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健康是人類生活中最寶貴的財富之一。高職學生的健康狀況不僅對個人的幸福和發展起到關鍵作用,還在一定程度上影響社會進步和國家建設。本文旨在探討高職學生健康現狀,以及健康的影響因素,為提高高職學生的健康素養提供參考和建議。
一、高職學生健康管理的意義
高職學生有學業、人際關系和未來職業規劃等方面的壓力,如何面對和解決這些壓力,是值得研究的一個課題。研究中發現,高職學生的身體、心理、社交等方面的健康水平直接影響到個體的學習、生活和未來發展。身體健康直接關系到高職學生的認知能力、專注力和記憶力。心理健康有助于更好地應對各種挑戰,減輕焦慮和抑郁情緒,提高生活質量。健康的生活方式有助于形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習慣,增強自信心,使高職學生更愿意參與社交活動,建立積極的社交關系。這對未來的職業發展至關重要。
高職學生健康狀況不僅關系到他們個人的發展和幸福感,也與國家和社會的整體繁榮息息相關。高職學生是國家未來技能型人才的中堅力量,他們的身心健康狀況將直接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發展。身體健康有助于提高高職學生思維敏捷性和創造性,讓他們在技能和創新領域取得更顯著的成就,推動科技創新和社會進步。
二、高職學生的健康現狀
近5 年來,經過對4716 名高職學生的跟蹤調查,筆者發現,高職學生的身體素質出現了明顯下滑的趨勢:第一,熬夜的比例明顯上升,絕大部分學生有熬夜習慣,身體的免疫力明顯下降,身體出現了各種不適或潛在的問題。第二,具有明顯抑郁表征的學生數量明顯增多。第三,出現了性病的個例。詳情如下表:
三、高職學生健康的影響因素
保持健康對高職學生的學業表現、生活質量、未來職業、社交關系等方面都有深遠意義。影響高職學生健康的因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健康理念
在高職學生的健康理念中,存在一些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影響他們的生活方式和健康狀況。
一是缺乏對健康的了解。高職學生的年齡一般是18 ~ 21 歲,處于人生健康的青春活力期。但不少高職學生對健康的重要性缺乏深刻的認識。
二是忽視心理健康。高職學生對情緒管理和心理壓力缺乏有效的處理方式,容易產生情緒問題,進而影響身體和心理健康。
三是社交媒體與自我比較。社交媒體的普及可能使一些高職學生陷入自我比較的陷阱,產生對身體形象不滿、自卑等問題,進而影響到他們的健康理念。
四是缺乏健康教育。有些高職學生可能缺乏關于健康生活方式的知識,缺乏科學的健康觀念,導致他們難以制訂出合理的健康計劃。
(二)個人生活方式
當代高職學生的生活方式存在一些常見問題,這些問題可能對他們的健康和發展產生負面影響:一是不良的飲食習慣。高職學生可能因為時間緊張或缺乏健康飲食知識,更傾向于選擇速食或高熱量低營養的食物,導致營養不均衡。
二是不規律的作息時間。缺乏充足睡眠會導致疲勞、注意力不集中和身體不適。高職學生可能因為學業壓力或社交活動而導致作息不規律,對生理節律產生負面影響。
三是缺乏運動和體育鍛煉。長時間的學習或電腦游戲使得很多高職學生缺乏運動和體育鍛煉。或者鍛煉時間不科學,影響了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行。
四是心理健康問題。學業壓力、社交壓力、未來就業等問題可能導致高職學生出現焦慮、抑郁等心理健康問題。缺乏有效的心理壓力釋放和情緒管理方法可能對他們的健康產生不利影響。
五是過度使用電子設備。高職學生普遍對電子設備如手機、電腦等過度依賴,長時間使用這些設備可能導致眼睛疲勞、頸椎問題以及影響睡眠質量。
六是不良的社交和人際關系。有些高職學生可能因為社交焦慮、過度沉迷于虛擬社交網絡等問題而出現人際關系不良現象,導致孤獨感和心理健康問題。
(三)社會環境
社會環境可以對高職學生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以下是一些可能存在的影響因素:
一是社會對不健康生活方式的宣傳和傳播會給高職學生健康帶來負面影響。比如社交媒體上的一些熱點會涉及不良的飲食習慣,影響高職學生的健康決策。
二是就業市場的競爭壓力可能會對高職學生的身心健康產生不良影響。如擔心找不到滿意的工作、就業市場競爭激烈等。這些都可能增加高職學生的焦慮和壓力,對他們的健康產生負面影響。
三是社會對健康信息的傳播還不夠充分,對優質科普內容的宣傳力度和廣度不夠。
四、對策研究
盡管個人健康理念、生活方式、社會環境等都可能對高職學生的健康產生不良影響,但通過教育、倡導和支持,可以幫助他們建立積極的健康觀念,以應對相關的挑戰。學校、家庭和社會可以提供健康教育、心理支持和資源,從而幫助高職學生在不利的社會環境中維護和促進健康。
(一)樹立正確的健康意識
高職學生的健康理念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包括文化、社會環境、個人經歷等,家庭、學校和社會應該幫助高職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理念,多維度提高健康意識,促進高職學生健康和全面發展。
1. 普及全面健康意識
讓高職學生意識到健康不僅僅是身體健康,還包括心理健康、社交健康等多個方面。強調全面健康的重要性,只有身體、心理、社交各方面都健康才能獲得真正的幸福感。
2. 樹立預防為主的健康意識
