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學校童聲合唱團為了完成階段性的比賽,通常選用四年級至六年級學生,本文主要對小學低年級階段多聲部合唱團所使用的方法及策略進行調研整理。低年級的孩子面對多聲部的合唱作品并沒有表現出恐懼或者難以接受,反之令他們非常感興趣。而面對這些低年段的孩子怎樣將較難的多聲部合唱變成有趣的、容易接受的活動,就需要老師用心去組織音樂教學內容,組織選擇教材內容、合理的教學設計等,給孩子們提供更加優質的教育,讓孩子們在快樂學習中享受合唱藝術帶來的無窮魅力。
【關鍵詞】“雙減” 小學合唱社團 童聲 訓練策略
中圖分類號:J60-05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3359(2024)12-0141-06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2021年7月24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文中指出:學校要制定課后服務實施方案,充分用好課后服務時間,為學有余力的學生拓展學習空間,開展豐富多彩的科普、文體、藝術、勞動、閱讀、興趣小組及社團活動。
根據目前小學的硬件和軟件設施條件限制,合理利用學校有限的教學資源,音樂類合唱社團自然成為學校最容易開展的社團之一。小學合唱社團在多元滲透背景下,到了一個很豐富的境界,有多重分類、多重行業。多元滲透指的是音樂基本元素中的音準,即:音高概念、節奏、感覺、發聲技巧,以及和聲等多元元素滲透于合唱訓練過程中。多角度多方向的歌唱活動為多聲部合唱做好鋪墊,并讓學生在愉悅有趣的氛圍中進行,以激發他們的興趣。給學生樹立正確良好的音樂審美觀,讓孩子正確地打開音樂大門,并讓學生在愉悅有趣的氛圍中進行,以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一、“雙減”政策給小學合唱社團帶來的機遇與挑戰
國家在“雙減”政策前后多次發布重要通知,如教育部2017年9月25日印發關于《中小學綜合實踐活動課程指導綱要》的通知,國務院辦公廳在2021年7月24日的文件通知等。兩份通知都指向中小學應該在學生課余時間開設各種社團,以豐富學生學習生活,促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通知還指出學校要利用校內校外資源,用課余時間開展各類興趣活動,培養學生的高尚情操。相關部門各種引導性的權威文件陸續發布,也給中小學教育指明方向,教育不僅是培養學生的成績,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人格,使學生成為一個健全的“人”。
面對小學合唱社團,最重要的是提高社團的教學質量。要提高家長、學生、學校領導對樂團的重視。通過對家長的訪談得知,有的家長認為學校開展社團會耽誤學生學習,占用學生的學習時間;有的家長擔心學生加入社團后,自控能力較弱,把過多精力投入到社團活動會影響文化成績。由于家長對社團的了解不夠全面,影響學生加入社團的積極性。通過對學生進行訪談,他們普遍認為社團就是課外學習,在這樣的一些因素影響下,學生在社團中很多是濫竽充數,對待樂團的學習不夠認真,從而嚴重影響社團的教學效果。隨著學生年級的增長,學習的任務也在不斷加重,學習的壓力也在不斷加大,參加社團的積極性也在逐漸下降,導致社團工作的開展成為惡性循環,從而影響社團的良性發展。
二、合唱社團的育人功能
合唱作為一門綜合藝術,能夠培養學生的縱向思維能力,同時還能培養學生的聽覺感知。合唱也是一門美育課程,能夠幫助學生建立正確的審美觀,培養學生增強審美意識。合唱還是一門靠集體共同努力才能完成的表演形式,有助于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與集體主義精神。
