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點屬相面塑燈是莊河獨有的民俗文化。家住大連莊河市蘭店鄉磨石房村的陳東柱,是大連非物質文化遺產莊河屬相燈手藝傳承人,妻子也在他的影響下學會了制作屬相燈。

陳東柱十幾歲的時候開始跟奶奶學習做屬相燈,當時只想“試一試”,可這一“試”,就做了三十年。他做的屬相燈,造型新穎、生動有趣、色彩鮮艷,受到莊河人民的認可和喜歡。
陳東柱和妻子劉桂芳結婚后,做屬相燈這件事,成了全家每年最隆重的事情。
屬相燈是純手工制作,每一個屬相燈都包括和面、捏制、風干、上色、刷亮油等多個步驟。多年來,陳東柱堅守初心,永葆熱愛,無數次的步驟重復,年復一年,從默默無聞到遠近聞名,屬相燈是他的事業,更是他的生活,他和他的家人一起守護了這個習俗三十年。
夫唱婦隨,劉桂芳也學會了制作屬相燈。
劉桂芳和陳東柱結婚以后,臘月和正月就沒有好好休息過。其他人家忙著團聚、看晚會、吃團圓飯,他們家每天都在重復屬相燈的制作流程。
為了分擔丈夫的壓力,劉桂芳開始學捏制和上色,慢慢地,她也愛上了這項技藝。每年的年末和年初是一家人最忙的時候,從準備到制作再到銷售,夫妻倆互幫互助,各司其職,陳東柱忙著聯系銷售,妻子操勞家中大大小小的事情。
陳東柱夫妻二人每年能做三萬多只屬相燈,正月十五,各個屬相燈攤位很多作品都出自夫妻二人之手。他們的屬相燈越來越受歡迎,他們的日子也蒸蒸日上,莊河屬相燈民俗也越來越受關注。
隨著時代的進步,陳東柱順應市場改變屬相燈造型,但他一直堅持用豆面制作,因為這是最傳統的制作方式,也是最原始的民俗傳承。
隨著自己和妻子年歲漸長,陳東柱也有過“退休”的念頭,但他越來越意識到,屬相燈的制作已經不僅僅是自己一家的事情了。每當想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團聚之時,點亮的那一盞盞屬相燈都出自自己的雙手,陳東柱和妻子就會感受到別樣的充實與幸福。正因如此,兩人的女兒也一直支持父母堅守這項傳統技藝,她隨著父親做出的屬相燈一起成長,見證父母三十余年的辛苦付出,更能理解他們對這項技藝的熱愛。
這些年,屬相燈一直是一家人的生活重心,他們接受過央視和地方臺的許多次采訪,陳東柱還經常被邀請到各個單位和學校講解屬相燈,他們希望通過自己的力量,把屬相燈民俗文化傳承與發揚。
小小的屬相燈,點燃了濃濃的莊河之情;小小的家庭,傳承了百年的莊河歷史。正月十五點燃的蠟燭,寄托了莊河地區各家各戶對新年的祈愿,也承載了陳東柱和劉桂芳這些年來對民俗傳承貢獻的一份力量。
(感謝大連莊河市婦聯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