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痛,也被稱為癌性疼痛,通常由以下3個主要因素引起——
1.腫瘤直接引發的疼痛:這是由于腫瘤侵犯到身體的某個部位,如胸膜、腹膜、骨骼、肝臟或腦部等,導致相應的疼痛癥狀。例如,當乳腺腫瘤侵犯到腋窩淋巴結時,可能會引起患側上肢的疼痛。
2.治療腫瘤過程中產生的疼痛:這包括放療后的放射性口腔炎、神經炎、皮膚炎等,都可能導致疼痛。此外,放療和化療后,人體的免疫力可能會降低,容易產生帶狀皰疹,這也是疼痛的一個原因。
3.腫瘤間接引發的疼痛:這通常是由于腫瘤晚期患者長期臥床,導致的褥瘡等并發癥,進而引發疼痛。
除了上述常見的原因,還可能存在其他因素導致的疼痛,如繼發性感染、病情惡化、腫瘤膨脹后造成空腔臟器阻塞等。
因此,如果您感到任何不適,建議及時到醫院進行檢查,并根據醫生的建議進行合理的疼痛干預。目前,臨床常用的癌痛干預手段主要有以下幾種——
1.藥物干預:藥物治療是控制癌癥疼痛的主要手段。根據疼痛程度的不同,醫生會開具相應的止痛藥物。比如,對乙酰氨基酚片、布洛芬緩釋膠囊、雙氯芬酸鈉腸溶片、塞來昔布膠囊等非甾體抗炎藥,適用于疼痛程度較輕的患者;鹽酸布桂嗪注射液、鹽酸曲馬多片、復方磷酸可待因片等弱阿片類止痛藥,適用于服用非甾體抗炎藥不能緩解疼痛的患者;強阿片類止痛藥,如芬太尼透皮貼劑、鹽酸嗎啡注射液等,則適用于疼痛程度較重的患者,這種患者一般都是處于癌癥中晚期,強烈的疼痛感已經影響到正常的生活和睡眠。患者需遵醫囑,按時按量服用,以達到最佳的止痛效果。同時,針對化療藥物引起的神經病變,可使用抗抑郁藥、抗驚厥藥等藥物進行緩解。
2.物理治療:物理治療是通過非藥物手段來緩解疼痛的方法,如冷敷、熱敷、按摩、針灸等。這些方法可以幫助患者放松肌肉,減輕疼痛感。此外,物理治療還可以改善患者的睡眠質量,提高生活質量。
3.心理干預:癌癥患者在面對疾病時,往往會產生焦慮、抑郁等心理問題,這些心理問題會加重疼痛感。因此,心理干預在癌癥疼痛管理中具有重要意義。心理咨詢、心理疏導、認知行為療法等心理治療方法,可以幫助患者調整心態,減輕疼痛感。患者家屬也要盡量為其創造舒適的休養環境,多與其進行交流,并適當給予語言、肢體支持,減少患者對疾病的恐懼。此外,癌癥患者還可以通過聽音樂、冥想、深呼吸等方式來轉移注意力,讓身心得到放松,進而緩解疼痛。
4.康復鍛煉:可視病情和個人體力情況,進行太極拳、散步、慢跑、騎自行車等運動,以增強機體功能,改善局部血液循環,促進身心放松,使疼痛得到緩解。對于病情較為嚴重的患者,可以在床上做肢體運動和翻身動作,或由家屬協助進行被動運動。
5.調整生活方式:癌癥患者在治療過程中,需要調整自己的生活方式,以適應身體的變化。保持良好的作息習慣,保證充足的睡眠,進行適當的鍛煉,保持飲食均衡,這些都有助于減輕疼痛感,提高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