(一)培養音樂感知能力
音樂的感知能力在學生不同年齡階段會有不同的表現,低年級和高年級有著明顯的區別。如:在1—2年級段,大部分學生可以分辨出音的強弱和高低,具有簡單判別音樂是否好聽,同時在演唱中音準能夠達到較為準確的程度。小學3—4年級階段,對節奏感具有明顯的判斷能力,對二聲部合唱作品具有初步認識和聽辨能力。小學5—6年級階段,能夠基本認識和聽辨多聲部合唱作品,能夠判斷和感知音樂的情緒特征和情感變化。在不同階段對音樂的感知能力是隨著年齡的增加而不斷增長起來的,通過合唱社團訓練,能夠幫助學生建立音樂作品表達中各類音樂元素,建立正確的歌唱概念和聲音概念,從而提高了學生的音樂表現能力與感知能力。
(二)培養縱向思維能力
學生在音樂中的縱向思維能力指的是學生對多聲部音樂的感知能力。音樂縱向思維能力直接影響學生對合唱藝術的認知,對合唱作品中各聲部的聽覺能力是學生合唱音樂素養最為重要的部分,也是培養學生多聲部聽覺的重要演唱形式。縱觀目前學生在校所接受的學校音樂教育教材,以及社會音樂氛圍的感染,基本以單聲部內容為主,更加注重旋律的演唱與節奏的感知,以及音樂情感的體驗。而學校合唱社團演唱的作品大多為多聲部演唱形式,恰好是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的補充和拓展,是培養學生縱向音樂思維能力的有效途徑。
(三)增強學生的團隊精神
團隊意識和團隊合作精神是人們在當今社會中的一種最為重要的品質。合唱團作為一種合作式的音樂實踐活動,特別強調相互配合,演唱中相互聆聽、聲部相互協調,是一種特別注重合作的音樂藝術。既需要培養個性彰顯,也需要培養共性存在,不斷調整自己的演唱風格與音量的大小等,讓自己的聲音融入集體,讓整個合唱作品形成一個完美的整體,展現出團結、協作與默契的精神,將音樂的力量發揮到極致。通過合唱團排練,更加能夠體會集體智慧與團隊精神力量。在這個過程中,學生的團隊精神得到提升,同時還增強了學生集體意識。
(四)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美”在生活中無處不在。每個人天生都具有一定的審美能力,先天具有一定審美品質固然重要,但要讓自己的潛能得到最大的挖掘卻離不開后天培養,后天的培養在成長過程中同樣具有關鍵性作用。音樂屬于美育課程的一門重要學科,而合唱又屬于音樂美育過程中一項最為重要的美育途徑。合唱作品展現的是聲音美、和聲美,而合唱藝術本身是一種和諧之美,眾多聲音匯聚一堂,相互交織,卻又不失各自特色,如同一幅色彩斑斕的畫卷。合唱是一種審美教育載體,通過合唱,學生可以感覺到音樂的和諧與美感,培養學生熱愛美、展現美、欣賞美、創造美的能力,能夠培養學生全方位的審美能力。
三、小學低年級段合唱社團教學現狀
合唱社團是中小學最為常見的社團之一,其組織相對容易,每個人又自帶人聲“樂器”。筆者以所在黔南州都勻市第一小學、都勻市第二小學、都勻市第三小學、都勻市第四小學、都勻市第六小學、都勻市第七小學、都勻市第八小學、都勻市第九小學、都勻市第十小學等幾所小學作為調研對象,調研合唱社團中教師專業情況、合唱社團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式、家長和學校對合唱社團的重視程度等。這些小學均處于城區中心位置,學校整體設施相對較完善,同時專業教師的配備均符合一定標準,學校中有一類學校、有二類學校。
(一)合唱社團的開設及師資結構
筆者調查的九所學校均開設有合唱社團,其中部分學校主要以高年級段學生為主,低年級段合唱社團的開設主要有都勻二小、都勻三小、都勻六小、都勻七小和都勻八小五所小學,該幾所學校將高年級和低年級合唱團分開教學。作為城區小學,五所學校音樂教師總數為19人,音樂教師最多的學校6人,最少的學校3人,師資數量均達到要求。教師所學專業均為音樂學專業,教師的主修方向主要以聲樂和器樂為主,與合唱指揮專業均無專業契合度,教師中本科學歷16人,??茖W歷3人。
