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康養田園綜合體是康養產業與田園綜合體融合的新型業態模式。該模式適用于具有豐富生態資源和傳統養生文化的廣西少數民族地區,對當地社會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推動作用。選取廣西恭城平安康養小鎮為研究對象,采用扎根理論研究方法,探究康養田園綜合體發展影響因素。結果顯示,影響項目發展影響因素依次為項目質量、內部動能、外部動能3個維度。對平安康養小鎮未來建設提出發展建議:一是發揮品牌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力;二是優化內部動能,形成發展支撐力;三是引入外部力量,形成產業源動力。
關鍵詞 扎根理論;康養田園綜合體;發展;影響因素;恭城
中圖分類號 F323.4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0517-6611(2024)17-0258-04
doi:10.3969/j.issn.0517-6611.2024.17.060
Analysis and Research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type Field Complex—Taking Guangxi Gongcheng Pingan Recreation Town as an Example
LI Fu-ning, ZHANG Jie-yu, WEI Lu
(Guangxi Agricultural Vocational Technology University,Nanning,Guangxi 530007)
Abstract Recreation-type field and garden complex is a new business model integrating recreation industry and field and garden complex. This model is applicable to the minority areas of Guangxi with rich ecological resources and traditional health culture, and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promoting local social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this paper, we select the Pingan recreation town in Gongcheng, Guangxi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adopt the rooted theory research method to explore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recreation-type field and garden complex. The research results are realistic, and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roject are in order: project quality, internal dynamics, and external dynamics in three dimensions. The development suggestions for the future construction of Ping’an recreation town are: firstly, to give play to the brand effect and enhance the market competitiveness;secondly, to optimize the internal dynamics and form the development support force;thirdly, to introduce the external force and form the industrial source power.
Key words Rooting theory;Recreation-type field complex;Development;Influencing factors;Gongcheng
基金項目 2023年廣西高校中青年教師科研基礎能力提升項目(2023KY1214);2023年度廣西農業科技自籌經費項目(Z2023087)。
