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要深入挖掘、繼承、創新優秀傳統鄉土文化,弘揚新風正氣,推進移風易俗,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煥發鄉村文明新氣象。”家風建設是培育和涵養鄉村之“魂”的關鍵,是推動鄉村振興的題中之義和必然要求。四川省崇州市隆興鎮群安村以推進新時代家風建設為著力點,不斷賦能鄉村振興,效果明顯,模式可鑒。
群安村新時代家風建設基本情況
歷史厚重的家風文化底蘊。群安村家風源遠流長,始終保持著天府耕讀傳家的鄉風特色。特別是群安村余氏家風,歷史久遠、影響至深,余氏家族常態化開展“祭先祖、溫家訓、傳家風”活動,來自全省各地余氏親族共聚余氏祠堂,舉行“余氏好兒媳”“尊老敬老”“好少年”等頒獎儀式,表彰在家風傳承中有杰出貢獻的族人,鼓勵后人傳家風、樹新風。
特色鮮明的鄉風建設氛圍。群安村以家庭為基本單位,打造家風文化長廊,創建“一戶一家訓、家家有家規”特色活動,面向社會發布“人才招募令”,積極引導社會資本、大學生、退伍軍人等多元主體參與家風建設,創建并運營“積分管理制度”,通過積分制激勵村民們共同營造文明新鄉風。
欣欣向榮的傳統文化產業。以黨建引領為動力,以家風建設為基礎,以文化產業為抓手,發揮優勢資源稟賦,興建明德廉潔教育基地,整合“余花龍門子”家訓教育基地、打造荷花廉潔文化公園特色旅游名片,豐富文化產業鏈,拓寬家風文化微場景,強力鍛造產業發展的“鄉村共同體”。
群安村新時代家風建設的創新舉措
群安村堅持黨建引領新時代家風建設,全力念好挖、活、搭、塑“四字經”,不斷繪就新時代家風與鄉村振興融合發展的嶄新畫面。
聚“挖”,深入發掘特色家風文化。打造特色家風文化品牌,挖掘、整理并提煉了余氏家風家訓,重新編撰了余氏族譜和家風祖訓,將家族老一輩人口述的優秀家族事跡、優良風俗傳統、優秀家訓祖訓等資料編纂成冊。充分利用老黨員、鄉賢等組成家風家訓顧問團,協助全村每戶家庭提煉特色家規家訓,形成了家家立家訓、戶戶亮家風的良好氛圍。
用“活”,盤活家風與紅色文化資源。健全“家委會”“茶話會”“龍門會”等議事協商組織,構建了黨員干部、退休村干、鄉賢鄉紳、經營業主、返鄉創業者(2023年隆興鎮被評為首批四川省返鄉入鄉創業示范鄉鎮)等多元主體“共治共管、共建共享”的服務管理格局。激活當地紅色文化資源,建設紅色文化培訓基地(四川明德紅色文化培訓中心)。設置“中國歷代孝文化長廊”“中國共產黨紅色家風家訓展示欄”“廉潔家文化宣傳墻”“家訓警示標語”等文化標識,營造良好家風氛圍。
善“搭”,搭建優秀家風宣講學習平臺。采用專家講座、交流座談等形式開展家風家訓專題學習,依托“鄉賢宣講團”QNlr843cLw031KGa0hZrXQ==,開展講鄉賢故事、書法家寫鄉賢家訓等活動。積極與公益組織、婦聯組織以及其他社會組織展開合作,共同打造一個多元化、高效能的合作管理平臺,通過開展傳統文化和家風傳承教育,不斷提質優化服務供給內容,豐富鄉村居民的精神世界。
精“塑”,塑造新時代廉潔文化品牌。群安村精心打造了獨具本土特色、面向廣大社會公眾開放的品牌——荷風廉韻廉潔文化體驗基地,并配套建設了千畝荷風水韻公園。荷韻公園成為黨員干部學習觀摩的絕佳場所,該基地以“荷風蓮韻”為標簽,將廉潔文化巧妙地融入綠色、生態、自然的背景之中,以荷花為媒,廉潔為核,深入挖掘并傳承荷花所蘊含的高雅、純潔的文化內涵。通過不斷拓展服務路徑,將廉潔文化與鄉村本土文化產業相結合,豐富了鄉民的文化精神生活,發揮了鄉村本土文化產業的經濟價值,為鄉村振興注入新的活力。
群安村新時代家風建設的啟示
