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物名片】胡棟,省政協委員,研究員、博士生導師,現任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農業微生物研究室主任、河北省有機與生物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秘書長,主要從事功能微生物資源挖掘與高效應用研究?,F為河北省現代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崗位科學家、河北省微生物學會資源與環境專業委員會主任、河北省“三三三人才工程”三層次人選。撰寫的建議多次獲得省級領導批示,獲評“2023年河北省政協優秀履職委員”。
當前,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已成為農業農村工作領域的主旋律。河北是農業大省,種植和養殖規模巨大,每年都會產生大量的廢棄物,如何讓這些農業廢棄物變成“寶貝”?省政協委員、河北省農林科學院農業資源環境研究所農業微生物研究室主任胡棟率領他的研究團隊對此展開了科學研究與科技服務工作,有效解決了全省種植業面臨的土壤質量有待提升和養殖業面臨的養殖糞污資源化利用兩大瓶頸問題,成績十分顯著。
模式創新,引領發展
有機肥和生物肥料屬于老產品新產業,業界里既沒有優勢企業,也少有名牌產品,技術水平低,銷售難,生存壓力大。通過廣泛調研,胡棟和團隊拓展了思路,認為有機肥并非只是一種肥料,其生態價值不可替代,是連接養殖業和種植業的橋梁和紐帶,在改變農業生產方式,轉化利用農業廢棄物和土壤改良修復方面起著關鍵作用,因此只有將有機肥產業融入種養循環鏈中才會有出路。
胡棟帶領團隊實施發展模式創新,建立了以區域循環為主線,適于復制推廣的3種種養循環模式,即“種養結合園區循環模式”“第三方肥料化區域循環模式”和“種養肥三產契約融合縣域循環模式”。“綠色農業生態循環模式的建立,打通了物質和能量循環通道,打破了傳統農業單一種植、單一養殖的運行模式,形成了全鏈條的廢棄物循環利用體系?!焙鷹潓τ浾哒f道。
依托模式創新的理念,胡棟和他的團隊培育支持的河北裕豐京安公司、石家莊金太陽生物有機肥有限公司、河北潤農欣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成為國家和省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于2017年4月被國家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聯盟確認為國家級示范基地,并向全國推廣。模式創新在引導我省有機肥企業走出困境,實現跨越發展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在2017年全國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推進會上,得到了時任國務院副總理汪洋的充分肯定。
科技創新,支撐發展
在2015年,胡棟及團隊成員率先發起并成立“河北省有機與生物肥料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有效整合了產學研和職能部門資源,共同開展聯合攻關。
胡棟帶領團隊成員充分發揮省有機肥聯盟的平臺作用,聯盟成員先后承擔了國家“十二五”循環農業科技工程、國家果菜茶有機肥替代化肥項目、國家養殖廢棄物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項目、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資金項目、河北省重點研發項目、河北省成果轉化資金等項目37項,據不完全統計,共投入研發經費2.27億元,其中政府財政經費投入2.09億元,在推動農業高質量發展和綠色低碳事業方面發揮了積極作用。該聯盟于2019年獲評河北省優秀聯盟。
針對有機肥快速脫臭腐熟發酵和生物有機肥高效造粒這兩大制約有機肥產業發展的共性技術難題,胡棟帶領團隊聯合創制了低溫啟動有機物料腐熟菌劑、密閉罐式發酵反應器、納米膜堆肥反應器等關鍵技術和設備,降低有機肥發酵溫度5度,縮短發酵周期30%以上,降低能耗和生產成本20%以上;圍繞著有機肥的高值化開發,創制了具有土壤修復、蔬菜連作障礙防控、鹽堿地改良等功能型生物肥料8種,使商品價值提高2倍以上;發明了多圓盤組合造粒、雙向低溫干燥、冷包膜等關鍵工藝和設備5套,克服了生物有機肥造粒難、活菌保存難、吸潮結塊等行業共性難題,集成關鍵技術建成了全國第一條10萬噸顆粒生物肥全自動無塵生產線……這些成績的背后是胡棟帶領團隊常年奔走于各大種植合作社、養殖基地、有機肥企業進行大樣本調研和科研的結果。
農業科技創新是農業現代化的核心驅動力,推動著農業生產方式的變革。胡棟建議,要從學科研究、應用推廣和政策扶持等多維度充分發掘農業微生物的應用潛力,推進高產優質、綠色高效現代農業發展。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胡棟團隊完成的“菜田果園退化土壤修復功能微生物發掘及產業化應用”成果獲2017年河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規模養殖廢棄物高值化資源利用技術推廣”成果獲2018年度河北省農業技術推廣項目一等獎,“一種酒紅土褐鏈霉菌、篩選方法及應用”成果獲2022年河北省專利一等獎。
服務產業,科學發展
農業標準化工作是推動農業生產產業化發展,加快農業現代化、規范化,促進農業生產可持續發展不可缺少的重要技術手段和措施。胡棟和團隊堅持標準先行,組織省有機肥聯盟成員單位共起草各級各類標準11項,其中“畜禽糞便及秸稈高溫好氧罐式發酵裝備”“綠色生姜種植技術規程”等地方技術標準5項,“罐式反應器技術標準”等企業標準6項。此外,聯盟專家還參與了“養殖廢棄物無害化發酵技術標準”等2項國家和行業標準的修訂。
“標準化是一個載體,是一種手段,對提高生產效率,保證產品安全,推進農產品高質量發展有著至關重要的作用。”胡棟向記者表示,開展農業科研技術推廣應用尤其是農業標準化應用,自己和團隊一直堅持在做,并不遺余力地向基層科研人員、農業企業、農民朋友予以技術指導。據不完全統計,他和他的團隊組織有機肥料生產共性技術、畜禽廢棄物處理技術、有機肥配套設備及工藝、新型種養模式等為主題的技術培訓、指導和觀摩活動共計100余場,其中國家級觀摩會3次、省級3次,受益群眾近萬人。
同時,胡棟和團隊還熱情幫助有機肥企業銷售產品,2020-2023年期間共幫助河北省多家有機肥企業累計生產微生物肥料183.2萬噸,應用面積1098.9萬畝,新增銷售額18.4億元,新增利潤3.2億元,新增社會經濟效益30.4億元,并有效轉化養殖廢棄物732.6萬噸,減排COD16.8萬噸,減排氨氮5.1萬噸,實現了經濟效益與生態效益相統一。
胡棟與不少基層工作人員結下了深厚的情誼,“沒有架子、不計報酬、熱心細心,不知疲倦”是大家對胡棟的評價?!拔蚁矚g到群眾中去,只有把根扎在群眾中、扎在田地里,才能讓研究成果從實驗室走進生產企業,打通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的通道?!焙鷹澱f。
腳下沾泥土,履職接地氣。胡棟表示,今后自己將繼續發揮專長優勢,高效建言資政,積極為民服務,當好合格委員,在田間地頭書寫更加精彩的人生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