作者簡介 李富寧(1984—),男,廣西南寧人,副教授,碩士,從事農業經濟研究。
收稿日期 2023-09-25
“田園綜合體”作為鄉村新型產業亮點措施[1],首次出現于2017年中央一號文件中,其是充分整合鄉村區域各資源,實施三產多維融合的新產業與新業態。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全面實施,地各區深度挖掘自身優勢與特色產業,有機融入田園綜合體發展規劃中,打造區域現代特色農業為引領的三產融合產業集群。隨著大健康時代來臨,消費者對個人身心健康的重視程度顯著提升,使健康領域產品消費呈現高頻率、高意愿,使得“康養”理念逐步滲透至其他產業領域中。具有豐富生態資源、傳統養生文化資源的“老少邊窮”地區,嘗試將“康養+”模式融入區域特色產業中,形成了康養田園綜合體的創新模式,全面助力當地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的有效銜接。
筆者圍繞康養田園綜合體的發展現狀和困點實施調研,全面分析其發展影響關鍵因素及探討對策,助力少數民族地區富民產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進一步為完善我國田園綜合體建設路徑提供理論支撐。
1 文獻綜述
國外學界對于“田園綜合體”未有明確的定義及研究,主要在“鄉村旅游”“綜合農場”等相近領域研究。國內學界從2017年伊始對“田園綜合體”開展一系列探索性研究,主要圍繞其概念及內涵、模式及功能、發展建設路徑等3個方向進行。
1.1 田園綜合體概念與內涵的相關研究
在定義研究上,部分學者認為田園綜合體是一種農業農村發展新形態,是具備旅游休閑、生態觀光與農業產業效益復合功能的農村發展新載體[2],也是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扶貧減貧聯動的有效載體[3]。其特點是以景觀環境與農業生產生活為基礎,以觀光休閑功能為核心,以綜合開發為主要手段,田園綜合體的發展關鍵點[4]。“綜合”是田園綜合體根本特征,體現鄉村振興的全面性要求與實現戰略目標的基礎與保證[5];在西南地區鄉村區域產業構建及發展的研究中,部分學者均提出可結合區域產業特點及自身優勢,實施構建多維產業融合“田園綜合體”,并塑造項目的差異化及產業綜合化。
1.2 田園綜合體模式與功能的相關研究
在田園綜合體模式選擇研究上,主要圍繞其“綜合”的具體模式及內容開展研究。通過融入產業、生態、文化等多元素及特色,挖掘田園綜合體創造出的都市人鄉村消費潛力,打造“田園+”多維度融合模式[6]。在近年來實施國家級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建設過程中發現,其主要圍繞農業生產、產業加工、文旅休閑、生活居住和綜合服務5個基本方向開展建設[7]。大部分學術研究視角均基于各地方田園綜合體案例來進行分析與探討。將區域中醫藥產業與田園綜合體結合的模式,在研究及實際運用中較為常見,以“農業生產加工為支柱,服務業為輔助,衍生產業為亮色[8]”的模式實施構建。
1.3 田園綜合體發展建設路徑的相關研究
現階段圍繞田園綜合體發展建設路徑的研究,呈現發散狀態,且與政府政策、企業運營和游客需求相契合[9]。結合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的摸索及經驗,各地頒布了田園綜合體建設的傾斜政策及發展規劃,以及制定建設標準及評估規范等,如:廣西在2019年制定了《田園綜合體建設規范》。在田園綜合體建設構成要素分析中,學者將政府、企業、農民合作社、農民作為其運營必備的要素[10],要素間關系的主要研究點在于各主體在職能與利益、運營及保障體系的構建、農民主體地位的保護等。對田園綜合體可持續性發展問題上,學者主要集中在圍繞政策支持、規劃建設、發展導向等方面提出優化建議[11]。
綜上所述,通過5年多時間不斷探索與實踐,圍繞學界“田園綜合體”研究形成了一定的理論基礎及經驗總結,但田園綜合體模式呈現出不斷創新的趨勢,現有的經驗不足以支撐快速發展需求。
2 研究設計
2.1 研究案例的選取
恭城瑤族自治縣地處桂北,是廣西6個瑤族自治縣之一。近年來依托瑤鄉文化、生態環境、地理區位等自身優勢,全力推動現代農業產業、康養產業、鄉村旅游產業的融合式發展。該區域豐富的民俗文化可成為重要名片及發展支撐,具有國家級非遺項目瑤族盤王節、瑤族油茶習俗、瑤醫瑤藥等文化資源,同時,恭城油茶、月柿等產品獲得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認證,為康養田園綜合體項目發展提供了良好的產業基礎。
