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是新時代人民政協的新使命新要求。近年來,保定市政協以創建委員工作室(委員之家、委員聯絡站)為抓手,搭建平臺,健全機制,拓展服務,豐富協商活動方式,為廣大委員深入聯系和服務界別群眾創造條件、營造氛圍,在助力經濟發展、促進社會和諧上發揮了顯著作用。
廣建平臺載體,暢通協商渠道。市縣政協委員大多數分布在基層一線,履職的優勢和重點在基層,這一特點凸顯了加強政協基層平臺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市政協按照“不建機構建機制”的思路,把創建委員工作室作為有效發揮基層委員主體作用,延伸政協履職觸角,推動政協協商與基層協商有效銜接的重要載體,科學謀劃,強力推動,取得創新性突破和進展。一是加強頂層設計。在深入調研和借鑒外地做法基礎上,制定出臺《關于完善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制度機制的實施意見》《加強和完善委員工作室建設的實施辦法》等制度,堅持政協性質定位,明確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對象和主要內容,對組織協商座談、視察考察調研、提案、反映社情民意、談心談話等提出制度性要求。明確平臺建設任務目標,突出“協商建言、民主監督,宣傳引領、凝聚共識,收集民意、為民辦事”等功能定位,既不搞大包大攬,又能體現政協特色。二是科學規劃布局。按照區域、行業或界別、個人等三種類型,整體設計、合理布局,堅持“委員多、群眾近”原則,因地制宜打造各具特色的委員工作室。目前全市已創建委員工作室等履職平臺520個,初步實現黨員委員全覆蓋,鄉鎮(街道)、大型社區、開發區和行業界別廣覆蓋,省市縣三級委員廣覆蓋,形成群眾身邊有委員、委員就在群眾身邊的良好態勢。三是統籌指導推進。實行主席、副主席聯系分包工作責任制,強化市政協委員工作聯系辦公室工作職能,明確市政協各專門委員會協調組織所屬委員活動小組(人才庫),結合界別特色、委員(人才庫)專長帶頭創建,指導幫助所聯系的縣(市、區)政協、保定高新區根據區域劃分、產業特點規范創建,支持配合市各民主黨派、市工商聯發揮獨特優勢特色創建,形成工作合力。多次組織召開現場觀摩會、座談交流會推進工作落實,根據活動開展情況,特別是協商議事活動質效作出評價,在市政協常委會會議上通報情況,對具備條件的委員工作室按程序認定為“市級委員工作室”,打造有代表性、可復制、可推廣的先進典型,促進工作提質增效。
嚴格程序規范,增強協商效能。為更好激發委員的履職積極性,提升委員履職成效和群眾滿意度,在平臺創建和工作開展過程中,我們把嚴格標準、規范程序作為基本保證,提出了有固定場所、有穩定委員、有標識標牌、有工作制度、有工作計劃、有工作臺賬的“六有”標準和內容設置規范化、履職活動常態化、服務管理制度化的“三化”目標要求。在工作開展中,抓住關鍵環節,保證活動效果。一是選好召集人。實行委員工作室“雙召集人”制度。黨員委員為第一召集人:區域性的一般由聯系政協工作的黨委負責人為第一召集人,行業或界別、個人類型的由專委會功能型黨支部成員或黨員委員活動小組負責人為第一召集人;行業、界別帶頭人或個人為第二召集人,由政治素養高、組織協調能力強、具有奉獻精神的委員擔任。既加強黨的領導,對協商議事等活動把關定向,又能夠發揮骨干委員的聰明才智,促進深度協商互動。如市“工藝美術委員工作室”召集人圍繞高等職業教育、非遺傳承保護及工藝美術產業發展,積極協商建言,促進委員履職和專業研發相互賦能、融合共贏。二是定準協商事。圍繞黨政部門關注、人民群眾熱議的熱點難點痛點問題和民生事項,采取黨政點題、委員薦題、群眾出題等方式征集協商議題,對反映比較集中和強烈的問題,經過研判列入協商議題,組織相關人員調研摸底后開展協商,形成調研報告、監督意見、社情民意信息和提案等履職成果。今年以來,全市通過委員工作室篩選重點協商議題860個,提出意見建議4109條,為黨委政府決策提供有價值參考。三是深度微協商。聚焦“小切口”開展“微協商”,將召集人、政協專委會負責人、議題關聯的部門負責人或鄉鎮(街道)聯絡員、社區(村)“兩委”干部、駐地相關社會組織負責人、政協委員、利益相關群眾代表等組織起來,深入協商交流,助力問題解決。如高陽縣“現代城社區委員工作室”圍繞“社區精細化服務和智能化管理”,聯合物業公司邀請縣公安局和通信等職能部門負責人,吸收5名市縣政協委員和10名社區居民代表,開展社區治理“微協商”,助推政協協商和基層協商有效銜接,實現了社會大聯動、網格“微治理”。
深化主題活動,踐行服務為民。委員聯系界別群眾工作不受時間、地點和行業的限制,通過基層履職平臺這些“點”,把界別渠道這條“線”、政協組織這個“面”和人民群眾這個“體”有機銜接起來,推動“服務為民”主題活動不斷拓展延伸。一是助力經濟發展。唐縣“經濟界委員工作室”通過開展“羊舍協商”,開展銀企對接,推動中國銀行唐縣支行創新推出“養羊貸”等特色金融服務產品,投放養殖產業貸款6.2億元,助力1020余家養殖戶及上下游企業增收近10億元。市“企業家協會委員工作室”通過收集分析社情民意信息,針對企業所需所盼,及時提供政策法律咨詢、業務輔導、項目申報等服務。目前已舉辦培訓輔導活動83場,幫助企業紓難解困3350人次。二是傾力民生福祉。市“養老服務業委員工作室”圍繞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等課題深入調研查數據,分析癥結找路徑,形成《我市人口老齡化趨勢下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報告》《關于我市爭創全國銀發經濟標桿城市的建議的報告》,為推動全市養老事業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
強化政治引領,廣泛凝聚共識。委員聯系界別群眾,本質上是黨的群眾路線在人民政協的具體實踐,利用委員工作室前沿陣地,更好把黨的主張落實下去,把群眾的共識和力量凝聚起來。一是落實“三聯三帶”工作機制。建立“政協黨組—機關黨組—專委會功能型黨支部—黨員委員活動小組—黨員委員—黨外委員—界別群眾”工作傳導體系,依托委員工作室平臺和其他聯系渠道,加強思想政治引領,宣傳黨和國家方針政策,做好理順情緒、解疑釋惑、化解矛盾等工作。二是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團體等界別作用。本著因地制宜、靈活就近、務實有效原則,突出界別特色,發揮各黨派團體功能完備、人才薈萃、智力密集等獨特優勢,廣泛聯系服務本界別群眾,輻射帶動身邊群眾,畫出最大同心圓,凝聚社會正能量。“孔淑茵委員工作室”堅持“以文化人、以藝潤心”,通過自媒體公眾號發表文章1120余篇,瀏覽點擊量達到10萬+,累計關注的界別群眾300多萬人次,成為廣泛凝聚共識、匯聚力量的重要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