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岸經濟是一個國家和地區先進生產要素的集中反映,是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是全球供應鏈體系的穩定器。
口岸與園區融合發展是壯大口岸經濟的必由之路。產業園區是產業強省的主引擎、區域發展的增長極、深化改革的先行區、科創資源的聚集地、對外開放的排頭兵、群眾就業的吸納器。招引企業落地邊境經濟合作區、跨境經濟合作區等沿邊產業園區,享受政策疊加,推動同行業和關聯行業企業相互聚集,形成產業鏈協調發展,是促進口岸經濟發展的最優路徑。一是要建設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為主體的平臺帶動體系,強化對外交流合作,培育進出口加工基地,支持特色優勢產業發展;重點開發開放試驗區,深化對外投資貿易合作,發展外向型產業,著力打造現代服務集聚區、水港經濟功能區、進出口加工功能區、文化旅游功能區、特色農業功能區、生態屏障功能區;二是要利用邊(跨)境經濟合作區平臺構建沿邊地區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體系,建設以國際商貿、加工制造、國際旅游、國際金融和現代物流為主導產業的外向型特色優勢產業基地和互利共贏的發展平臺,打造跨區域合作“國內大循環、國內國際雙循環”的示范樣板。口岸與園區融合發展要以產業發展為關鍵,培育布局特色優勢產業,以內引外聯的思路促進產業外向型發展。
未來邊境口岸要以口岸跨境經濟合作為口岸經濟發展核心,強化口岸經濟升級,強化對周邊國家經濟服務提升功能,重點完善雙邊大通關、國際產能、金融創新、人文交流、生態環保、醫療教育、數字經濟等領域的全面合作,共同培育跨境經濟產業合作鏈條,通過口岸通道串接境內外物流樞紐,形成全新的經濟走廊合作新范式。
人才隊伍是壯大口岸經濟的重要保障。口岸建設是一個綜合性系統工程,應積極支持口岸及所在地與國內外高水平大學開展合作,系統研究口岸經濟發展規律、口岸經濟區管理、口岸法治環境、口岸人才培養等前沿性問題,建設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基地,為口岸經濟發展提供人才保障。進一步加強高端智庫建設,充分發揮專家在口岸經濟產業發展政策制定、重大項目策劃和運營管理等方面的咨詢和建言獻策作用,為壯大口岸經濟提供智力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