研究案例恭城縣康養田園綜合體建設項目:廣西恭城平安康養小鎮。該項目探索“現代農業+旅游產業”“瑤醫藥產業+康養產業”等新模式,以形成“農業為基礎、多元化康養業態結合”的三產融合產業集群。項目2018年開始建設,現已初步形成了一定產業規模。但通過實地調研發現,項目發展與運行過程中,面臨著項目發展動力弱、市場吸引力不高、帶貧成效不足等現階段中國田園綜合體的通病問題;要破解以上問題,可采用定性分析方法,深入對其發展的影響因子進行全面探究。
2.2 研究方法的選取
扎根理論是由美國學者Glaser和Strauss在1967年最早提出,是一種實證主義范式下的質性研究方法[12],在社會科學中廣泛采用的定性研究方法。選擇該研究方法主要基于以下3點:一是現階段融合型田園綜合體的發展研究理論體系未形成;二是產業影響因素查找的研究中,定性研究方法相對于定量研究方法相對簡便;三是融合型田園綜合體的發展是一個多重因素交互影響的復雜過程。故筆者選擇程序化扎根理論來開展研究,運用開放式編碼、主軸式編碼、選擇式編碼3級編碼進行分析,從而找到關鍵影響因子。
2.3 研究數據的采集
該研究數據采用深度訪談形式進行收集。針對外地游客、項目參與人員、本地村民3類受訪人群建立不同維度及視角的訪談提綱,實施半結構化訪談收集原始資料。數據采集選用了隨機性抽樣與目的性抽樣相結合的方式來選取受訪對象,共收集72份訪談信息,外地游客、項目參與者、本地村民比例為27∶17∶28,在年齡結構、學歷結構等也進行了充分考慮(表1);使原始資料數據完整、維度多元,保障研究結果的準確性及可靠性。最終收集到5萬余字的調研訪談原始文稿,擬隨機抽取60份進行三級編碼,保留12份進行飽和度檢驗。
3 數據分析
3.1 三級編碼
使用軟件NVivo 11對收集的數據進行編碼分析、提煉影響因子。第一步:開放編碼。選取60份訪談稿中149條相關詞句進行概念化,合并類似并保留無重復的相關詞句,共得到“瑤鄉文化品牌不顯著”等48個現象概念,提煉出“品牌作用”等18個范疇。第二步:主軸式編碼。由于開放式編碼得到的18個范疇過于獨立且分散,所以對原始資料進一步邏輯重組,歸納確立了“項目特色”等7個主范疇(表2)。第三步:選擇性編碼。提煉出更為精準的核心范疇,凝練3個核心范疇——“項目質量”“內部動能”“外部動能”,構建廣西恭城平安康養小鎮的3個影響因素維度框架模型(圖1)。第四步:理論飽和度檢驗。當核心范疇和主范疇已達到飽和狀態,說明理論模型達到了飽和度標準[13]。對預留的12份訪談稿編碼分析,未發現新概念與范疇,證明達到理論飽和。
3.2 模型分析
根據廣西恭城平安康養小鎮高質量發展影響因素維度模型3個維度貢獻值分析中,通過研究數據統計發現,項目質量、內部動能、外部動能這3個因素貢獻值占比是6∶2∶2。由此可知,“項目質量”在田園綜合體建設與運行中影響度比較大,其次是“內部動能”與“外部動能”。
3.2.1 項目質量。
項目質量是康養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基礎性因素。在此次調研中,游客、農民對“項目質量”相關內容提到的條目數及篇幅較多。項目質量維度包含項目特色、產業布局、配套建設3個分項綜合因素。項目質量決定了綜合體的未來發展前景及生命周期,也間接影響社會資源、當地農民參與項目發展與建設的熱情度。“項目特色”有效原始數據在該維度中占42%,高于其他因素;說明在項目建設及規劃中,項目自身特色是最重要的關鍵因素。現階段康養旅游、康養服務項目數量快速增長階段,各地區的項目呈現趨同化、類似化;同時當今消費者求新、求異心理普遍存在,要吸引消費者的關注度,仍是項目是否具有別具一格的特色。其次是項目“配套建設”,其有效原始數據數在本維度中占32%。配套設施建設不僅影響消費者對項目的體驗感,更影響項目的整體形象,是游客考慮是否選擇到訪的重要因素。
3.2.2 內部動能。
內部動能是康養田園綜合體發展的關鍵性因素。在此次調研中,項目參與者、農民對“內部動能”相關的內容提及及建議較多,主要圍繞推廣模式、運營模式2個分維度提出。“品牌建設”有效原始數據在該維度中占34%,占比最高;“品牌化”發展是康養田園綜合體占據市場份額的重要手段,在品牌建設同時也需要對整個區域產業的內涵進行全面挖掘。在運營模式中,“隊伍水平”有效原始數據占比排在次席,占比為21%;管理及運行隊伍的水平對綜合體發展有較高的影響。同時是否有具體管理制度、運行標準、帶貧機制也是管理水平的重要體現。
3.2.3 外部動能。
外部動能是康養田園綜合體發展的前置性因素。在此次調研中,項目參與者對“外部動能”相關的內容提及及建議較多,主要圍繞政府扶持、社會資源2個分維度提出。在建設初期階段,該綜合體的牽頭建設主體仍主要為地方政府,政府的政策支持力度、資金支持力度起著重要作用,“資金支持”有效原始數據在該維度中占36%。受訪者普遍認為:在綜合體未來發展過程中,社會力量的加入也至關重要,特別現階段是對相關產業的龍頭企業引入的需求度較高。所以綜合體現階段建設及未來發展,要注重多方力量的支持,形成發展合力。
4 對策與建議
4.1 發揮品牌效應,提升市場競爭力