一是以村民為主體。家風是社會風氣的基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形成必須落實到個體家庭風氣的建設中。群安村以新時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培育家風文化,將新時代公民道德要求中的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等道德準則注入家風建設,圍繞著優秀家風傳統文化,將家譜家訓編訂成冊分發到族人,號召族人時刻銘記祖訓家規。群安村把宗族祠堂轉變為村(社區)活動陣地,積極定期組織開展祭祖活動緬懷先輩遺訓,引導優秀家風文化融入到家庭中,融入到個體生活中,融入到村(社區)的公共生活中,進而強化社區群眾的主體地位,在公共事務中做好民主管理、民主監督,以培育好家庭、涵養好家教、傳承好家風為目標,推動文明、和睦、奮進的新時代鄉村建設,激發起鄉村振興的磅礴力量。
二是以活動為載體。群安村緊緊圍繞“余花門龍子”陣地,建設了家風文化大禮堂、家風文化宣傳墻等一系列家風建設平臺,依托家風宣講平臺積極開展家風家訓傳承活動、家文化教育講座,舉行祭祖大會活動,誦讀余氏家訓,把“余花龍門子”陣地發展成村民固態化和常態化“精神打卡點”。為了激發村民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群安村還帶頭建立健全了獎勵機制,旨在推進優秀家風的傳承,如評選“最美家庭”“五星文明家庭”“最美婆媳”“身邊的榜樣”等,借助評選活動激發村民自覺樹立良好家風。以優秀家風家訓構建勤儉廉潔持家文化生態,以群體性、現代化、多樣式活動搭建起家風傳承載體和平臺,引導農民群眾以優秀家文化移風易俗,摒棄傳統封建舊思想舊習俗,深刻把握時代精神,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灌注于家風文化建設中,為助力鄉村振興提供穩固的文化陣地。
三是以產業為支撐。鄉村旅游離不開產業賦能,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內容。為了推動家風文化與鄉村文旅產業融合,群安村借助鄉村文化旅游品牌,賦能鄉村文旅融合、農旅融合。借助村內“千畝荷花、千畝優質糧油、千畝紅提”的“三千”產業,群安村創新了“紅色引領+產業助力+家訓傳承”的鄉村文旅模式,吸引農家樂、超市、藥房等行業入駐,打造整體性、鏈條式、多業態傳統家風建設矩陣,提高了村民對傳統家風文化的參與感、代入感和體驗感,塑造了安居樂業、荷風雅韻、良序善治的和美鄉村品牌,帶動了鄉村旅游的發展。群安村的經驗告訴我們,只有立足資源稟賦,激活鄉村產業的內生動力,才能匯聚鄉村振興的力量,才能強化鄉村造血功能,使鄉村振興得以持久性推進和高質量發展。
《易經》有云:“積善之家,必有余慶。”培育和諧的社會良好風氣,家風建設是其中的重要一環。在我國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戰略機遇下,崇州市隆興鎮群安村從中華優秀傳統家文化中汲取豐厚文化滋養,把家風家訓作為重中之重,充分發揮其蘊含道德、厚植文化、浸潤心靈的德治教化作用,充分結合黨建工作、精神文明建設、廉政建設、基層民生等工作,以優良家風正村風、帶鄉風、促民風,營造出良好的社會風尚,也有效匯聚了鄉村治理和鄉村振興的強大合力,為新時代家風建設助力鄉村振興提供了借鑒和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