高職學生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衛生的飲食習慣、積極的鍛煉習慣,預防慢性疾病的發生。
3. 形成自我負責意識
高職學生應有對自己的健康負有主要責任的意識,通過自我管理和自律來維護健康,包括有規律的作息、良好的飲食和積極的生活態度。
4. 維持身心平衡意識
高職學生在追求學業成功的同時,也需要注重心靈的寧靜,通過休息、娛樂、社交等方式保持身心平衡,與朋友、家人保持良好的關系。
(二)健康教育
高職學生的健康對于他們的學習和生活質量都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提高高職學生的健康素養,學校可以開設健康教育課程,包括營養教育、心理健康教育、運動和生活習慣培養,以提高學生的健康知識水平,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健康觀念;創建健康校園,包括提供健身設施、多樣化的飲食和心理健康支持;鼓勵學生參與體育鍛煉、社交活動和社會服務,提高社交能力,促進身心健康。
1. 開展多樣化的體育鍛煉活動
豐富體育鍛煉課程,增加體育課程的多樣性,包括羽毛球、籃球、游泳、瑜伽、八段錦、太極拳等不同項目,以滿足不同學生的興趣和需求。鼓勵學生參加體育比賽和俱樂部,培養他們的體育興趣,提高運動積極性。在校園內設立健身房,供學生自愿使用,同時專業教師可以為其提供專業指導和建議。
2. 強化健康教育
定期邀請專業醫生和健康教育專家來校園舉辦健康教育講座,教導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開展體驗式健康教育,組織學生參與健康生活方式的體驗活動,如烹飪rx2Oq4YibmWh2unrHZqlbA==健康餐、戶外運動等。設置健康教育課程,將健康教育納入學校課程體系,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更多的健康知識。
3. 飲食管理
校園食堂應提供多樣化的飲食選擇,包括蔬菜、水果、蛋白質和谷物,避免高糖、高油、高鹽食物。定期開展健康飲食宣傳活動,教育學生選擇健康的食物,實現飲食均衡。
4. 心理健康關懷
注重心理健康咨詢服務建設,建立心理健康中心,向學生提供心理咨詢服務,幫助他們解決學業和生活中的壓力和情感問題。開辦心理健康工作坊,鼓勵學生參與心理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培訓,教給學生情緒管理、壓力緩解等技能。
5. 建立體質健康檔案
為每位學生建立體質健康檔案,包括體檢數據、鍛煉記錄、飲食習慣等,以便更好地跟蹤和管理學生的健康狀況。
6. 定期體檢
定期進行全面的健康體檢,及時發現和處理潛在的健康問題。
7. 提供獎勵激勵措施
制訂體育鍛煉和健康素養獎勵計劃,鼓勵學生積極參與體育活動和健康教育。
8. 社交健康培養
開展社交活動和團隊合作項目,組織社交活動、志愿者服務等,促進學生積極參與社交和社會活動。提供社交沖突解決的培訓和指導,培養學生社交技能,幫助學生建立健康的人際關系。
通過實施這些方案,高職學校可以提高學生的體質健康素養,促進他們更健康、更積極地參與學習和社會活動,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生活質量。此外,學校還可以不斷評估和改進這些方案,以確保其長期有效。
(三)發揮中醫文化的作用
中醫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國粹之一,是中華民族文化的血脈能夠綿延五千年而不斷的守護者。注重中醫文化教育對高職學生的健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
1. 提升健康觀念
中醫與現代醫學的理念有一些不同,更強調身體的整體平衡和自然調節,注重預防和調理。引導高職學生學習中醫文化,能夠拓寬他們對健康的認知,了解身體的調節機制,形成更全面、綜合的健康觀念。
2. 調整生活方式
中醫的健康生活方式強調飲食、運動、精神調養等方面的平衡。通過學習中醫文化,高職學生可能會更加關注自己的生活方式,包括飲食習慣、作息規律和鍛煉等,從而提升整體健康水平。
3. 提高自我調理能力
中醫強調個體的自我調理能力,例如通過飲食、穴位、經絡等方式調整身體的平衡。高職學生學習這些知識,能幫助他們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進行自我保健和調理,減少一些常見的健康問題。
4. 關注心理健康
中醫注重身體和心理的統一,認為情緒狀態對健康有很大影響。中醫文化教育能夠幫助高職學生認識到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學會一些調節情緒的方法,從而減輕壓力和改善整體健康狀況。
五、結語
高職學生的健康不僅關乎他們個人的未來,也關系到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改善高職學生的健康狀況,需要學校、家庭和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加強健康教育、改善校園環境、提供心理健康支持和培養社交健康,幫助高職學生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心理素質,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幸福感,從而更好地迎接未來的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