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骨骨折是一種在間接或直接暴力作用下發生的一種骨折情況,比如跌倒、撞擊等,也有部分患者因骨髓炎、腫瘤等原因造成骨質受損,即便是輕微的外力作用下,也會發生骨折。常見的股骨骨折類型主要有股骨頸、股骨干、股骨轉子間骨折,恢復速度比較慢,患者一般需要制動休息,所以護理是非常關鍵的。中醫講究整體調養,在股骨骨折后的護理方面有很多獨特的見解,并能起到較好的康復效果。
1.患者出院后需平臥2~4周,保持雙腿外展中立位,屈膝15°,坐姿不能高于45°。
2.通過對患肢循環、運動和感覺的監測,注意患肢有沒有水腫、痛覺加重,及時察覺,并在床上用枕墊保持外展姿勢,防止發生滑動。
3.一般手術結束后10~14天可以拆除縫線,一星期以后可以借助拐杖和輔助器具下床,需要有家人陪同,避免摔倒。在手術后1個星期,髖屈曲不能超過60°,8個星期內不能超過90°。術后3周應開始活動關節,配合按摩和理療。
4.手術后2個月內盡量不要做容易引起脫位的姿勢,包括髖內翻、內旋和半屈位等。平時要盡量不要從髖內收姿勢直接站立,盡量不要將身子傾斜到術側去拿東西,不要蹺二郎腿、彎腰。
5.術后3個月之內不能讓患肢完全負重,也不能用患肢獨自站立,還要避免跑步、跳廣場舞等需要進行大幅度、劇烈活動的重體力活動。
6.在運動過程中,不要進行手法牽引,也不要對骨折部位進行被動按摩,要逐步進行,活動范圍逐步增加。
起居方面,患者居家休養期間必須避風寒,及時增減衣物。如果患者感到疼痛嚴重,應臥床休息。有腎陰虛證的患者,室內溫度應當稍微低一些,保持涼爽、濕潤;腎陽虛患者最好居住在朝陽的居室。
飲食方面,患者在術后恢復的過程中要講究飲食規律,在發生骨折的初期,飲食要以清淡為主,可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還有牛奶、瘦肉、雞蛋等豐富的蛋白質。在骨折恢復的中期,可以選擇豬肝、排骨、雞湯等具有一定營養價值的食物。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患者要注意合理的膳食結構,不要盲目補充鈣質,還要多喝水,這樣可以輔助排便,預防便秘。
另外,患者也可以在醫生的指導下口服活血化淤、行氣止痛的中藥湯劑進行調理。對于氣滯血淤型患者,局部畸形、腫脹、疼痛比較嚴重,可以少食多餐,多食用新鮮蔬菜,避免濕熱;對于氣血不足型患者,骨折恢復中期容易感到倦怠無力,可以服用動物腎臟、骨頭湯等;對于陽虛濕重型患者,多見于骨折恢復末期,患者體虛更為嚴重,筋肉無力,可食用高熱量、補肝腎的食物。
情志方面,很多患者在股骨骨折后,因恢復時間較長,會產生抑郁、焦慮的心情,且暴躁易怒。家屬應當向患者介紹本病的發展和轉歸,提升患者的依從性。對于長期抑郁、焦慮難以緩解的患者,還可以給患者喝一些代茶飲,如柴胡白芍陳皮茶,各取3g,用開水沖泡,每天飲用3~5杯。此代茶飲能夠疏散邪氣、養血止痛,對于消化不良、脾氣暴躁、食欲不振的患者來說,效果較為理想。
中醫針灸通過刺激特定穴位,調節氣血運行,促進續接,疏通局部血淤,緩解疼痛腫脹。骨折術后行針灸,主要以中醫氣血學說、腎主骨學說為理論基礎,選穴時注重局部與整體相協調,如股骨粗隆間骨折,可以取股骨大結節周圍血海穴對疼痛進行緩解。
這里所說的推拿按摩,并不是在骨折患處實施,而是以緩解疼痛、疏通經絡、促進氣血運行為主要目的其他部位的推拿按摩。推拿手法主要選擇按揉,不可采用蠻力,否則極有可能造成骨折移位或者局部的二次受傷。在股骨骨折術后的恢復期,一些患者可能存在肌肉萎縮、關節活動障礙或疼痛,可采用推拿按摩方法進行護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