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朋友在微信上問我:“作為婚戀咨詢師,你是不是很少跟老公吵架呀?”
我答:“其實也經常吵, 但我們能做到越吵越親密。”
朋友回復:“真的嗎,怎么做到的?”
于是我講了近期和老公吵架的事。
某天下午,我和老公騎自行車帶著女兒去公園玩。一歲多的女兒坐在她爸爸自行車的前置座位上,手里拿著打開的一支泡泡液。騎到半路時,天氣有點熱,我們停下來脫衣服。女兒這時候把泡泡液全倒在地上了。
這支泡泡液是我頂著大太陽,跑了好幾家超市才買到的。結果女兒一下子就把泡泡液全倒光了。
在我看來,其實老公完全可以扶一下泡泡液,因為他就站在女兒旁邊,而且目睹了一切。我對老公說:“你為什么就不能扶一下她的泡泡液?”
老公說:“我就不想扶,反正早晚都要倒掉的。”
我還是說:“你為什么就不能扶一下?你就在她旁邊,而且她是慢慢倒掉的,你完全可以扶一把。”
老公答:“我就不想扶,我覺得也不需要扶,反正早晚都會被她倒掉。”
我覺得他根本不理解我:“ 重點是你不去扶一下。我現在很生氣,根本沒法和你們去公園了,我需要一個人冷靜一下。”
接著,我就騎車走了,一路上我都在消化自己的情緒,邊騎邊思考剛才的爭吵。
看到泡泡液被倒掉,我當時很生氣,原本我很期待帶著孩子去公園吹泡泡,度過一個愉快的午后,都被老公毀了。
但等到冷靜下來之后,我覺得事情也沒那么糟,覺得“扶不扶泡泡液”只是一件小事,只是因為泡泡液是我大熱天去買的,它灑了才讓我這么生氣。
想通了,我就打算去找老公和女兒會合,一回頭就看到不遠處的馬路上,老公帶著女兒騎回來了,我忍不住笑了。老公也看到我了,帶著女兒過來找我。那一刻我覺得我們的婚姻還是挺幸福的。
我們一家三口又到公園玩了好一會兒。
在這個過程中,我和老公再次討論起我們爭吵的點:要不要扶泡泡液。他認為沒必要扶,而我認為他應該扶。他不覺得自己的想法和做法有什么錯誤,他認為,這是我們倆對同一件事的認識和標準不同而已。最后,我也認同他的觀點。
我說:“下次我們再遇到這種情況,你可以為我扶一下。你可以想,‘我老婆希望我扶,我扶了,我老婆會高興’,你愿意為我這樣做嗎?”
他答:“我愿意, 下次我可以試試,但人都有慣性,第一反應可能還是自己一直以來的做事習慣。我沒法保證一定能做到,可能我會反應慢一點。”
我答:“我可以接受。”
夕陽西下,我們一家三口人經歷了爭吵與和好,騎著自行車快樂地回家了。
夫妻的日常相處中,像我們這樣因為對一件事的看法、做法不一致而產生爭吵,是非常普遍的事。
為什么有的夫妻會因為差異吵到要離婚,有的夫妻爭吵后關系反而更親近了?關鍵在于爭吵是有建設性的,還是有破壞性的。
很多人都有一個誤區,就是在爭吵中自己一定要占上風,一定要贏過對方。只顧著互相爭高低地吵架,一定是破壞性的,因為雙方選擇的是對錯,而不是愛。
其實,大多數時候夫妻爭吵和對錯無關,只是說明彼此之間存在分歧,此時正確的做法應該是通過爭吵促使分歧顯現出來,然后通過溝通促進問題的解決。
所以,我們要進行有建設性的吵架,即就事論事地表達自己的感受、了解他人的需求,從而找到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解決方法,而不是激化矛盾。
雖然我很生老公的氣,但我并沒有一味指責他,更多的是告訴他,我的情緒和需要:
“我很生氣,我需要自己一個人冷靜一下。”
“下次我們再遇到孩子灑泡泡液的這種情況,你可以為我扶一下。”
泡泡液灑了我這么生氣,一是因為這是我辛苦去買的,我覺得自己的辛苦白費了;二是因為現實和我的期待不一致,我期待丈夫去扶一下,期待我們和孩子在公園可以開心地吹泡泡。當現實和我們的期待不符時,我們容易因為挫折、失望而生氣,而不滿。
我知道,在當時的情境下,獨自走一走可以幫助我處理好自己的情緒,也只有先處理好情緒才能處理好問題,所以我就這樣做了。
很多人在和伴侶發生爭吵、產生情緒的時候,既不了解自己的情緒因何產生,也不知道該怎么緩解和處理自己的負面情緒,反而,借著情緒越吵越厲害,最后彼此都非常受傷。
剛開始,我還覺得老公不扶泡泡液是他的錯,我活在自己的“應該”里,覺得他就“應該”扶。但很多事情沒有對錯,沒有應該不應該,只是角度與處理方式的不同。
因為是我買的泡泡液,因為我很想和女兒玩泡泡,因為我覺得老公就站在邊上,所以我覺得他不扶就是錯,可是站在他的角度,不扶并沒有錯。
后來,我放下了對錯,真的接受我們在這個事情上處理方式就是如此不一樣。而當我愿意放下評價誰對誰錯時,愛才有了生存的空間。
復盤,是兩個人在爭吵之后,待雙方情緒平復下來,開誠布公地討論爭吵是如何發生的,看看各自真實的想法、需要、期待是什么,看看兩個人爭吵的關鍵點在哪里,并討論下次如何可以避免類似的爭吵。
我和老公最后達成了一致,我提出了自己的需要,希望他為我做到什么,他也愿意嘗試,但不能保證他一定做到,而我也能接受。
在咨詢中我遇到很多夫妻非常回避爭吵之后的復盤,爭吵之后,會當成什么事情都沒有發生一樣,沒有討論、沒有分析、沒有反思,兩個人沒有一起思考“下次再遇到這樣的問題怎么辦”,看起來這樣的做法和諧又省事,殊不知這樣偷懶的溝通方式,只會讓同樣的爭吵一次又一次發生,一次又一次破壞兩個人的親密關系。
彼此也因為長期假裝沒事,使積怨不斷深埋,直至無法化解,關系走向破裂。
其實不止是夫妻之間,學會有建設性地吵架,對于任何你想好好維系的關系都有益。有建設性地吵架,能讓彼此感受到愛,有建設性地吵架本身也是出于愛,把愛放在第一位,我們才能擁有令人愉快的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