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陽市科普公園東南角,有一座造型獨特的建筑,這里就是沈陽市城市規劃展示館。它是集規劃展示、科普教育、特色展覽、會務接待等多功能于一身的綜合性規劃展館,是展示沈陽城市形象、傳播城市文化的重要窗口,也是全社會參與城市規劃與建設的公共交流平臺,如今已被評為國家AAA級旅游景區。

規劃館外觀充滿現代氣息,正如其設計理念——“城市的魔方”一樣,像一個充滿夢想的盒子,三角形的小窗戶精致靈動。這座由德國建筑師設計的展館建筑面積2.5萬平方米,高度35米,于2010年正式對外開放。
館內一至二層為主展區,設有歷史沈陽、工業沈陽、紅色印跡、沈陽現代化都市圈、國土空間規劃、多媒體沙盤演示區及生態文明建設等展區。三層為臨展區,公示規劃方案及各類展覽。序廳展覽借助清乾隆所作《盛京賦》,來贊頌沈陽優越的地理位置和豐富的物產資源。
接下來的展墻上,介紹了沈陽城市名稱的演變:從戰國時期燕國大將秦開在今沈陽老城區域設“斥堠所”到西漢時期“候城縣”,從遼太宗耶律德光設沈州城到元世祖忽必烈改為“沈陽路”,以至明代的“沈陽中衛”,后金及清代的盛京、奉天府等,歷史的演進充滿知識性、趣味性。
古代沈陽展區,重點展示沈陽厚重的歷史文化。從遠古時期的古村落,到秦漢、遼金、元明時期的軍事城堡,再到清代都城的發展歷程。近現代沈陽展區,展示了清末至上世紀二三十年代沈陽的城市空間演變、空間板塊特征和重要歷史建筑,呈現東北大都會城市的時代風貌。
紅色文化展區介紹了沈陽作為英雄城市,留在城市中的紅色印記。工業展區介紹新中國成立后沈陽作為“共和國工業長子”,為我國建立起獨立自主的現代化工業體系作出的歷史性貢獻。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展區,介紹了沈陽歷史文化資源保護框架、成果及重點工作內容。
走上二樓,精美的展板介紹了沈陽城市規劃、生態資源、鄉村建設等多方面規劃建設成果;三層為臨展區,公示規劃方案及各類展覽,如舉辦“規劃引領 助推振興——沈陽十年規劃成就展”“我眼中的城市——沈陽解放75周年市民影像作品展”等。
這里最炫目的景觀,是站在樓上回廊處俯瞰一樓沈陽城市沙盤模型,沙盤面積約 1200 平方米,是專業人員用1:1200的比例制作,利用聲光電等科技手段,展現了沈陽城市空間結構和自然山水格局。
近年來,規劃館秉承“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的理念,不斷探索公益職能新途徑,組織開展主題鮮明、內涵豐富、形式多樣的各類活動。
圍繞城市空間規劃、自然資源知識、公眾關注的熱點焦點,規劃館開展各類特色公益科普活動,走進學校、社區、消防站、地鐵指揮部等單位,將城市規劃講解送到基層,讓普通市民感受沈陽城市的變化,提升市民的城市幸福感和獲得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