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幼兒園種植教育是幼兒與植物、泥土、水以及各類工具相互作用的過程,也是幼兒加深對植物的生長過程以及植物與泥土、陽光、空氣及水等要素相互關系的認識的過程。種植活動不單單是勞動,而且是一種綜合性的活動,是涉及數量、測量、空間、協作、規劃、表現、責任感、任務意識及審美等多方面經驗的活動。
勞動教育作為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不僅關乎幼兒個體技能的培養,更承載了培養未來公民的責任。幼兒園開展勞動教育,有助于提高幼兒生活自理能力,培養幼兒參與勞動的積極性,使幼兒形成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念,幫助幼兒充分掌握多項勞動技能,培養良好的品德、價值觀及團隊協作精神,幫助孩子全面發展,并在未來生活中更加自信、有責任感,為未來小學階段的勞動教育與后續階段兒童參與公益性、社會性的勞動實踐活動夯實基礎。
課程激趣——創設主題課程,激發勞動興趣
立足于幼兒發展需求,我們創設了以“生活勞動”為主題的“五育”融合課程,如語言領域的“說說身邊的勞動”、健康領域的“干干凈凈好寶寶”、藝術領域的“我是勞動小標兵”等。這些課程與勞動息息相關,對勞動教育起著積極的推進作用。
區域提能——合理布局空間,提升勞動能力
為了滿足幼兒的各種勞動學習需求,我們創建了多樣化的勞動空間,在區域游戲中滲透勞動教育,深化幼兒的勞動認知,如幼兒在美工區用橡皮泥等材料制作手工,在建構區用低結構材料玩搭建游戲,在自我服務區自己梳頭,在自然角照顧植物并記錄等。多樣化的勞動空間為孩子們提供了豐富多彩的勞動體驗,讓孩子們在“玩”中體驗勞動情感,在“玩”中感悟勞動價值,在“玩”中習得勞動技能,激發幼兒勞動意識,提升綜合素養和身心發展水平。
活動強化——開展趣味活動,強化勞動能力
我們還會定期開展“勞動成果展示日”或“勞動小能手評選”“我是小當家”等活動,通過對幼兒勞動成果的展示和表彰,提升他們的榮譽感與滿足度,繼而更好地激發勞動的熱情。教師通過定期的觀察和評估,也會及時調整勞動教育內容,以確保勞動教育更加符合幼兒的成長需求。
“家園社”共攜手,促進勞動教育
在全環境立德樹人的引領下,幼兒園構建“家園社”協同生態育人新體系。家庭、社會與幼兒園之間教育目標的共同性決定了三者必須相互協調、緊密配合。為了實現這一目的,幼兒園舉辦“家長進課堂”“勞動進社區”等活動,以此增強幼兒對勞動者角色的認識。家長們也鼓勵幼兒在家里完成適當的家庭勞動任務,從而形成獨立自主的生活態度,積累豐富的實踐經歷。
在新時代背景下,對于幼兒的勞動教育變得越來越重要,教師和家長都應當充分運用生活中的各種機會創造真實的學習情境,以便于提高幼兒的勞動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