(二)合唱社團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選擇
通過調研,目前所有小學合唱社團每周排練一次,均利用課后服務時間。對教材和教學內容的選擇沒有固定標準,有的學校是選擇一些課外童聲合唱作品用于日常排練,而有的學校主要以學校教材內容中合唱作品部分進行教學。其中都勻市第八小學在教學內容的選擇上相對獨特,主要以黔南本土民歌作為合唱社團教學的主要內容,傳承本土民族特色歌曲。小學音樂教材中,每個單元幾乎都包含歌曲甚至合唱作品,如一年級第一單元《大雨和小雨》和《布谷》等歌曲都是可以用于社團教學的內容。其中一部分學校是將教材內容和課外作品相結合,特別是兒童歌曲改編的合唱作品,更受到低年級學生的喜愛,符合他們的心理特點,如《螢火蟲》《中國少年》和李三木作詞、文一丁作曲的《少年般絢麗》等。在教學方法選擇上,調研中發現,目前基本采用傳統的合唱排練方式進行,缺乏一定的趣味性。
(三)合唱社團的困境
調研發現,目前合唱社團在發展過程遇到各種困難。首先,學校對合唱社團的重視程度不夠,受到傳統觀念影響,學校領導較重視應試教育,對成績的重視高于對學生業余興趣愛好的培養;其次,合唱社團的發展過于急功近利,大多數合唱社團在平時的教學中較為松散,當有比賽或者演出的時候會進行集訓,當活動結束后,整個社團又處于松散狀態。最后,音樂教師合唱排練能力良莠不齊,從目前來看,雖然教師的整體能力在不斷提高,但合唱指揮水平相對較低,大多數教師缺乏專業的合唱指揮學習經驗,雖然教師中有很多長期在進行合唱排練,經驗相對較豐富,但對合唱指揮缺乏系統學習。
四、多元滲透、多向學習的小學合唱社團教學策略
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歌唱訓練應該是符合年齡特點、順應學生程度、循序漸進的。因為他們低年齡,所以在設計歌唱訓練活動時就要有趣、難易得當、豐富多彩。歌唱練習不是一項簡單枯燥的訓練,要把音樂的多種元素、樂理知識、歌唱技巧等都融入合唱訓練教學中。下面就針對低年級階段學生解決多元的歌唱問題進行闡述。
(一)多向學習,音樂中拾趣
小學低年級這個階段的孩子識字量不大,音樂基礎屬于啟蒙階段。多向學唱就是指多方向、多角度進行歌唱教學,讓孩子對音樂產生濃厚的興趣,在學習中收獲快樂。多方向多角度就是指學唱的形式可以有簡單兒歌、有趣識譜視唱、音樂游戲、合作表演唱、嘗試多聲部歌唱等。
1.趣味識譜、趣味視唱
首先,教師在授課過程中可以準備一些音樂教具,制作成小卡片的形式,在黑板上擺擺唱唱。不斷地打亂順序,讓學生能夠快速說出音符名字,這是進行快樂學習認譜的最初級階段。其次,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將不同的音符形狀畫出來,讓學生通過動手快速記住八分音符長成什么樣子、二分音符又是什么形狀等。最后,進行正式認譜階段,教師找一些合適的譜例讓學生學習演唱,視唱曲是學好歌唱最重要的步驟,對孩子的樂感、節奏、音高水平的快速提升有很大的幫助作用。在歌曲學唱階段可以通過完整聆聽來調動孩子的興趣,在有了學習興趣和動力之后,就是使孩子具有旋律感覺,一首新歌讓學生先學習唱譜,這樣就能夠快速加快識譜速度。旋律接唱(接龍)是一個很好的學習方法,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師生接唱、生生接唱,這樣合作式的演唱提高了孩子識譜視唱的趣味度。這樣的游戲接唱法,教師可以讓孩子們從簡單的開始,從一個音符到幾個音符、從單音到樂節再到樂句,由簡到繁、由淺入深,讓孩子感受到挑一挑就能摘到果子的成就感,不會對視唱曲譜產生畏懼心理。
2.兒歌中的音樂游戲
