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干凈整潔的鄉村小徑旁,野花點點,綠意盎然;錯落有致的農家庭院中,果蔬滿園,雞犬相聞;農忙時節的田間地頭,村民們辛勤勞作,滿臉都是收獲的喜悅……一幅和美愜意的鄉村振興畫卷在撫順縣峽河鄉三家子村徐徐展開。
近年來,三家子村黨支部緊緊圍繞鄉村振興戰略,積極探索黨建引領鄉村治理“三+”模式,推動黨建與鄉村治理深度融合,不僅讓村民的腰包鼓了起來,還形成了鄉風文明、產業興旺、黨群攜手、治理有效的良好局面。村黨支部先后獲得“遼寧省先進基層黨組織”“遼寧省黨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示范點”等稱號,走出了一條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新路。
“黨建+產業”
讓村民腰包鼓起來
“過去,村民幾乎只靠打工、種大田作物、養蠶維持生計,生活不富裕。”作為土生土長的三家子村人,鄧玉國將村民的苦日子看在眼里,記在心頭。2013年,面對村民收入單一、生活水平不高的現狀,時任村黨支部書記鄧玉國下定決心,要帶著村民過上好日子。村黨支部經多次研究討論、多方調研學習,確定了以食用菌種植為主的生產方向。鄧玉國帶頭創辦撫順縣普惠食用菌種植專業合作社,選菌種、做菌棒、打孔噴淋……當年就獲利10萬余元。這一舉措,不僅打破了傳統農業的束縛,更為三家子村注入了干事創業動力。在黨員的示范帶動下,村民從最初的觀望到積極參與,合作社規模迅速擴大,木耳產業逐漸成為村里的支柱產業。
2018年,村黨支部爭取到上級扶持資金200萬元,這筆資金的投入讓合作社如虎添翼。木耳生產基地擴展至170畝,年生產菌包200萬袋,年銷售收入達600萬元,村集體年收益也穩步增長至13萬元。
為進一步提升整體致富能力,三家子村結合“黨群共同致富”活動,讓“先富”帶“后富”,劃定黨群共富責任區,黨員致富骨干與農戶結對幫扶,從技術支持到市場對接,全方位助力村民增收致富。村民王大姐說:“村干部帶著大家一起搞經營,解決了全村婦女的就業問題,我們再也不用外出打工了,現在一個月就能賺3000多元。”
如今,黑木耳產業已成為三家子村的一張亮麗名片,有效帶動了本村經濟發展,同時也為周邊地區提供了可借鑒的鄉村振興發展模式。
“黨組織+網格”
讓治理效能升起來
隨著產業的不斷發展,三家子村面臨著新的治理挑戰。村黨支部深知鄉村振興不僅要有經濟基礎,還要有穩固的治理基石。于是,三家子村結合人口規模、經濟條件等村情實際,科學劃分6個綜合網格,構建“村黨支部—網格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組織架構,打造“網格吹哨、各方報到”的服務機制,讓群眾的問題能夠第一時間得到解決,累計解決群眾問題訴求1000余件,實現了基層治理的精細化、高效化。
三家子村通過建立“兩圖、兩群、兩臺賬”,即網格架構圖、網格平面圖,網格員工作群、網格微信群,民情臺賬、辦實事臺賬,暢通了信息上傳下達渠道,將網格打造成為發現安全隱患、化解矛盾糾紛、宣傳政策法規、服務人民群眾的前沿陣地。“三心三事”工作法的提出和“黨群議事日”的設立,形成了“收集—匯總—反饋—評價”閉環響應路徑。同時,為了織密“服務網”,提高服務質量,調動更多黨員參與鄉村治理,三家子村還打造了“鄰里服務站”,按照地理位置劃片分段,構建“10分鐘服務圈”,將網格服務的各項要素向站點匯聚,推動“服務站”成為黨員群眾的“議事站”、志愿服務的“連心站”,打通了服務群眾“最后一公里”。
網格員崔思澤每天都在村里穿梭。他笑著說:“我們的網格,就像一張大網,把每個村民的需求都‘網’住了,大事小事都能及時解決。”這樣的治理模式,讓三家子村的矛盾少了,和諧多了。
“黨員+服務”
讓村民心房暖起來
在三家子村,黨員不僅是產業發展的排頭兵,更是服務群眾的貼心人。三家子村村內老弱群體較多,村黨支部堅持推動“我為群眾辦實事”常態化,依托三級便民服務體系,為需要幫助的村民提供“幫辦代辦”服務,讓群眾辦事不再難。
“以前我們老百姓辦點事,跑斷腿磨破嘴也不一定能辦明白。現在手機掃一掃二維碼,辦事流程一清二楚。我通過掃二維碼申請了特困救助,很快就有了答復。村里給我新建了50平方米的彩鋼房,現在不愁吃不愁喝。”低保戶張洪申對村黨支部的做法贊不絕口。2022年,三家子村成為“為民服務‘碼上行’、群眾關切‘馬上行’”活動試點村,村里精選梳理日常使用率最高、涉及群眾切身利益的39類政務事項,分類制作成二維碼,粘貼在村部活動廣場醒目處,村民想辦什么事,用手機一掃,流程一目了然。村里還為年齡大的村民準備了“一次性告知單”,村民只要對照告知單將材料準備齊全,交給村里的辦事員,就可以由辦事員全程協助辦理。
“我們現在已經和縣政務服務大廳聯網,全縣通辦業務達21項。老百姓將材料準備好后,我們在村里錄入相關信息,通過網上的政務平臺提交給縣政務服務大廳審批,一些事項十幾分鐘就可以辦理完畢。”村辦事員鄧斌說。目前,三家子村真正實現了從“出門辦事難”到“辦事不出屯”的轉變。今年年初以來,累計為群眾辦理服務事項200余件。
為充分調動黨員參與志愿服務的主動性,村黨支部組織實施黨員“紅心積分制”,從化解鄰里矛盾到日常幫扶,從治安巡邏到環境整治,黨員提供的志愿服務被詳細記錄在冊并轉化為積分,黨員可憑積分兌換各種物品。這一舉措不但激發了黨員的參與熱情,還帶動了群眾積極參與基層治理,使三家子村形成黨群互動、共治共享的良好局面。
產業興旺了,環境變美了,人心更齊了……在黨建引領“三+”模式下,三家子村煥發出了勃勃生機與活力,村黨支部帶領村民在這片充滿希望的土地上,共同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