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從全局和戰略高度作出的重大部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黨的二十大明確提出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通過的《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以下簡稱《決定》),進一步明確了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路線圖和任務書。省委、省政府堅決對標對表黨中央決策部署,牢牢把握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核心要義,對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提出具體工作要求,指導全省工作不斷深化,為推進中國式現代化江蘇新實踐提供了堅強支撐。
深刻認識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意義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有利于充分發揮市場的規模效應和集聚效應,實現發展動力變革、效率變革、質量變革。江蘇在基礎設施、主體活力、營商環境方面都具備率先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和優勢,更要深刻認識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重大意義,堅決扛起“走在前、做示范”的責任使命。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內在要求。發展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必須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只有在高效規范、公平競爭、充分開放的全國統一大市場中,各類資源要素才能夠更高效地配置。政府做好有利于統一大市場建設的政策引導,實現準入暢通、規則一致、設施聯通和監管協同。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才能更好凸顯市場規模效應,在更大范圍、更高層次發揮市場促進競爭、深化分工的優勢,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為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夯實基礎。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基礎支撐。良性互動、相互促進的國內國際雙循環對于優化資源配置、提高發展質量具有關鍵作用。暢通國內大循環,必須破除地方保護和市場分割,打通制約經濟循環的關鍵堵點。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促進商品要素資源在更大范圍內順暢流動,進而推動國內市場和國際市場更好聯通,促進要素跨境自由有序安全便捷流動,形成對全球先進資源要素的強大吸引力,實現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
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推動高質量發展,需要健全與之相適應的市場體系和制度環境。打造高質量發展的市場和制度環境,就要營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營商環境,提高商品和服務供給水平,進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促進要素有序流動和合理配置。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對穩定發展預期、降低交易成本、釋放市場活力、促進循環暢通都能發揮積極作用,進而促進各類先進生產要素向發展新質生產力集聚,支撐科技創新和新興產業發展。同時,以高質量供給創造和引領需求,能夠有效穩定和擴大內需,進一步鞏固增強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態勢。
江蘇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取得積極成效
近年來,江蘇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堅持以制度建設為主線,出臺政策文件、建立工作機制、推出務實舉措,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取得積極成效。
市場規模效應逐漸顯現。經濟保持較快增長,今年上半年全省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33萬億元,同比增長5.8%。經營主體茁壯成長,經營主體總數超1463萬戶,發展活力競相迸發。固定資產投資增勢平穩,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3.7%,制造業投資增長12.6%。“兩新”政策釋放需求潛力,限額以上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1.0%,設備工器具購置投資同比增長6.7%。新興產業領域的發展新優勢加快生成,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占規上工業比重達41.3%、50.6%。
市場基礎制度不斷完善。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執行全國統一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積極推動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出臺《江蘇省數據知識產權登記管理辦法(試行)》。強化公平競爭剛性約束,建成全國首個公平競爭審查在線監測評估系統。積極推進誠信江蘇建設,出臺《江蘇省社會信用條例》,徐州市、南通市、鹽城市、泰州市、江陰市、如皋市成功獲批全國第四批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示范區。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持續優化,建立完善全省“1+5+13+N”優化營商環境制度體系,連續五年位列全國營商環境最佳口碑省份。
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縱深推進。深化土地要素配置改革,深入推行工業用地“標準地+雙信地+定制地”供應服務模式。深化戶籍制度改革,南京、蘇州兩市進一步優化積分落戶政策,其余11個設區市和40個縣(市)全面推行以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健全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全省境內上市公司達698家,其中,科創板110家、北交所45家,保持全國第一。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出臺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行動方案。加快發展數據要素市場,制定數據攻堅三年行動方案,成立江蘇省數據集團。充分利用廣場、公園、城市第六立面等公共空間,為低空基礎設施布設提供便利。實施海域立體分層設權管理,優化沿海地區空間和產業布局,培育海洋新興產業。
對標對表中央部署更好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江蘇將全面對標對表《決定》部署的重大改革任務,自覺找準結合點和著力點,科學制定改革的任務書、時間表、優先序,破立并舉、先立后破,把有利于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制度規則“立起來”,把不利于統一大市場建設的各種障礙掣肘“破除掉”,為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江蘇貢獻。
推進統一規則、統一設施、統一監管。發揮好省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部門聯席會議機制作用,抓緊完善有利于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基礎制度,積極服務推動交通運輸、商貿物流、能源市場等重點領域統一市場建設。對標國際一流評價標準,統籌推進營商環境創新試點“兩張清單”改革舉措。完善信用信息修復工作機制,落實高效辦成信用修復“一件事”工作方案。加快培育一批多式聯運精品線路,拓展“一單制”服務模式應用場景和范圍。提升市場綜合監管能力水平,加強市場監管標準化規范化建設。
完善要素市場制度規則。推動傳統要素優化配置,加快新型生產要素確權應用。加快發展建設用地二級市場,健全二級市場交易平臺。促進人力資源合理流動和優化配置,推動《江蘇省人力資源市場條例》盡快出臺。構建同科技創新相適應的科技金融體制,推動江蘇省戰略性新興產業母基金加快運作,產業專項基金加快組建投放。深化科技成果轉化機制改革,健全完善全省技術轉移服務體系。統籌全省數據交易場所建設發展,健全公共數據授權運營機制,推動全省數據交易“一套制度、一張牌照、一個平臺”,構建全省一體化的數據要素市場。
規范不當市場競爭和市場干預行為。健全重大政策措施公平競爭會同審查工作機制,從源頭防范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出臺。深化公平競爭審查信息化建設,探索公平競爭審查在線監測評估系統在政府采購等領域的應用。推動出臺《江蘇省反不正當競爭條例》,持續加大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執法力度,為各類經營主體營造公平競爭市場環境。
探索實踐形成江蘇經驗。加快推動長三角區域市場一體化,在科技創新、商貿流通、政務服務、監管執法等多領域加強合作,攜手滬浙皖共同開展區域市場一體化建設探索實踐。強化服務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工作定期調度,推動工作取得實質性進展。及時總結經驗做法,提煉形成可復制、可推廣的江蘇經驗,爭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的表率示范。
(作者系江蘇省發展改革委黨組書記、主任)
責任編輯:何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