以兒童歌曲《買菜》為例,該旋律中出現了中音和低音的“sol”,為了讓孩子唱準并且有高和低的概念,可以設計一個小游戲。唱低音“sol”時蹲下,中音“sol”時讓學生起立,其余的音符坐在小凳子上演唱。孩子們在蹲、坐、站中切身體會到音高變化,并且從中找到學習樂趣。
3.在表演中用肢體體驗節奏
歌曲《散步》是動畫片《龍貓》中的插曲,節拍為2/4拍,學生們在邊唱歌曲邊踏步中感受到去郊外游玩的快樂,仿佛真正來到大自然,蹲著走、齊步走、踏步走、轉山洞走、跑跑跳跳。用身體跟著音樂節奏,那種節拍感在表演過程中慢慢建立起來。學生們在集體的隊列行走和變化中對舞臺有了空間意識;老師對學生的舞臺形體進行指導;讓學生在表演過程中體會合作的樂趣;通過歌曲的排練和演唱讓學生積累舞臺表演的信心和經驗。
4.進行多聲部歌唱
學生的潛力是巨大的。在教學中,學生在積累了一些歌曲和音樂知識后,就可以適當地嘗試多聲部的歌唱游戲。簡單的兒歌不足以滿足學生的好奇心和成就感,可以讓學生嘗試輪唱,看到學生眼里發光的時候,老師自然知道在合適的時候加入體驗多聲部的歌唱。多聲部歌唱有不同的難度進階:首先,讓學生將演唱旋律和念白結合,這樣做的兩個聲部區別學生不容易混淆,同時還有新鮮感。其次,給演唱的旋律增加一個固定音型的單音聲部,也就是大家常說在長音地方另一個的用于長音的填充,當然長音的地方也可以是旋律的填充(此種方法相對較難)。最后,讓兩個聲部學生學習簡單的復調演唱,這種訓練方法難度更大,因為兩個聲部相對較獨立,需要每個聲部都具有一定的音高概念和音準基礎,要求耳朵具有一定的旋律與音高識別能力才能完成。
5.創造舞臺表演機會
舞臺上表演能夠讓學生在歌唱學習中不僅體會到歌唱的身心愉悅,也給學生們增加展現自己的機會。學生歌唱學習是一個長久而漫長的過程,學習中可能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訓練過程中老師除了給予幫助以外,更多的應該是以鼓勵為主,更要努力為學生的學習尋找“出口”,給他們展示自己的機會和平臺,這既是一種匯報,更是一種學習和鍛煉。在舞臺上表演讓學生們感受到自己的學習有了結果,體驗到努力付出有了回報的成就感,同時也為下一次表演積累經驗。另外,表演形式也可以多種多樣,如集體表演歌唱,一起站在舞臺上,和同伴一起表演;也可以獨立歌唱,獨立歌唱的能力和把握舞臺的能力都是需要教師在訓練過程中特別注重的,也是可以通過舞臺鍛煉來實現的。
(二)多元滲入,在歌唱中提升
1.有趣的呼吸游戲
合唱訓練的呼吸訓練是提升合唱水平的重點。在低年級孩子階段,教授呼吸方式不能硬來,教師需要注意方式方法。歌唱前集體跑跑步、喊口令、玩一個呼吸小游戲、做一節操都是讓學生愉悅地完成呼吸訓練的最好方法。一些情景體驗也能更好地讓學生感受呼吸,比如:“小蜘蛛吐絲”,老師提示這根絲又細又長,要慢慢地吐。學生這樣一來就開始有控制地去呼氣了,甚至老師可以做出一個“S”的口型示范,讓學生跟著學習。在每次練習中,教師要提前給學生制定合理的要求,比如在吐絲游戲中,老師可以用秒表來記錄小蜘蛛吐絲的時間。做一下呼吸操、擴胸收腹、活動肩頸、擺臂搖跨配合“S”“F”“sh”“ha”等。
2.體態中的音高概念
讓學生快速掌握音高概念,老師可以通過音階式圖形展示音符高低。科爾文手勢表達音高、音級之間的高低關系、調式音級傾向等,使抽象的音高關系通過體態手勢變得直觀。簡單的游戲歌曲表演,讓學生在律動中體驗音高變化。比如匈牙利兒童歌曲《蹺蹺板》,通過兩個學生一上一下地模擬蹺蹺板律動來感受旋律中5和3之間的音高關系。另外,還可以豐富游戲,把5和3二音之間進行長短、節奏變化,并用身體律動和演唱表現出來。
3.玩轉視唱
低年級階段的學生學唱歌曲最主要的是聽唱,但隨著音樂學習、歌唱學習的不斷提升,視唱曲譜建立音高概念是不可缺少的基礎環節。在此基礎上還要有相對的音高概念、節奏概念、一些樂理知識等。所以正式進入視唱環節應該是在系統的合唱訓練之后。其實初步的識譜就是從認唱開始,那么教師要做的就是將視唱變得不那么枯燥,讓視唱變得簡單有趣。
4.建立多彩的曲庫
