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是農業大省,是名副其實的“華北糧倉”。近年來,我省不斷加大農產品加工業總量,推動農業產業化進程。農產品加工業雖已成為僅次于鋼鐵、裝備制造業的第三大產業,但與全國其他農業大省相比,還存在產業布局散、產業鏈條短、高附加值產品少等問題亟需解決。為實現從“華北糧倉”到“中央廚房”的轉變,建議如下:
一、注重科學規劃,形成集群效應。突出區位優勢,做好協同規劃。根據京津冀人群消費特點,謀劃好農業產業化發展規劃,發揮毗鄰京津的特點,推進農產品市場體系、物流網絡的一體化,著力延伸產業鏈,提升農產品附加值,推進各類農產品加工企業發展壯大。立足資源稟賦,做好區域規劃。按照優勢特色農產品區域規劃,優化加工原料生產空間布局。優化供給結構,做好市場規劃。根據人民生活新需求、市場變化的新趨勢不斷調整產品結構。加速要素聚集,做好園區規劃。建設現代農業園區,推動優勢資源要素向優勢企業配置,優勢企業向優勢區域聚集,圍繞龍頭企業建設一批先進的產業集群,形成相關產業間縱向銜接、橫向配套的協同發展格局。
二、加大政策扶持,提升發展能力。完善政策制定。農業部門要制定推動農產品加工業高質量發展,實現“華北糧倉”到“中央廚房”轉變的詳細規劃,為農產品加工業的持續發展提供堅實的政策保障。加大財稅扶持。統籌金融、財政、科技、用電等相關政策,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將各類涉農資金進行有效整合,集中向農產品加工產業集群傾斜,使其能夠發揮出更大的作用。加強人才支撐。積極激勵各類人才投身到農村這片廣闊天地中,讓他們能夠充分發揮自身的能力、盡情展現自身的才華、全面施展自身的本領,在農村的各個領域發光發熱,為農村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活力和動力。
三、發展龍頭企業,加強帶動引領。培育壯大本土的龍頭企業。立足本地自然資源和人文社科環境,大力發展農產品產地初加工,鼓勵綠色加工和高附加值的加工企業做強做大。積極引進外來優秀企業。廣泛招商引資,引進現代加工技術、現代加工設備和先進管理方法及運作模式,提升農產品精深加工能力,吸引國家級龍頭企業來河北投資建廠。發展產業化聯合體。對于一些龍頭企業不太明顯的區域,要考慮支持發展行政區域范圍內產業關聯度高、輻射帶動力強的大型產業化聯合體,積極發展分工明確、優勢互補、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中型產業化聯合體,并鼓勵發展農業企業、農民合作社與農戶采取訂單生產、股份合作的小型產業化聯合體。
四、培育優勢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深入市場調研。了解農產品消費者的消費偏好和當前的市場競爭情況,準確把握行情,加大農產品新品的研發力度,實現從滿足需求到創造引領需求的跨越。加強品牌保護。要增強品牌保護意識,杜絕以次充好、品牌或商標濫用等破壞品牌形象的行為,做好品牌維護管理等工作。綜合市場營銷。篩選一批具有集群優勢的產業大力培育,對集群資源進行整合,形成優勢產業集群,集中打造優勢名牌產品,形成當地的區位品牌或“地域名片”,持續擴大優質品牌影響力。
五、健全物流體系,完善基礎設施。加大產業投入。建議政府加大對物流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力度,減少包裝、運輸、倉儲及配送等環節的各種損耗,縮短農產品在途時間,滿足終端消費者對農產品的需求。加強人員培訓。加大農產品物流從業人員培訓力度,提高農產品物流服務水平。加設產業平臺。針對各地的特色農產品、食品設立數字化交易平臺,建設資源共享、設施完備的冷鏈體系,鼓勵龍頭農企設立農產品物流部門或者成立農產品物流公司,實現農產品供、銷、調、存一體化。對于實力較弱的農企,要充分利用信息技術,鼓勵供應鏈上下游企業共同開發第三方物流,并保證物流信息同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