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強調,必須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統籌推進教育科技人才體制機制一體改革,健全新型舉國體制,提升國家創新體系整體效能,同時對深化教育綜合改革、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深化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提出了要求。我們必須認真貫徹全會精神,通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將科技創新成果應用到具體產業和產業鏈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培育壯大新興產業,布局建設未來產業,在完善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過程中持續推動科技創新力向產業競爭力轉化,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建設事業。
推動科技創新力向產業競爭力轉化,重點是加快實現科技成果轉化,促進創新鏈高效服務產業鏈。我國是科技創新大國也是產業大國,具備構建從技術研發到成果轉化完整創新鏈的基礎條件,有能力和機會實現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推動科技創新優勢與產業發展優勢互動共進。面向未來,要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加強國家技術轉移體系建設,加快布局建設一批概念驗證、中試驗證平臺,完善首臺(套)、首批次、首版次應用政策,加大政府采購自主創新產品力度;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建立培育壯大科技領軍企業機制,加強企業主導的產學研深度融合;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進一步促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推動科技成果及時產業化。
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關注創新引領,聚焦科技成果轉化賦能產業發展,本期《當代縣域經濟》“專家智庫”欄目刊發成都外國語學院黨委書記、西南財經大學成渝經濟區發展研究院院長、四川省縣域經濟學會副會長、重慶工商大學原校長,國家二級教授、博士生導師楊繼瑞專稿《制造業強區:青白江的基因、機遇及初步成效》,總結分析了成都市青白江區以“新深度工業化”發展新質生產力,以中試產業基地為抓手,聚焦新材料產業、新能源產業和裝備制造產業,大力實施產業建圈強鏈行動,全力以赴推動老工業基地加速邁向制造業強區,再創制造業輝煌的經驗啟示。“典型案例”欄目以記者現場報道的方式,圖文并茂地展現了成都市金牛區以總部經濟為引領,立足科技資源建圈,聚焦“天地人合”主導產業強鏈,加快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大力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區域能級躍升的生動實踐;形象地展示了四川資陽高新區和臨空經濟區追“新”逐“質”,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推動生產要素創新性配置和產業深度轉型升級,著力建鏈引鏈補鏈強鏈,促進智能制造產業加快聚集,全力建設成渝重要的現代制造及科創基地、成資同城化產業發展的先行區的創新探索;深度解讀了四川仁壽縣堅持高質量發展這一首要任務,圍繞加速破解“人口多、底子薄、不平衡、欠發達”的最大縣情,實施建設全國百強縣、“12345”發展戰略、制造強縣以及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等重大舉措,聚焦“建圈強鏈”“兩重兩新”“宜居宜業”目標,筑牢縣域高質量發展產業根基,激發縣域高質量發展強勁動能,提升縣域高質量發展平臺能級,推動縣域綜合實力快速躍升的典型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