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無錫高新區(新吳區)錨定奮力建設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高科技園區目標,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全區人均GDP位列全省縣市區第一,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全省縣市區第三,規上工業總產值全省城區第一,在無錫市高質量發展考核中勇奪“六連冠”,連續四年獲評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區,躋身國家高新區排名第18位。當前,江蘇正在奮力建設發展新質生產力重要陣地,無錫高新區(新吳區)有基礎有條件加快打造發展新質生產力的前沿高地。
狠抓“大產業”、競逐“新經濟”,高質量發展邁出新步伐。一是主導產業支撐有力。堅定不移實施產業強區主導戰略,縱深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高質量強鏈補鏈延鏈工程,著力構建更具競爭力的“6+2+X”現代產業集群,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智能裝備、汽車零部件、新能源6大產業均突破千億元級大關,其中,集成電路產業規模占全國1/9,物聯網產業規模占全國1/10,生物醫藥產業園區綜合競爭力躋身國家前20強,集成電路獲批國家級創新型產業集群,蟬聯中國集成電路園區綜合實力第二名,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上工業總產值比重分別達55.1%、77.7%。二是未來產業集聚成勢。結合產業基礎和資源稟賦,深入實施未來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重點培養化合物半導體和先進封測、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等5個主導型未來產業,深海空天、硅基光電等一批前沿性未來產業,量身定制配齊“八個一”,即一支專業的招商隊伍、一份產業研究報告、一個產業政策、一批特色產業園、一個研究機構(平臺)、一支投資基金、一個專家智庫、一張產業鏈招商圖譜,上半年累計招引未來產業項目113個、總投資97.45億元,未來產業規模今年將突破700億元。三是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把提速數字經濟、加快數字化轉型作為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的重要抓手,持續做強核心產業引領、夯實數字基礎支撐、打造應用場景示范,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收規模突破2832億元、總量位居無錫市第一。深入推進“智改數轉網聯”和“人工智能+”行動,累計擁有燈塔工廠2家、國家級智能制造標桿企業3家、國家級智能制造示范工廠1家、國家級智能制造優秀場景3個,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連續兩年位列全省縣市區第一。
構建“大科創”,鍛強“新引擎”,創新引領匯聚新動能。一是創新主體持續壯大。優化實施從初創型科技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到高企全覆蓋的新一輪“倍增計劃”,建立健全“雛鷹企業—瞪羚企業—準(潛在)獨角獸企業—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五級梯隊培育機制,集聚高企1525家,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入庫突破2500家,培育認定各類單項冠軍、專精特新企業682家次,其中國家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52家。今年以來,新增上市公司3家,累計擁有上市企業38家,其中科創板10家、居全國高新區前列,在全省高新區創新驅動綜合評價中連續三年排名第二。二是創新平臺不斷升級。建成投用北京大學長三角未來技術生命健康研究院、北京大學無錫EDA研究院、香港理工大學無錫科技創新研究院、江南大學無錫特殊食品與營養健康研究院,成功引進中國藥科大學無錫創新研究院,累計集聚各類研究院所40余家,建成國家重大創新平臺12家、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5家,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超5%、達世界先進水平。三是創新生態更加完備。深入實施“一產一基金”“一園一基金”,高效運行天使投資基金,探索“產業基金+資本招商”新模式,構建覆蓋創投產業“募投管退”全流程的科技金融體系,全面擦亮“高新金融谷”品牌,累計集聚包括50億元級規模國風投(無錫)生物科技基金在內的各類股權投資基金511家、注冊規模超千億元。設立全國首個百億元級碳中和產業投資基金、無錫市首個投貸聯動基金,獲批全國首批科技金融創新服務中心建設試點。四是創新人才加速匯集。圍繞重點產業所需,優化飛鳳人才“1+X”政策,開展高水平產業科創人才引進培育五大工程,出臺攻克“卡脖子”技術人才配置特殊政策,加大“卡脖子”技術攻關人才支持力度,打響產業科技創新人才實訓品牌知名度,產業創新人才總量超31萬人,其中國家級專家172人、高層次人才5.8萬人,國省市各級人才項目申報入選數持續保持無錫市第一,獲批無錫首個、全省第三家國家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
完善“大生態”、激發“新活力”,全面深化改革塑造新優勢。一是以強化改革“通堵點”。一體推動特色化功能區、專業化國有企業、個性化招商機制改革落地,優化“園街合一”管理體制,實現六個街道“兩城四區”功能區全覆蓋。深入實施新一輪國企改革,形成“五大集團十大公司”發展格局。創新設立區政策研發中心、新質生產力研究中心,以及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產業促進中心,進一步優化產業發展組織體系、政策支持體系、產學研用轉化體系。二是以優化環境“破卡點”。聚力打造“全省營商環境第一區”,在全省率先實現工程建設項目從“拿地即開工”到“竣工即投用”的全鏈審批服務。常態化落實區領導聯系與服務專班機制,以政企早餐會、座談會等形式,及時了解和回應企業發展訴求,持續擦亮“無難事、悉心辦”營商環境金字招牌。全面加大人才服務力度,創新打造企業高管“體檢卡”等服務名片。三是以綠色發展“增亮點”。創新發展碳市場、綠電市場,綠電交易、綠證交易、溯源認證、碳管理體系進一步健全,建成全國首個市級綠電綠證服務站。以爭創國家級綠色產業示范基地為龍頭,扎實推進無錫零碳科技產業園、施耐德綠色智慧產業園建設,獲評國家綠色園區2家、國家綠色工廠12家、國家綠色供應鏈企業2家、國家綠色設計產品4個。
當好“橋頭堡”、集聚“新資源”,對外開放水平實現新提升。一是區域聯動進一步深化。全面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密切與粵港澳、京津冀互動,高效運轉無錫高新區(大灣區)創新中心、無錫高新區(長三角)創新中心、北京創新中心等異地創新中心。深度融入蘇錫協同發展,推動無錫碩放機場打造全域型航空貨運樞紐集群,共建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二是平臺優勢進一步彰顯。圍繞加快建設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節點,積極發揮無錫綜合保稅區平臺優勢、上港ICT(無錫)中心物流優勢、中新中歐等國際合作園區優勢,啟動運營全省首條拉美航線、無錫首條洲際貨運航線——墨西哥貨運航線,先后獲批集成電路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生物醫藥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基地、國家電子商務示范基地、國家進口貿易促進創新示范區等國家級開放平臺。三是國際合作進一步拓展。持續鞏固歐美、日韓新等開放“基本盤”,不斷拓展“一帶一路”關鍵地區和北歐、非洲、中東等產業創新合作“新空間”,實體化運行日本、韓國、德國、新加坡4個海外商務創新交流中心,累計集聚外資企業1827家,68家世界500強企業累計投資128個項目,2023年全區實際使用外資達11.44億美元、完成進出口總額3563.9億元,占無錫總量的比重分別達到1/3、1/2。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作出具體部署,提出“健全因地制宜發展新質生產力體制機制”“構建支持全面創新體制機制”等重要任務,為以深化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將深入學習貫徹全會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對江蘇工作重要講話重要指示精神,全力打造全球有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高地,為共同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現代化建設新篇章作出更大貢獻
(作者系無錫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 責任編輯:陳學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