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形語言是指包含數學信息的圖形或圖表,是數學形象思維的載體和中介,也是數學思維的重要材料和結果。作為信息傳遞的一種形式,圖形語言的作用與文字信息相同,而且更加直觀。所以,同學們一定要掌握圖形語言,讀懂其所蘊含的信息。
1.聯系生活,把圖形語言變得直觀、形象。例如《平均數》一課,尋找生活中的平均數,例如結合生活中的照片(在合影中標注平均身高),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其內涵。平均數不是真實的數,而是虛擬的數,是我們分析、處理一組數據得出的數。圖形化的語言可以使抽象概念轉化為條理清楚、具象化的語言,便于理解和掌握。
2.在實際操作中掌握圖形語言。例如“把一根繩子對折三下,現在的一段占了原來的總長度的幾分之幾?”題目中“現在的”與“原來的”之間的關系,單從字面上很難弄清楚。同學們可以自己動手把繩子對折,思路就豁然開朗了。
文字語言作為數學領域中傳達概念、判斷、推理及定理的基礎工具,其中的每一詞匯都承載著特定的含義,皆應精準無誤。文字語言的特征體現在其簡潔性和邏輯性上。在教育中,教師應深化學生對文字語言的理解和運用,增強其解讀能力。
書面測驗的核心在于評估學生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特別是對數學概念的理解深度,以及對數學語言抽象性的把握。此類測試不僅能夠檢驗學生的基礎知識水平,還能反映學生的學習進程。測試題型包括閱讀分析題,以考查學生在具體情境中提取數學語言的能力;探索規律題,以考查學生的研究能力;結合實際背景的問題,以考查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以及開放性問題,以考查學生的創新能力。
口頭測驗,作為評價學生數學表達能力的一種關鍵手段,通過教師與學生的直接對話,準確評判學生在數學語言的精確度、規范性、簡潔性與抽象思維方面的水平。這種評估模式有助于教師即時掌握學生學習狀況,比如在計算性數學教學中,要求學生口頭陳述算法與原則,本質上是激勵學生主動闡述計算原理和邏輯。
每個學習單元結束后, 同學們要把學過的知識、方法、收獲和遇到的問題等用思維導圖、表格、圖表、卡片或電子文本等形式進行歸納。思維導圖不僅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記憶知識,還能促進學生思維的發展,從而提高學習成效和學習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