著拖、忍、扛,正確的做法是立即到正規的醫院就診,在明確了治療的方案之后及時實施修復,以降低其危害性。當前,針對缺失牙齒修復,以活動、固定、種植牙3種方式為主,不同修復方式有著不同的優缺點、適用的范疇,因此需要以患者具體狀況為根據,選擇更為適宜的方案。
1.活動修復:以基托對缺失牙床進行修復,在余留的牙齒上掛上樹脂牙。這一修復方法有著沒有創傷、價格偏低等優勢,可自行進行摘、戴。不過,在舒適度、美觀性、穩固性以及咀嚼效能等方面,此方法存在一定劣勢,且時間長的話還會對掛上假牙的健康牙產生損傷。
2.固定修復:以缺牙區域兩側的天然牙當作基牙進行橋體建立,在黏合劑的作用下將修復體固定到基牙,進而達成修復的目的。具體而言,通過磨小一圈缺失牙左右側牙齒的方式做出與牙齒形狀相同的“牙冠橋”,將修復體粘到被磨小基牙上,進而達到修復的目的。這一方法會磨小健康牙齒,缺牙區過長的話也會增加基牙的負擔,隨時間推移會損傷到兩側的基牙。不過,這一方法價格適中,有著較高的美觀性和較強的舒適度,且能夠保證咀嚼的效率。
3.種植牙修復:在缺牙部位植入純鈦材料的種植體,當牙槽骨、種植體穩固且充分地結合之后,于人工的牙根上完成牙冠修復的任務。近些年,隨種植技術發展,此修復方法能夠以患者的牙槽骨為根據進行即拔、即種,且費用逐漸降低,成為了修復缺失牙的首選方法。這一方法所用的種植體與人體組織有較好的相容性,因此有著不影響鄰牙、高舒適度、強美觀性以及較佳咀嚼效率等優點。不過,此方法需要相對較久的修復時間,所以對于伴隨糖尿病、高血壓和心臟病等疾病的群體,需要確保修復的時期處于病情穩定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