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吐奶的原因有——
1.新生兒肌肉控制不完全:一般情況下,寶寶吐奶主要是由于寶寶的胃腸道與口腔的肌肉控制功能不完善,再加上寶寶在喝奶后平躺姿勢的影響,奶汁容易從食道中反流,導致新生兒吐奶。
2.喂奶量過多:有些寶寶的食量較大,每日進食次數較多,加上給寶寶使用的奶瓶奶孔較大,造成寶寶吃奶過度,過多的奶量會使寶寶出現吐奶。
3.感冒咳嗽容易吐奶:寶寶在感冒時會表現出惡心反胃的情況,吐奶也比正常情況下嚴重。家長要特別注意,及時帶寶寶接受治療,避免影響寶寶的健康。
4.幽門狹窄:幽門主要是指胃與十二指腸相連的部分。15天左右的新生兒出現幽門狹窄時,癥狀會逐漸明顯,出現邊喂邊吐的情況。寶寶在吐完之后,又會產生饑餓感,再次喂奶之后會出現噴射狀的嘔吐。
5.先天性因素的影響:正常情況下,新生兒吐奶屬于正常生理現象。但若寶寶存在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其出現吐奶癥狀時,家長要引起重視。比如食道閉鎖、先天性巨結腸等,都會使乳汁無法送入胃中,從而導致寶寶出現吐奶的情況。
此外,喂奶前寶寶長時間哭鬧、頻繁更換奶的種類、過敏等因素也可導致吐奶。
家長要了解更多寶寶吐奶的知識,分辨寶寶吐奶的原因是生理因素還是病理因素。寶寶因生理因素而產生的吐奶屬于正常現象,家長不要過度緊張,在喂奶時可以選擇正確的喂奶姿勢,避免過度喂奶,控制喂奶的速度,在寶寶喝完奶之后進行拍背,均能幫助寶寶改善吐奶現象。
選擇正確的喂奶姿勢 新生兒在喂奶過程中,不當的抱持姿勢可能會導致嘔吐現象,這在嬰兒中相對普遍。為最大限度地減少嘔吐物流入呼吸道造成的風險,家長們應選擇適宜的抱持方式,比如將嬰兒安置在小角度的斜坡上,頭部位置略高于腳部,這種姿勢有助于預防嘔吐物的誤吸,從而降低呼吸道阻塞的可能性。對于有胃食管反流癥狀的嬰兒,家長們可以嘗試讓孩子處于趴臥姿勢。這種姿勢不僅有助于胃內容物的排空,減少反流頻率,而且還能預防嘔吐物的誤吸,有效緩解寶寶的不適和哭鬧。
避免過度喂奶 過量哺乳有時會導致寶寶出現反流現象。為防止這一情況,家長們應當考慮采取分次哺乳的策略,即通過增加哺乳頻率但減少每次的量來滿足寶寶的營養需求。此外,母乳喂養也是一個理想的選擇,因為它通常能更好地適應寶寶的自然需求,從而減少過量喂養的風險。通過這種方式,家長們可以有效降低寶寶因過量攝入奶水而出現不適的可能性,同時也有助于寶寶更健康地成長。
控制喂奶速度 喂奶前注意觀察寶寶的情緒,情緒激動時不宜喂奶,應待其情緒穩定后再進行。若使用奶瓶喂奶,家長要適當地控制喂奶速度。比如,喂奶30毫升左右,停止幾分鐘。邊喂奶邊為寶寶拍背,既能排出寶寶胃內的空氣,又能有效控制喂奶的速度。為防止新生兒吐奶,家長可以選擇奶孔較小的奶嘴,避免過度喂奶的情況。
喂奶后的安撫 寶寶在吃飽之后,因打嗝會出現吐奶。家長應為寶寶拍背,將寶寶豎起,排出寶寶吸入的氣體。若寶寶在吃奶之后不打嗝,家長要幫助寶寶坐立,利用枕頭適當墊高寶寶頭部,使寶寶左側躺下,加快胃部空氣排出的速度。
若寶寶頻繁吐奶且伴有其他癥狀,應考慮是病理因素引起的,家長要及時帶寶寶進行醫療檢查,確定原因并采取適當的治療方式,以幫助寶寶恢復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