廣西恭城平安康養小鎮未來發展過程中,應進一步突出“農耕文化”“非遺文化”“長壽文化”等IP構建自身品牌,結合“農文旅”融合思路推進整體項目的后續建設與發展。重點將發展瑤醫藥生產、瑤族油茶加工等現代農業產業鏈作為田園綜合體核心產業支撐點,增強項目收益穩定性及形成有效區域性帶貧機制。在康養型項目中,基于瑤族非遺資源——恭城油茶、瑤醫藥、瑤族節日等全面融合開發體驗式項目,形成特色的康養類產業亮點及服務型產品,進一步增強項目在市場的吸引力,形成與其他田園綜合體或康養旅游項目的差異性。并圍繞旅游養生養老基地等核心區,逐步完善食住行游等方面的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康養項目的體驗感。
4.2 優化內部動能,優化發展支撐力
全面整合縣域各方資源與經營主體,可構建“政府+企業+基地+農戶”聯合體運營模式,形成區域性富民產業發展合力。進一步優化內部動能,明確各主體在項目建設及發展中的作用及權益;有效地盤活縣域內各行政村的“三資”資源,帶動新型村集體經濟的發展以及農民參與產業發展的積極性。在項目內部管理維度上,圍繞整個產業鏈實施標準化生產、經營、服務等規范導入,加強項目管理者、合作社負責人、致富帶頭人等關鍵隊伍的培訓力度,提升人才隊伍的發展意識、服務意識、帶頭意識,從而提升田園綜合體的發展動能,實現項目的可持續性發展。
4.3 引入外部力量,形成產業源動力
全面加強項目招商引資力度,通過項目推介會等形式吸引社會投資方、龍頭企業、專業化運營團隊加入項目未來發展中,解決現階段項目建設的資金不足、規上企業少、運行困難等實際問題。同時,地方政府可牽頭與科研院所、高校建立合作關系,加強發展規劃、新產品研發、技術服務、人才輸送等維度的合作力度,形成項目創新鏈、產業鏈、人才鏈的融合互通。同時爭取各類政策性支持項目、村集體經濟扶持項目、示范科技產業園建設項目等,為整個產業的發展形成創新動力及牽引力。
5 啟示
現階段我國各地將建設田園綜合體作為縣域產業發展的新突破點,通過恭城平安康養小鎮發展因素研究中可看出,田園綜合體項目要想實現可持續發展,避免出現發展動力弱、市場吸引力不足等通病,關鍵點在于項目建設前期規劃與研判上,需確立自身特色,科學規劃產業布局,統籌考慮配套設施等核心關鍵點,才能為項目后期運行期的推廣及運營打下堅實基礎,使項目成為發展持續力強、帶富成效好的鄉村區域的優勢特色富民產業。
參考文獻
[1]
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培育農業農村發展新動能的若干意見[N].人民日報, 2017-02-06(001).
[2] 瞿朝禎.田園綜合體的規劃設計芻議[J].中國農業資源與區劃,2021,42(11):179,198.
[3] 楊愛君,楊異.田園綜合體:新型城鎮化與扶貧減貧聯動發展新路徑[J].甘肅社會科學,2020(2):143-150.
[4] 劉夢,包兆媛.田園綜合體鄉村農業景觀規劃設計發展新模式[J].黑龍江糧食,2021(8):125-126.
[5] 林亦平,陶林.鄉村振興戰略視域下田園綜合體的“綜合”功能研究:基于首批田園綜合體試點建設項目分析[J].南京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0,20(1):109-116.
[6] 陳李萍.我國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探討[J].農村經濟與科技,2017,28(21):219-220.
[7] 胡向東,王晨,王鑫,等.國家農業綜合開發田園綜合體試點項目分析[J].農業經濟問題,2018,39(2):86-93.
[8] 朱婷,劉嘉,鄭宋曉,等.田園綜合體與中醫藥產業融合路徑研究[J].北京農業職業學院學報,2023,37(2):12-19.
[9] 田原,雷滔,李文莉,等.基于CiteSpace的田園綜合體研究熱點和發展趨勢分析[J].西部旅游,2022(11):72-76.
[10] 高金越,彭維緯,陳嘉琪,等.田園綜合體發展模式探究[J].合作經濟與科技,2020(8):16-18.
[11] 楊超,潘淑杰.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田園綜合體建設發展策略優化研究[J].中國集體經濟,2022(36):4-6.
[12] GLASER B G,STRAUSS A L.The 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Chicago:Aldine Publishing Co.,1976:32.
[13] 朱麗葉·M.科賓,安塞爾姆·L.施特勞斯.質性研究的基礎:形成扎根理論的程序與方法[M].朱光明,譯.重慶:重慶大學出版社,2015:4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