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素質教育理念的全面落實,教育領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與優化。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化教學活動,能促使教育回歸生活,幫助幼兒在生活情境中提高多方面的能力。
生活課程以幼兒為中心,它通過創設生活化情境來引導幼兒自然地融入學習過程。該課程的內容不僅取材于日常生活,還在此基礎上進行了拓展,符合幼兒的認知發展規律和個性特點,能夠最大化地發揮生活化教育的作用。當前,開展生活課程是學前教育改革與創新的必然趨勢,也是幼兒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提高幼兒的綜合素質。基于此,筆者分析了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的重要性,探討了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的策略,并提出了選擇生活課程內容的方法,以供參考。
一、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的重要性
學前教育是幼兒的啟蒙教育。在此教育階段,教師開展生活課程,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有機結合,能夠引導幼兒從生活角度出發,學習和掌握相關知識,最終幫助幼兒實現學以致用和舉一反三。開展生活課程對幼兒的全面發展起著重要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以下三個方面。
第一,生活課程與幼兒的實際生活密切相關,能夠幫助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生活課程的內容具有多樣性的特點,能夠幫助幼兒在生活中學到更多知識,全方位培養幼兒的學習興趣,幫助他們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第二,生活課程的內容較為豐富,不僅包含學科知識,還融入了生活內容,并以生動直觀的方式呈現給幼兒,能夠讓幼兒在輕松愉悅的氛圍中掌握這些知識,進而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
第三,幼兒學習生活課程的內容,能夠提高想象力和創造力。生活課程的設計與實施能夠為幼兒的學習提供方向、目標。在生活化情境中,幼兒能夠意識到自身的價值,并通過相互學習與借鑒的方式逐漸完善自身的知識體系。在這個過程中,幼兒能在輕松、愉快的情境中真正享受生活的樂趣,了解生活與學科知識之間的聯系,進而實現全面發展。
二、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的概念與特征
(一)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的概念
學前教育是指幼兒在進入小學前的啟蒙教育階段。學前教育課程的設計需要教師付出大量的時間與精力,還要結合幼兒的實際生活。
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強調學前課程應與幼兒的日常生活緊密相連,它是一種融合科學、生活、自然和社會的課程,旨在增強幼兒的求真意識,豐富審美體驗。通過這種課程,教師能夠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和持續進步。
(二)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的特征
1.均衡性。在學前階段,教師需要引導幼兒全面認識生活的本質,將生活看成一個有機整體。具體來說,均衡性是指教師為幼兒提供直觀形象的生活體驗,引導幼兒從多個角度進行學習,加強各個領域之間的聯系,進而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促進幼兒各方面均衡發展。
2.動態性。動態性主要體現在學前課程需要不斷變化。生活是變幻莫測的,其不確定性與隨機性能夠為幼兒提供廣闊的探索空間,引導幼兒進行深入的探究與思考。另外,動態性要求課程要與時俱進,隨著社會發展而不斷改變,提高與幼兒之間的適配度。
3.自然性。自然性體現在生活現象是真實存在的,并非憑空想象與捏造的。幼兒在體驗真實的生活時會獲得穩定的發展。另外,自然性也代表著課程生活化實踐的一種狀態。為了發揮生活教育的價值,達成生活教育的目標,教師要引導幼兒在自然的狀態下學習,培養幼兒的學習能力。
三、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的策略
(一)開展教學活動
學前教育階段與其他教育階段具有顯著的差異。在學前教育階段,教師面對的是3~6歲的幼兒,因此在教學中要更加注重情境的創設,要根據幼兒的接受能力開展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應充分考慮幼兒的心理和性格特點,并將教學內容和生活情境相結合,以實現生活教育的全面滲透。教師還應設計符合幼兒認知水平,具有趣味性、分層性和多樣性的教學活動。
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發揮指導作用,幫助幼兒融入教學情境,以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主動參與,從而提高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提高他們的想象力和創造力。例如,為了提高幼兒的身體素質并促進其全面發展,教師可以設計以健身操為主題的教學活動,通過表演健身操吸引幼兒,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
(二)開展游戲活動
游戲是幼兒獲取知識的主要方式,在參與游戲活動時,幼兒能夠放松身心。因此,在開展生活課程時,教師應重視開展游戲活動,引導幼兒積極參與游戲,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吸引他們融入游戲情境,并通過團隊合作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在設計和開展生活課程中的游戲活動時,教師需要注意游戲設計的規范性和適用性,并根據幼兒的基礎能力選擇游戲的材料和內容。
此外,在設計游戲活動時,教師應充分考慮生活課程的需求,確保游戲環節能體現幼兒與生活的互動。需要注意的是,游戲雖是促進幼兒成長的重要方式,但并非此階段教育的全部內容。因此,教師需要恰當地選擇和應用游戲。
(三)開展生活活動
為了發揮生活課程的作用,教師需要將課程內容與生活活動相結合。幼兒的生活活動主要集中在衣食住行等方面。在設計生活活動時,教師可以從這些方面出發,采用多樣化的教學形式,設計豐富的實踐環節,并選擇與幼兒實際生活緊密相關的內容,以幫助幼兒掌握基本的生活技能。
教師應先全面了解幼兒對生活的認識,了解他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現,再據此制訂專業、全面的生活活動計劃,引導幼兒在參與活動的過程中學會照顧自己,從而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四、選擇生活課程內容的方法
(一)選擇能引導幼兒探究生活問題的內容
在開展生活課程時,教學內容的選擇至關重要。教師選擇的內容應符合幼兒的認知水平,并具有明確的教育意義,以便幼兒在生活體驗中提高技能水平。
教師可以選擇具有探究性的教學內容,引導幼兒探究日常生活中的各種現象,并鼓勵幼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問題,以提高幼兒的探究能力,幫助他們從生活中獲取更多的知識。教師也可以將生活中能夠激發幼兒好奇心的內容納入課程,引導幼兒展開分析,以幫助他們形成對事物的全面認知,激發幼兒探索生活的興趣。教師還可以鼓勵幼兒自主選擇探究的方向和內容,引導他們探索生活的本質和表現形式,從而加深他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
(二)選擇能滿足幼兒興趣需要、培養幼兒個性的內容
在選擇課程內容時,教師應以幼兒的興趣為標準。隨著年齡的增長,幼兒的興趣會逐漸表現出探索性,并最終形成穩定和持久的興趣。基于此,在選擇課程內容時,教師應深入分析幼兒感興趣的方向,在活動中引導幼兒感知生活的美好。教師還應積極回應幼兒提出的各種問題,適當拓展延伸并將其納入課程內容,以提高幼兒的學習效率和質量。
幼兒的個性是經過長期社會生活形成的,具有獨立性和穩定性,并能在某些情況下起到調節作用。基于此,教師應從培養幼兒個性的角度出發,幫助他們快速融入學習情境,從而使幼兒形成良好的個性,促進他們的全面發展。
(三)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內容
在選擇課程內容時,教師應注重內容的教育性。教師可以從家庭、社會、幼兒園等多個層面出發,選擇具有教育意義的教學資源,并結合具體的教學情境幫助幼兒與實際生活建立聯系,以增強他們的生活意識,提高他們的各項能力。
結語
在學前教育中開展生活課程對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具有重要作用,還能提高幼兒的綜合能力和素質。因此,教師要充分認識到開展生活課程的必要性,分析目前存在的問題,并從教學活動、游戲活動和生活活動出發開展生活課程,根據幼兒的興趣特點和發展潛能選擇合適的課程內容,以營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幼兒的全面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作者單位:天水市幼兒園)