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并不僅僅只是一種稱謂,更是一種責任和義務。面對患重病的妻子,丈夫堅決要求離婚,法院會如何判決?近日,江蘇省泰州市高港區人民法院審結了這樣一起離婚糾紛。
趙先生患有先天視力殘疾,顏女士曾患有輕微精神分裂癥,經治療后一直處于穩定狀態,但需定期服藥。雙方于2004年初經人介紹認識,顏女士如實告知了自己的患病史,趙先生同意后雙方談婚論嫁,于2004年8月登記結婚,次年生育一子。
婚后,顏女士在生活瑣事的折磨、生活環境的變化以及未及時服藥等多重因素下,致精神分裂癥癥狀加重,逐漸失去了生活自理能力。2010年,顏女士被認定為精神殘疾二級。
2020年8月,趙先生向法院起訴,要求宣告與顏女士的婚姻無效,法院經審理后認為不符合婚姻無效的條件,判決駁回趙先生的訴求。2022年4月,趙先生訴至高港法院,以夫妻感情破裂為由要求與顏女士離婚,法院經審理后判決不準離婚。2023年3月,趙先生再次起訴離婚,仍被法院判決不準離婚,趙先生不服提起上訴,二審維持原判。
顏女士目前已經完全不能表達自己的意思,無法獨自生活。承辦法官多次組織雙方調解,從法、理、情多角度分析夫妻之間的扶養照顧問題,但趙先生離婚態度堅決且僅同意給付顏女士少量經濟補償,趙先生與顏女士的法定監護人就顏女士的生活照料問題,始終無法達成一致。
法院認為,夫妻之間具有相互扶養的法定義務,在夫妻之間出現矛盾后,理應互敬互愛,互諒互讓。
現顏女士婚后因病致殘,生活上需要有人照顧提醒,精神上也更需要他人的撫慰,特別是趙先生的關心和愛護。趙先生作為丈夫,不應消極逃避法律上的照顧和治療義務。
法院結合雙方婚姻基礎、婚后感情、離婚原因、夫妻關系的現狀和有無和好的可能等方面綜合分析,認定雙方感情并未達到完全破裂的程度。
且顏女士的法定監護人亦表示不同意二人離婚,法院最終依法判決不準離婚。
本案女方患精神分裂癥,屬于《民法典》規定的重大疾病,對男方是否愿意與女方結婚有重大影響。但女方婚前已經向男方如實告知自己的病情,雙方系經過相處后自愿組建家庭,且在與男方登記結婚時并不處于發病期間,因此,本案女方婚前所患精神分裂癥不宜認定為“醫學上不應當結婚的疾病”。男方要求宣告其與女方之間婚姻無效的訴訟請求不符合法律規定,故法院不予支持。
我國法律保障離婚自由,同時防止輕率離婚。根據《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九條的規定,有扶養能力的一方,對于有殘疾、患有重病、經濟困難的配偶,必須主動承擔扶助的供養責任。因此,夫妻之間相互扶助是法律規定的一種強制義務,任何一方不能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逃避履行對配偶的扶助義務。
對于涉精神病人的離婚案件,既要保障婚姻自由,保障當事人的合法權益,又要有利于患者的治療和生活上的安排考慮。在雙方感情尚未完全破裂的情況下,應盡量做好調和工作,指出夫妻雙方有相互扶養的義務,應積極為患者治療疾病,控制其病情,以不離為宜。對婚前明知對方患有精神疾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有精神疾病且久治不愈的,在安排好弱勢方生活、監護問題后可準予離婚。
(來源:中國法院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