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擘畫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藍圖,標定了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新起點,對黨的建設和組織工作明確了新任務、提出了新要求。組織部門作為管黨治黨的重要職能部門,必須自覺肩負起以組織路線服務保證政治路線的重大責任,堅決落實深化管黨治黨制度改革各項任務,在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中奮力展現新擔當新作為。
加強思想引領,激活改革動能源頭。堅持以學為先,引導廣大黨員干部準確把握全會精神實質,深刻領會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重大原則、重大舉措、根本保證,自覺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全會精神上來。強化日常學習,健全落實黨委(黨組)理論學習中心組學習等制度,運用好輔導材料以及“學習強國”等平臺,幫助廣大黨員干部學懂弄通、學深悟透全會精神。深化系統培訓,把學習全會精神作為干部教育培訓的重要內容納入黨校培訓的必修課程,面向全體黨員開展多形式、分層次、全覆蓋的系統培訓。加強轉化運用,引導黨員干部結合本單位本部門實際,將全會精神運用到工作理念、思路、舉措之中,切實把學習成效轉化為推動事業發展的生動實踐。
深化制度改革,點燃改革實干引擎。完善“一把手”例會機制,用好書記工作交流會、現場觀摩等載體,及時發現、推廣各地各單位推進落實和服務保障改革的典型經驗做法。以抓改革評價為重點,迭代完善領導班子運行評估和群眾口碑評價機制,實施分類考核評價,準確反映改革進度和實效。完善干部選拔任用機制,把銳意改革的實干家選出來。健全有效防范和糾治政績觀偏差的工作機制,落實“三個區分開來”,激勵干部在改革發展中奮勇爭先。
有效整合資源,凝聚改革發展合力。著眼改革大局,增強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功能,將組織資源、組織力量有效投入到改革主戰場。細化打造新時代“紅巖先鋒”變革型組織工作方案,加強和改進網格員隊伍建設,深化培育“紅巖先鋒物業”,提升黨建統領住宅小區治理水平。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長效機制。積極探索以黨建為統領、以網格化為依托、民主協商自治的基層治理模式,不斷提升“141”基層智治體系實戰實效能力。
創新人才政策,驅動改革新興布局。實施更加積極、更加開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縱深推進改革發展。敢為人先布新局,在量子信息、人工智能等技術難題上銳意改革,統籌和優化產業生態,剛柔并濟推動人才布局,不斷激發創新要素活力。以產聚才廣納賢,主動服務構建“33618”現代制造業集群體系,加快推進渝西地區先進制造業發展,將人才規劃、產業規劃同步謀劃、同步推進,創新“金融顧問”“產業導師”等產才融合機制,探索“以才聚產”工作機制,不斷加大高端人才引進力度。以才爭先開新篇,持續深化人才評價制度改革,建立西部陸海新通道(重慶江津)人才引進新機制,編制樞紐港產業園人才發展規劃,優化人才指標爭先進位工作機制,為改革發展提供強大人才支撐。
作者:中共重慶市江津區委組織部部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