低年級的學生,適合他們身心的一定是兒童歌曲。但隨著時代發展,信息的發展速度越來越快?,F在有很多優秀的作曲家為了緊跟時代步伐、牢抓民族旋律,創造了很多新的好聽的兒童歌曲。各種體裁的歌曲都有涉及,只要內容積極健康、難度適合,就可以納入合唱曲目排練教學計劃中。例如:教學歌曲《螢火蟲》,這是20世紀80年代伊能靜的一首通俗歌曲,歌詞內容積極健康,符合學生心理,可以將歌曲中的反復記號和曲式學習融入教學中;又如《春姑娘的雪絨花》,優美的旋律中融入形體教學;再如歌曲《送別》,可以幫助學生們找到“頭生”演唱的聲樂技巧;短小精悍的兒歌《劃船》用不同的多聲部體驗引領孩子們感受多聲部演唱;歌曲《非我莫屬》等童歌在現代節奏韻律中讓孩子感受到了快樂、自信、陽光。
5.紅色音樂資源引入教學曲目庫
小學低年級合唱社團在曲目選擇時,應該多考慮將適合該年級階段的紅色音樂資源引入合唱社團教學中,紅色音樂資源也是學校德育教育中難得的教育資源,將紅色音樂資源融入學校德育教育,以繼承紅色血脈、傳承紅色精神,為學生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學習紅色音樂激發學生的愛國熱情,讓小學生熟唱歌詞、理解詞義,從小培養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更加自覺地肩負起民族復興的歷史重任。
五、結語
“雙減”政策的實施給中小學生留出更多展現自我、發展業余愛好特長的空間和時間。隨著全民音樂素養能力的提升、全民藝術普及,學生的音樂教育在嬰幼兒時期就已經開始滲入他們的心靈,可以將學生喜歡的聲樂演唱形式盡早讓他們嘗試起來。從學校合唱社團的角度來說,更培養了基礎更扎實、水平也更高的合唱團成員。通過多元與多向的策略導向,學生很快就能夠演唱一些多聲部歌曲。當他們經過小學階段多年的訓練,演唱多聲部的能力會非常強。培養低年級階段學生多元滲透、多向學唱歌曲,讓他們及早進入多聲部合唱世界,享受合唱的藝術魅力,或許在將來的人生中能夠學會貫通,用學習合唱的方法去處理自己的人生。
參考文獻:
[1]向潔.晉江市小學音樂社團活動個案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9年.
[2]李陽.淺析中小學音樂社團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課程教育研究,2020(10):205.
[3]謝芳.童聲合唱教學、訓練的探索與實踐[J].新課程,2022(32):218-219.
[4]楊俊杰.淺談小學音樂教育中童聲合唱的有效訓練[J].新課程導學,2022(05):57-58.
[5]安靜.童聲合唱聲音訓練的常見誤區及解決方法[J].甘肅教育,2021(24):99-101.
[6]王雨茜.小學音樂社團現狀調查與對策思考——以長沙市岳麓區為例[D].長沙:湖南師范大學,2018年.
[7]王妞.汝陽縣實驗小學音樂社團現狀調查與研究[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20年.
[8]徐露嘉.高中音樂社團現狀調研與發展對策研究——以成都四十九中音樂社團為例[D].重慶:西南大學,2020年.
[9]莊晶.牡丹江市小學非洲鼓社團活動的現狀調查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20年.
[10]高文麗.區域性中小學音樂社團“事業伙伴”協作組的構建與實施[J].中小學音樂教育,2015(01):3-6.
[11]陶云姣.嵩縣思源實驗學校音樂社團活動模式研究[D].洛陽:洛陽師范學院,2019年.
[12]張進芳.小學社團活動開展現狀調查研究——以石家莊市區小學為例[D].石家莊:河北師范大學,201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