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鏡檢查需要一個清晰的視野以便醫生能夠觀察消化道內壁并進行任何必要的治療,所以需要清空腸道方便檢查。通常在檢查前1~2天開始,醫生會要求患者遵循無固態食物的清流質飲食,例如水、果汁(無果肉)、清湯和冰棒。檢查前一晚,患者會被要求服用一種或兩種清腸藥,如聚乙二醇電解質溶液或硫酸鎂溶液,這些藥物能幫助排出大腸內的水分和糞便。根據醫生的指示,在服用清腸藥物期間,需要大量飲水來保持身體水分平衡。一些藥物,特別是鐵劑或含有金屬成分的補充劑,會影響清腸效果,需要在檢查前停用。在清腸過程中,患者應隨時排便,直到排出的糞便是清水樣為止,這表示腸道已準備好接受檢查。如果在準備過程中有任何疑問或不適,如惡心、嘔吐、嚴重腹痛等,應及時與醫生聯系。
某些藥物會增加出血風險或者影響檢查過程,所以要在檢查前停用。華法林、肝素、新型口服抗凝藥(NOACs,如達比加群、利伐沙班等)抗凝藥物,它們可以增加出血風險,需要在檢查前停用或臨時轉換為其他替代療法;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抗血小板藥物,會增加出血風險,需要在檢查前暫停;布洛芬、萘普生等非甾體抗炎藥,長期或高劑量使用會引起消化道潰瘍,增加出血風險;進行內鏡檢查前要對患者服用的抗高血壓藥物需要調整,以免在檢查當天出現低血壓;胃腸動力藥、鐵劑等藥物在檢查前需要進行停用或調整。
無痛內鏡檢查采用的是靜脈麻醉,也被稱為“鎮靜”或“輕度麻醉”,這可以幫助患者在整個過程中保持舒適和無意識。有些簡單的檢查不需要全身麻醉,只使用局部麻醉或無麻醉,但這通常取決于患者的耐受度和醫生的建議。為了安全進行麻醉,患者通常需要在檢查前6~8小時內禁食,包括水和所有飲料,減少麻醉過程中嘔吐和誤吸的風險。由于靜脈麻醉會使患者在檢查后一段時間內感到昏昏欲睡,所以需要有人陪伴患者回家,并在家中照顧他們至少24小時。如果患者對任何麻醉藥物有過敏反應或者之前有過不良反應,必須提前告知醫生。檢查后,患者需要在恢復室觀察一段時間,直到麻醉效果消退且身體狀態穩定。患者在家休息,要避免進行需要集中注意力或危險活動,如駕駛、操作重型機械等,直到完全清醒。看護人員還要注意觀察任何異常癥狀,如持續的喉嚨疼痛、胸悶或呼吸困難,這些可能是麻醉并發癥的跡象,應及時就醫。
檢查后患者需要休息,特別是在接受了鎮靜或麻醉的情況下,需要確保有足夠的時間來完全清醒。在檢查后最初的幾個小時內,醫護人員會建議患者先吃一些清淡的食物,如白面包、煮熟的蔬菜、瘦肉等,避免油膩、辛辣或刺激性食物,隨著身體的恢復,逐漸過渡到正常的飲食。醫護人員還要隨時監測患者是否有新的出血跡象,如黑便、嘔血、頭暈、乏力等,若出現這些癥狀應立即就醫。在檢查后的第一天患者要避免劇烈運動或重體力勞動,以免對消化道造成額外壓力。患者要按照醫生的指示繼續或重新開始任何已經停用的藥物,尤其是抗凝藥或抗血小板藥,這些需要在檢查后重新調整,遵循醫生的隨訪計劃,需要進一步的檢查或治療。如果患者出現發熱、劇烈腹痛、持續惡心嘔吐或其他不尋常的癥狀,應及時聯系醫療團隊,患者還要保持良好的水分攝入,有助于身體的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