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破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宏觀上要合理發揮總量型貨幣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作為宏觀調控的兩大支柱,從而優化金融資源配置、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微觀上要通過發展金融科技,提升金融服務效率、優化金融服務流程,進而緩解民營企業融資約束。
[關鍵詞] 民營企業;金融科技;融資難
[作者單位]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
民營企業是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生力軍,貢獻了我國50%以上的稅收,60%以上的GDP,70%以上的技術創新,80%以上的城鎮勞動就業,90%以上的企業數量。民營企業的發展體現了市場機制的靈活性,靈活的市場機制是推動技術創新和技術進步的前提。由此可見,民營企業的生存發展問題對我國經濟方式轉變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民營企業規模相對較小、財務脆弱性風險高、應對風險能力較弱等因素,民營企業很難獲得金融信貸支持。
金融科技為緩解融資難創造了條件
金融科技被定義為在金融領域中以技術為支撐的商業模式。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等新信息技術的發展和應用,提升了金融行業的服務效率并降低運營成本,優化了傳統金融業務,是金融業未來的主流趨勢。成熟的金融市場可以促進金融業模式創新和提供多種融資渠道降低企業面臨的融資約束難題。一方面,金融科技的應用可以優化金融服務流程,降低金融服務成本,完善金融市場。大數據技術的應用可以用于捕捉、獲取信息,降低銀行和企業之間信息不對稱,區塊鏈技術使得所有參與者得以共享賬本,消除了傳統業務中的重復工作,物聯網技術有助于解決上市企業動產融資問題。同時,金融科技可以催生出新的金融服務模式,通過金融科技創建信貸模型和風控模型,對貸款企業的信用和風險狀況進行精準畫像,將數據轉化為信用評分,提高融資效率和成功率,從而緩解企業的融資約束,解決企業的融資難題。銀行利用大數據等金融科技可以構建更為高效的經營模型,彌補傳統服務模式的缺陷,提高了銀行的運行效率,并降低運行成本,優化金融業的模式與流程。另一方面,金融科技通過放寬貸款抵押政策與增加金融機構的路徑拓寬企業的融資渠道,提高企業獲得融資資金的能力,緩解企業面臨的融資難、融資貴問題。銀行傳統的抵押貸款,是以房產、存貨等企業有形資產實物作為抵押物融資,工信部發布《“十四五”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發展規劃》提出要加快發展知識產權質押融資等金融產品服務,鼓勵銀行以知識產權質押融資,讓更多民營企業具備貸款抵押的資格,拓寬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解決科技型民營企業融資問題。同時拓寬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金融機構在各個地級市增設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和科技銀行,拓寬了民營企業的融資渠道,有效緩解民營企業融資方式和渠道有限的問題。
破解民營企業融資困境的對策建議
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優化民營企業發展環境,依法保護民營企業產權和企業家權益,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更好服務市場主體的實施意見(國辦發〔2020〕24號)》提出要繼續優化我國營商環境;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布《關于加強中央企業融資擔保管理工作的通知》提出要優化融資擔保制度;央行印發的《金融科技發展規劃(2022—2025年)》提出要加快監管科技的全方位應用,強化數字化監管能力建設,對金融科技創新實施穿透式監管,筑牢金融與科技的風險防火墻。
要發揮總量型貨幣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總量型貨幣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作為宏觀調控的兩大支柱,對于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推動經濟平穩運行具有重要意義。在當前經濟形勢下,需要繼續發揮好總量型貨幣政策的逆周期調節作用,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持續優化信貸結構,進一步穩定市場主體的信心和預期,為實體經濟發展提供穩定的貨幣環境,促進經濟高質量平穩有序發展。而結構性貨幣政策則更加注重對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提供精準的金融支持,通過加大對各類市場主體特別是民營企業的金融支持,以更大力度支持經濟運行持續好轉。其一,對資金流斷裂的民營企業進行精準支持,增加對民營企業增量貸款的支持,出臺階段性稅收優惠政策和費用減免政策,助力民營企業渡過難關。其二,拓寬多元化融資渠道,有效帶動激發民間投資,促進內生動力持續增強。其三,加強銀企對接,加強線上、線下信息溝通,暢通銀企對接渠道。總之,要發揮好總量型貨幣政策和結構性貨幣政策的作用,加強政策協調配合,形成政策合力,雙管齊下,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有力保障。
重視金融科技的發展。金融科技的迅速發展是促進民營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金融科技的應用降低了金融服務的成本,加快了金融審批的流程,為規模小、財務風險高、應對風險能力較差的民營企業提供了機遇。因此,在我國經濟從高速增長階段邁向高質量發展階段的關鍵時期,政府應當在給予充分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扶持的同時,切實落實金融科技幫扶政策。首先,建設民營企業金融科技平臺,拓寬金融服務的覆蓋范圍,通過加大對各類市場主體,尤其是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其次,運用金融科技工具,促進金融普惠模式創新,降低民營企業融資門檻和成本,優化審批流程,加快審核速度,并精準評估金融風險,提高民營企業融資成功率。再次,完善多元化融資渠道,鼓勵數字金融平臺的良性競爭,結合民營企業繳稅情況,自動智能評估民營企業的經營狀況,選擇符合要求的民營企業增加資金供給,提高融資靈活性;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貸款審核機制,設立專門的知識產權質押融資部門、制度和風險評估體系,對知識產權等無形資產的商業價值進行合理、公允的評估,完善知識產權質押資產的處置流轉體系,推廣知識產權質押融資保證保險等險種,在實現融資目的的同時保障銀行的債券安全問題。最后,優化金融業結構,增設科技金融專營機構和科技銀行,發揮信息優勢精準定位需要幫助的民營企業,切實落實金融科技幫扶政策,提高政策落地效率,營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提高資源配置和信息傳遞的效率,避免不必要的資源浪費,促進民營實體經濟平穩有序發展。此外,政府還應鼓勵傳統行業積極運用金融科技,以實現產業的升級和轉型,從而更好地順應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需求。
在鼓勵金融科技發展的同時,也要注重對企業的甄別,一味地增加政府補貼會導致企業產生尋租的行為,這不僅不利于企業進行創新發展,還會降低資源配置的效率,造成資源的浪費。政府應當設立完善的信用體系和獎懲機制,加強對受補貼企業的監督和管理,對企業的經營狀況、風險管控模式進行全面評估,對符合要求的企業給予政策扶持和資金支持,對存在風險的企業則要加強監督,促使企業整改,促進企業之間的良性競爭,保證資本流通安全的同時提升民營企業的硬實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