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盡管無痛胃腸鏡檢查的普及率不斷上升,但部分民眾對其仍存在認知上的誤區,誤以為該檢查僅僅涉及簡單的注射麻醉后便可輕松完成,無需過多關注或準備。那么,無痛胃腸鏡檢查是否真如部分人所想象的那樣簡單呢?答案顯然是否定的。接下來,我們將通過問答方式認識無痛胃腸鏡檢查的真實面貌,旨在消除公眾的誤解,讓更多人了解并接受這一安全、有效的檢查方式。
胃腸鏡檢查是指通過胃鏡、腸鏡經口或者肛門對食管、胃、十二指腸、結腸、直腸等進行檢查,能夠直接診斷胃腸道黏膜有無炎癥、潰瘍、糜爛、息肉、腫瘤等情況。另外,還可以對胃腸道黏膜病變取活檢后進行組織病理學檢查及對病變部位進行內鏡下治療。
臨床上,出現以下情況時需要做胃腸鏡檢查:近期有腹脹、疼痛、惡心嘔吐、反酸、胃灼熱等不適,經休息及服藥無法緩解者;出現體重減輕、貧血、黑便者;既往有胃腸道疾病需要定期復查者;有腸癌、家族性息肉病等家族史的人群。
無痛胃腸鏡是指在傳統胃腸鏡基礎上,經靜脈注射起效快、有效時間短、作用確切的麻醉藥物,讓人短暫地進入深度鎮靜的麻醉狀態,在患者睡著的情況下進行檢查及有創操作。無痛胃腸鏡真正做到了無痛苦、創傷小、時間短、更精確安全、舒適。
無痛胃腸鏡的適應癥主要包括:存在上消化道癥狀(如燒心、吞咽困難、上腹痛、嘔吐等),懷疑有食管、胃、十二指腸病變,臨床需要確診者;已確診的上消化道病變,如消化性潰瘍、食管癌、胃癌等疾病治療后需要隨訪或觀察療效者;消化道出血,病因及部位不明者;影像學檢查發現上消化道病變,需要明確性質者;上消化道異物者;需要進行內鏡下治療者,如食管胃底靜脈曲張行套扎或注射硬化劑治療,胃早癌行內鏡下黏膜剝離術(ESD)等;胃癌家族史及其他胃癌高危人群;存在幽門螺桿菌感染,需要明確是否有胃黏膜病變者,或者需要進行幽門螺桿菌培養及藥物敏感性試驗以指導治療者。
在進行無痛胃腸鏡前,麻醉醫生會對患者的情況進行評估,存在以下情況者建議慎用或者禁用無痛:有明確的麻醉藥物過敏史;嚴重鼾癥及過度肥胖者;氣道高反應者(呼吸道感染、哮喘急性發作期等);頭頸部接受過放療或者張口困難者;高血壓、心臟病、心律失常、腦血管疾病等未經規范診治、病情不穩定者;嚴重呼吸功能障礙、肝腎功能受損者。
(1)消除痛苦和恐懼。患者在檢查、治療過程中處于麻醉狀態,因此不會有任何不舒服的感覺,尤其適合那些對胃腸鏡檢查有恐懼、精神緊張的患者。這種無痛體驗讓患者更容易接受檢查,避免了因恐懼而拒絕檢查的情況。
(2)檢查時間短。在無痛條件下,患者能更好地配合檢查和治療,從而縮短了整個檢查過程的時間。通常,無痛胃腸鏡檢查從開始到結束只需幾分鐘到幾十分鐘不等,大大提高了檢查效率。
(3)診斷更準確。無痛胃腸鏡采用高清晰度、高分辨率的設備,能夠更清晰地觀察到胃腸道內的病變情況。同時,由于患者在檢查過程中處于無痛狀態,減少了體動和干擾,使得醫生能夠更仔細地觀察每一個細微的病灶,從而提高了診斷的準確性。另外,部分無痛胃腸鏡還具有放大功能,可以進一步增加診斷的準確性,尤其對于微小病變甚至黏膜層的病變具有更高的診斷率。
(4)微創治療。在無痛條件下,醫生可以利用電子胃腸鏡對消化道出血、息肉、潰瘍狹窄等病變進行多項微創治療,避免了傳統手術的開刀之苦,減輕了患者的痛苦和恢復時間。
(5)安全性高。無痛胃腸鏡檢查過程中,麻醉醫師會全程進行生命體征的監測,確保患者的安全。同時,檢查設備也具備高度的安全性和穩定性,進一步降低了并發癥的發生風險。
(6)并發癥少。無痛胃腸鏡通過藥物引起中樞抑制,使患者處于安靜狀態,降低了應激反應和緊張情緒,從而減少了因緊張、恐懼和不合作引起的并發癥,如心血管系統意外、腸痙攣、出血、穿孔等。
(1)完善檢查:空腹進行肝腎功能、乙肝五項、梅毒艾滋篩查、凝血四項、血常規、心電圖、胸片等術前常規檢查。進行麻醉評估,簽署麻醉及檢查同意書,并聽從醫生安排,做好檢查前的各項準備。
(2)飲食準備:檢查前一日飲食宜清淡,避免食用高纖維、易產生氣體的食物,如豆類、蔬菜、水果等,同時避免飲用含有咖啡因的飲料,如咖啡、茶等。檢查前一日晚餐后應禁食,通常要求禁食8小時以上,禁飲水4小時以上,前一晚8點后應避免進食,特別是難以消化的食物。高血壓患者檢查當日清晨,可少量飲水送服降壓藥;糖尿病患者應暫停使用降糖藥和胰島素,具體需遵醫囑。
(3)腸道清潔:腸鏡檢查前需進行腸道準備,按醫囑服用瀉藥或進行灌腸,以排空腸道內的糞便和氣體。口服藥物清潔腸道者,服藥后要多飲水,直至排出的大便呈清水或淡黃色、無糞渣,為最佳的腸道清潔效果。
(4)其他準備:檢查前需排空膀胱,去掉活動假牙、首飾等可能干擾檢查或造成誤吞的物品。穿著寬松舒適的衣服,避免穿戴過于緊身的衣物。如有服用抗凝、抗血小板藥物的患者,需提前告知醫生,以便醫生評估是否需要停藥或調整劑量。
(1)心理準備:患者在做無痛胃腸鏡檢查前,應保持樂觀情緒,避免焦慮,注意睡眠,以良好的心態迎接檢查。
(2)家屬陪同:由于無痛胃腸鏡是通過靜脈麻醉,檢查結束后恢復清醒狀態需要一定時間,患者可能處于類似醉酒狀態,無法自行行走,因此需要家屬陪同,并在檢查室休息半小時左右,無異常后方可離開。
(3)交通與工作安排:檢查當天不能開車,不能做需要高度精力集中的工作或高空作業,以防發生意外。
(4)觀察與復診:檢查后需注意觀察身體狀況,如有不適應及時就醫。同時,根據檢查結果,可能需要進一步的治療或復診,患者應遵醫囑進行。
(5)飲食調整:檢查后飲食應從少量清淡流質開始,逐漸增量,以不表現出胃脹痛、惡心或嘔吐為原則。具體飲食調整需遵醫囑。
總之,無痛胃腸鏡是一種安全、有效、舒適的檢查方法,能夠幫助患者及時發現和治療胃腸疾病。然而,患者在接受無痛胃腸鏡檢查前需充分了解相關知識并遵循醫生的建議和指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